2024年小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试题(附答案)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最少不了的就是练习题了,做习题有助于提高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份好的习题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024年小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试题(附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单项选择题
1.许多心理学家认为,( )是适应认知差异的最佳教学方式。
A.分组教学
B.小班教学
C.个别教学
D.大班教学
2.( )将学习策略分为基本策略和支持策略。
A.丹瑟洛
B.尼斯比特
C.皮连生
D.鲍斯菲尔德
3.“发生认知论”的创始人( )揭示了儿童认知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
A.华生
B.加德纳
C.皮亚杰
D.斯腾伯格
4.马斯洛认为,下列哪一项需要永远也得不到完全满足?( )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爱的需要
D.审美需要
5.阅读技能是一种( )。
A.操作技能
B.运动技能
C.心智技能
D.学习技能
6.下列属于影响学习动机的外部因素的是( )。
A.学习任务
B.兴趣
C.自我效能感
D.归因
7.看到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 )。
A.强化
B.惩罚
C.逃避条件作用
D.消退
8.最早的有关迁移的代表性理论是( )。
A.形式训练迁移说
B.同化学习迁移说
C.经验内化迁移说
D.认知结构迁移说
9.将学业成绩看做是赢得地位和尊重的根源的是( )。
A.学习内驱力
B.认知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附属内驱力
10.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能产生大量不同的观念,这表明其思维具有( )。
A.流畅性
B.变通性
C.指向性
D.独创性
11.根据维纳的两维成败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的是( .)。
A.能力
B.努力
C.任务
D.运气
12.思维的主要特征是( )。
A.间接性和概括性
B.分析性和概括性
C.整合性和概括性
D.分析性和整合性
13.让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学习速度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称为( )。
A.个别化教学
B.指导性教学
C.合作教学
D.情境教学
14.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是( )。
A.学校
B.家庭
C.社会
D.工作单位
15.观察法的记录方式不包括( )。
A.项目检核表
B.双向表
C.评定量表
D.轶事记录
二、名词解释
1.无意注意
2.价值观
3.心理教育
4.发散思维
三、简答题
1.简述如何引导小学生进行有效的知识保持。
2.简述如何提高动作技能的练习效率。
3.简述如何有效管理学习时间。
4.简述影响知识应用的主要因素。
四、论述题
论述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
五、案例题
1.学习了舞蹈的人学花样滑冰比学田径的人要快;学习了短跑的人跳远成绩更好;学会骑自行车的人学摩托车很快。
问题:请结合心理学相关原理解释这种现象的原因,并进一步阐述应该怎样运用到小学教学中。
2.在美国人们为了保护鹿,就杀掉了鹿的天敌——狼。、于是鹿的数量剧增。鹿们由于终日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结果体态变得蠢笨;植物因为鹿群迅速繁殖和践踏而凋零;继而鹿由于缺少充分的食物及安逸少动所带来的疾病而大批死亡。无奈,人们又只好把狼再请进来,鹿们又恢复了蓬勃生机。
问题:通过引狼捉鹿这一案例来说明现在教育中的“磨难教育”,并进一步阐述进行磨难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心理学家认为,采用个别教学方式最能适应学生的认知差异。它的优点是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最合适的教学。
2.A[解析]1985年丹瑟洛提出了MURDER学习策略,该学习策略系统包含了相关联系的两组,即基本策略和支持策略。
3.C[解析]“发生认知论”的创始人是皮亚杰,他认为,青少年认知的发展源于主体的动作,依赖于主体对周围环境的操纵以及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互动。
4.D[解析]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缺失需要和成长需要,缺失需要包括生瑾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尊重的需要;成长需要包括求知和理解的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成长需要是永远也得不到完全满足的。
5.C[解析]心智技能也是一种活动的方式,但这种活动方式不是外在的,不是显性的,而是隐蔽在头脑内部,依靠内部语言进行,比如阅读、写作。语言技能基本属于心智技能。
6.A[解析]影响学习动机的外部因素包括学习任务、教师、家长等,内部因素包括兴趣、自我效能感、归因等。
7.C [解析]逃避条件作用指当厌恶刺激出现后,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增加。
8.A[解析]形式训练迁移说是最早的有关迁移的代表性理论,但被认为是缺乏科学依据的学说。
9.C [解析]自我提高内驱力不直接指向知识和任务本身,而看重学业成绩,将学业成绩看做是赢得地位和尊重的根源。
10.A[解析]思维的流畅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即反应迅速而众多。
11.A[解析]B项属于不稳定的内在原因,C项属于稳定的外在原因,D项属于不稳定的外在原因。
12.A[解析]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思维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两个特征。
13.A[解析]个别化教学是指以学生个人的水平和学习速度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
14.A[解析]学校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阵地。
15.B[解析]观察法的记录方式一般包括三种:项目检核表、评定量表、轶事记录。
二、名词解释
1.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无意注意一般是在外部刺激物的直接刺激作用下,个体不由自主地给予关注。
2.价值观:是个体对自然、社会、人生问题的带有根本性的总观点,它的形成是由人的知识水平、生活环境等因素决定的,同时受人的情感意志、理想动机、立场态度等个性因素所制约。
3.心理教育:指依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取各种方法和措施,以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
4.发散思维:也称求异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去思考、探求各种答案的思维。
三、简答题
1.[参考答案]
(1)利用教材呈现技术,提高教材可懂度。
(2)设计教学活动,促进知识的理解。
(3)指导复习,促进知识的巩固。
2.[参考答案]
(1)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
(2)注意练习周期,克服“高原现象”。
(3)提供恰当的反馈。
3.[参考答案]
(1)统筹安排学习时间。
(2)高效利用最佳时间。
首先,要根据自己的生物钟安排学习活动;其次,要根据一周内学习效率的变化安排学习活动;再次,要根据一天内学习效率的变化来安排学习活动;此外,要根据自己的工作曲线安排学习活动。
4.[参考答案]
影响知识应用的主要因素有:
(1)知识的理解与巩固的程度。知识学习的各个过程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知识理解得越深,知识巩固得越牢固,则知识的应用就越迅速和正确。
(2)课题的性质。知识应用的难易与所解决课题的性质有关。一般说来,以抽象形式提出的课题比带有具体情境的课题容易;单一的计算题比综合应用题容易;单纯的文字题比需要实际操作的课题容易。
(3)智力活动方式。学生解题时的智力活动方式对知识的应用有重要影响。例如,有的学生解题时缺乏目的性,盲目尝试,有的却能有目的、按步骤进行;有的缺乏思维灵活性,时常套用老方法,有的却能随机应变、灵活应用等。
(4)解题时的心理状态。学生在应用知识解题时,如果缺乏动机或动机过于激烈、情绪过分紧张或满不在乎、注意不集中等,都会妨碍知识的应用。
四、论述题
[参考答案]
常用的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指导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教师先向学生解释所选定学习策略的具体步骤和条件,在具体应用中不断给以提示,让其口头叙述和明确解释所操作的每一个步骤以及报告自己应用学习策略的思维,通过不断重复这种内部定向思维,可加强学生对学习策略的感知与理解的保持;
(2)程序化训练模式。程序化训练就是将活动的基本技能,分解成若干有条理的小步骤,在其适宜的范围内,作为固定程序,要求活动主体按此进行活动,并经过反复练习使之达到自动化程度。
(3)完形训练模式。完形训练就是在直接讲解策略之后,提供不同程度的完整性材料,促使学生练习策略的某一个成分或步骤,然后,逐步降低完整性程度,直至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所有成分或步骤。
(4)交互式教学模式。交互式教学这种方法,主要是用来帮助成绩差的学生阅读领会,它是由教师和一小组学生(大约6人)一起进行的。旨在教学生这样四种策略:
①总结——总结段落内容。
②提问一~提与要点有关的问题。
③析疑——明确材料中的难点。
④预测——预测下文会出现什么。
(5)合作学习模式。研究证明,以这种方式学习的学生比独自总结的学生或简单阅读材料的学生,其学习和保持都有效得多。合作性讲解的两个参与者都能从这种学习活动中受益,而主讲者比听者获益更大。
五、案例题
1.[参考答案]
(1)这是一种学习的迁移现象。学习的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学习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任何新的学习都要受先前学习的影响,先前学习使学习者拥有独特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动作技能以及态度,都会程度不同地影响学习者的后继学习。反过来,后继活动也会修正先前学习的内容,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和改造原有的认知结构并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和知识体系。这种影响可以是积极或消极的。学校中的迁移无所不在。学生这节课所学的东西将影响下一节课下一周或期末将要完成的作业、练习、测验,影响本学科和其他学科的学习,影响学生学以外的生活。学会学习关键是能够主动而有效地迁移。
(2)知识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获得迁移能力。迁移能力的培养需要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来创造条件。
①透彻地理解知识是迁移的前提。只有透彻地理解知识,才能把新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图式,知识才能有效地迁移和应用到新的情境中去,才能转化为能力。小学儿童通过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而记住的知识,往往因没有获得知识的意义而不能迁移和灵活应用到新的情境中。仅凭记忆记住(996 007 886 715是什么意思?996、007、886其实是指工作模式,常见于互联网行业中,996指从早上到晚上9点,一周工作六天;007指0点到0点24小时,一周7天上班;886工作制是指从早上8点晚8,一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2小时;715,一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5个小时。这种工作制度是不符合我国劳动法的,但是依然有很多公司在采用这种工作制。)知识而没有真正获得意义,是学生“高分低能”的主要原因。
②使知识结构化是迁移的关键。小学儿童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时期,教学中不断地引导他们进行知识的整合,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储备丰富的产生式系统,有助于小学儿童迁移能力的培养。
③实践和练习是迁移的保障。小学儿童头脑中的认知图式要适应环境,要在环境中得到广泛的迁移,就必须通过实践和练习。
④自主、积极地吸纳和组织知识。无论是新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图式(同化)还是认知式不断重建(顺应)以适应环境,都离不开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知识有利于迁移能力的形成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而言的,是一种主动、独立、自控的学习。自主学习有助于培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使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
⑤掌握规律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学习中要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就需要飞外学习的规律性和策略性知识。掌握学习策略不仅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与效率,而且学习策略是一种重要的规律性知识,有广泛的迁移性。
2.[参考答案]
对孩子进行磨难教育,即通过有意创设艰苦环境,让学生走出课堂和家庭,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大自然的考验,磨炼孩子的意志和品质,使孩子在艰苦环境中学会生存。这种做法已在教育界及全社会形成共识。进行磨难教育,必须具备两点。
一是真实性,也就是要给孩子创设一个相对真实的艰苦环境、恶劣条件,让孩子自己去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磨炼意志。如果环境不真实,让学生像拍电视剧那样在老师和家长的保护下接受“磨炼”,其结果只能是事与愿违。在E1本的许多孤岛和森林里,人们经常见到小学生的身影。他们离开家长和老师的保护,面对危机四伏的自然界,安营扎寨,采撷野果,寻找水源,捡柴拾草,学会生存。
二是长期性。磨难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必须长期坚持。如果学生在家里养尊处优,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学校连值日也不想参加,只靠一年一两次的所谓磨难教育去磨炼,效果可想而知。
因此,作为家长,不能溺爱孩子,要舍得让孩子吃苦,不仅让孩子养成自理的
习惯,还要经常让孩子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学校要立足于真正让孩子得到磨炼,通过体育课、劳动课、品德课等,设置一些能够锻炼意志和体能的项目。对于野营、夏令营等活动,应轻形式、重效果。此外,还可以让孩子到农村、企业、军营等条件艰苦的地方去体验生活。总之,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在磨难教育上都不能“作秀”。
小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试题附答案 11.对同一问题所提的意见越新奇独特,则其思维的( )越高。
A.流畅性
B.变通性
C.独创性
D.结构性
2.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的绝对尊敬和顺从的道德发展阶段是( )。
A.自我中心阶段
B.他律道德阶段
C.可逆性阶段
D.公正阶段
3.心理辅导的目标有两个:一是( ),二是寻求发展。
A.行为矫正
B.学会适应
C.克服障碍
D.学会调适
4.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是( )。
A.指导教学
B.发现教学
C.情境教学
D.合作学习
5.( )的课堂气氛是恬静与活跃、热烈与深沉、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一。
A.积极
B.消极
C.对抗
D.放任
6.测验中可以直接提问或以不完整的句子的形式出现,目的是为了设置问题情境的是 ( )。
A.题干
B.内容
C.结果
D.选项
7.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不能回忆或再认的原因主要是( )。
A.无适当提取线索
B.信息相互干扰
C.痕迹消退
D.压抑
8.如果将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测验的解释视为形成性评价,那么对期末考试结果的解释就是( )。
A.定性评价
B.考查性评价
C.定量评价
D.总结性评价
9.教育心理学的完善时期是( )。
A.20世纪20年代以前
B.20世纪20至50年代
C.20世纪60至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10.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 )。
A.社会自我
B.生理自我
C.心理自我
D.精神自我
11.学生学习的根本特点是( )。
A.接受性
B.间接性
C.方向性
D.连续性
12.在小学生概念的掌握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
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语言
13.原型定向阶段相当于加里培林的( )。
A.活动定向阶段
B.物质与物质化阶段
C.内部言语动作阶段
D.外部言语动作阶段
14.最佳学习效果的学习程度需达到( )。
A.50%
B.100%
C.150%
D.200%
15.反映活动的外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知识称为( )。
A.感性知识
B.理性知识
C.陈述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16.“量杯”实验的策划者是( )。
A.布卢姆
B.加涅
C.斯金纳
D.陆钦斯
17.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列举由“大海”一词所想到的事物,是为训练学生的( )。
A.发散思维
B.推测与假设
C.好奇心
D.独立性
18.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受到强化,从而在自己身上也产生了类似的强化效果,班杜拉称这种现象为( )。
A.自我强化
B.替代强化
C.内部强化
D.负强化
19.布鲁纳的学习过程的第三个阶段是( )。
A.获得
B.转化
C.同化
D.评价
20.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情绪、思想、动机的认知,以及对社会关系和对集体组织间关系的认知是( )。
A.自我认知
B.社会性认知
C.社会性交往
D.认知方式
二、多选题(在每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或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l.5分,共30分)
1.美国的柯克将弱智儿童分为三类,即( )。
A.可教育的智力落后
B.可训练的智力落后
C.不可训练的智力落后
D.较严重的智力落后
E.严重的智力落后
2.20世纪4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广为流传,有关( )问题也进入了教育心理学领域。
A.教学测量
B.儿童的个性
C.儿童的社会适应性
D.教学评估
E.生理卫生
3.学与教的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这一系统包含( )要素。
A.学生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E.教学环境
4.性格的特征差异分析一般是从( )方面进行的。
A.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
B.性格的理智特征
C.性格的情绪特征
D.性格的社会特征
E.性格的意志特征
5.根据学习的定义,学习的内涵包括( )。
A.学习是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B.学习变化是短暂的
C.学习是反复经验引起的
D.学习引起的变化是持久的
E.学习是身心成熟的结果
6.小亮为了获得父母的奖励而努力学习,他的学习动机是( )。
A.低级动机
B.高级动机
C.外在的学习动机
D.内部的学习动机
E.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7.垂直迁移的两种表现方式是( )。
A.由内向外的迁移
B.自下而上的迁移
C.Eh#f"而内的`迁移
D.自上而下的迁移
E.平行迁移
8.根据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知识可分为( )。
A.陈述性知识
B.感性知识
C.程序性知识
D.理性知识
E.描述性知识
9.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相比,具有( )特点。
A.对象的观念性
B.动作的外显性
C.执行的内潜性
D.动作的闭合性
E.结构的简缩性
10.学习过程中,人的精神状态和注意力存在三种变化模式,即( )。
A.先高后低
B.中间低两头高
C.中间高两头低
D.没有高低
E.先低后高
11.与新手相比,专家教师( )。
A.更能有效地组织信息
B.有丰富的知识经验,说明其记忆容量大
C.善于运用直接推理的方式解决问题
D.能在更深的层面上表征问题
E.有更强的认知与自我监控能力
12.桑代克认为学习的进程是一种( )过程。
A.渐进的
B.有目的的
C.盲目的
D.尝试一错误的
E.飞速的
13.下列属于个别测验的是( )。
A.韦氏成人智力量表
B.斯坦福一比纳测验
C.SPM
D.飞外标准推理测验
E.韦氏儿童智力量表
14.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包括( )。
A.教学事项
B.教学方法
C.教学情境
D.教学媒体
E.教学目的
15.示范的有效性取决于许多因素,如( )。
A.示范者的身份
B.示范的速度
C.示范的准确性
D.示范的过程
E.示范的时机
16.以下选项中,属于组织策略的是( )。
A.画线
B.做笔记
C.列提纲
D.画关系图
E.记忆术
17.以下技能属于操作技能的有( )。
A.吹笛子
B.打篮球
C.体操
D.阅读
E.计算
18.柯尔伯格将道德判断分为( )。
A.前习俗水平
B.服从水平
C.习俗水平
D.观念水平
E.后习俗水平
19.小学生中易产生的心理障碍有( )。
A.儿童多动综合征
B.学习困难综合征
C.儿童过度焦虑反应
D.儿童厌学症
E.儿童强迫行为
20.教师的领导方式可分为( )。
A.集权型
B.开放型
C.民主型
D.封闭型
E.放任型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 “×”。每小题1分,共20分)
1.对大多数学习而言,集中学习的效果优于分散复习。 ( )
2.操作技能形成的熟练阶段,动作执行达到高度自动化。自动化意味着动作的执行过 程不需要意识的控制。 ( )
3.列提纲是精细加工策略的一种常用方式。 ( )
4.漫无目的地幻想也可以看作问题解决。 ( )
5.应把某一次心理测验的分数当作教学决策与评NJL童的重要依据。 ( )
6.态度与能力是相同的,二者都是内部倾向。 ( )
7.对于不成熟的学习者,通过锥形顶端的“言语符号”进行阅读学习是十分有效的 方法。 ( )
8.调查法是通过间接地收集资料以了解和分析现象与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 ( )
9.根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小学阶段的儿童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 ( )
10.顿悟是以对问题的某一方面突然领悟为前提的。 ( )
11.教学媒体只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所以它不属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
12.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已具有了抽象概念。 ( )
13.由疲劳、成熟、机体损伤以及其他生理变化所导致的行为变化也属于学习的。( )
14.内驱力也是一种需要,但它是动态的。 ( )
15.“举一反三”是负迁移。 ( )
16.中小学生掌握概念时,一般是先达到符号学习水平,再提高至命题学习水平。( )
17.旧知识与所学新信息之间成反比例关系。 ( )
18.思维越灵活,相关的知识经验越丰富,就越能多角度地分析问题,提出越多的合理 假设。 ( )
19.心理健康就是无失败、无冲突、无痛苦。 ( )
20.学生座位的安排不会影响课堂教学和学习。 ( )
四、情景题(每道情景题后有4个问题,在每个问题给出的备选答案中,有至少一个或若干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情景题共2小题, 每小题10分,共20分)
(一)
韩寒上学时,在老师和同学的眼中,他是个怪才。韩寒对写作情有独钟,而且表现 出非凡的才能。他想象奇特,文笔老辣,所发表的小说《三重门》在行家看来颇有钱钟 书先生的遗风,已经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准。但是除了文学,他对其他学科都不感兴趣。
上课一点都听不进去,结果在期末考试中6门功课不及格,被要求留级。现在韩寒因对 学校的教学感到无趣而辍学在家,准备专事写作,有大学要破格录取他,被他拒绝。
1.从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看,韩寒哪种智力占优势?( )
A.语文智力
B.数学智力
C.空间智力
D.内省智力
2.我国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
A.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B.关注发展
C.以学生为本
D.进行素质教育
3.我国新课程的理论基础是( )。
A.认知学习理论
B.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C.多元智力理论
D.行为学习理论
4.韩寒的教育经历告诉我们( )。
A.不是只有上了大学,才能有出路,“条条大路通罗马”
B.“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发挥优势最重要
C. 学校教育应适应学生差异,进行因材施教
D.应改进我国教育的评价方式
(二)
工人李某的儿子从小两腿瘫痪,需要助手推车才能行走。虽有残疾,但智力正常。今年孩子已满7岁,父母决定送孩子上学。因附近没有专门为残疾儿童开设的特殊教育 学校,就到附近的一所普通小学申请就读。学校方面认为,学校本身是一所普通小学, 不是特殊教育学校,而且学校无特殊班,没有为残疾儿童准备的专门设施,学校不宜接 受残疾儿童入学。因此,学校拒绝了李某的要求。
1.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有的基本权利是( )。
A.参与选举
B.制定法律
C.受教育权
D.拒绝接受教育
2.我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依据残疾类别和接受能力,采取( )两种方式。
A.普通教育
B.特殊教育
C.集体教育
D.个别教育
3.特殊教育一般针对( )。
A.未丧失基本生活和学习能力智障儿童
B.聋哑儿童
C.不能适应学习生活的儿童
D.天才儿童
4.根据案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学校是普通小学,有权拒绝李某的要求
B.李某的儿子虽身体残疾,但智力正常,学校不应该拒绝其入学
C.学校的做法是违法的
D.学校可以允许李某的儿子入学,但应要求缴纳借读费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选题
1.C 【解析】由创造性的主要特征可知C正确。
2.B 【解析】此阶段的儿童的道德判断受外部的价值标准所支配和制约。
3.D 【解析】心理辅导的目标有两个:一是学会调适,包括调节与适应;二是寻求发展。
4.A 【解析】指导教学是以学习成绩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结构化的有序材料的课堂教学。
5.A 【解析】题干是积极的课堂气氛的特征。
6.A 【解析】题干是对“题干”的名词解释。
7.A 【解析】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不能回忆或再认的原因主要是无适当提取线索。
8.D 【解析】评价分为定性评价、定量评价、考查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等。
9.D 【解析】20世纪80年代以后,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理论被大量介绍到美国,使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来越完善,内容越来越丰富。
10.A 【解析】社会自我是介于生理自我与心理自我之间的第二层次。
11.B 【解析】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掌握间接经验的过程,其学习的根本特点是间接性。
12.C 【解析】表象在小学生概念掌握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13.A 【解析】原型定向与加里培林的“活动定向阶段”是一致的,都是要使主体明确活动的方向。
14.C 【解析】学习熟练程度达到l50%时,记忆效果最好,超过则可能会出现“报酬递减”。
15.A 【解析】感性知识是对活动的外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
16.D 【解析】陆钦斯为了探索定势对解决问题的影响,设计了“量杯”实验。
17.A 【解析】发散思维是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探求某种答案的思维形式。
18.B 【解析】题干是对替代强化的解释。
19.D 【解析】布鲁纳将学习分为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其中评价是第三个层次。
20.B 【解析】题干是对社会性认知的解释。
二、多选题
1.ABE 【解析】柯克将弱智儿童分为可教育、可训练、严重的智力落后三类。
2.BCE 【解析】这些都是弗洛伊德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3.ABCDE 【解析】这五项是构成学与教互动系统的五个基本要素,在这一系统中它们缺一不可。
4.ABCE 【解析】D不属于性格的特征差异。
5.ACD 【解析】学习并非是身心自然成熟的结果,其引起的行为变化是持久而非短暂的。
6.AC 【解析】为获得父母的奖励是低级动机,也是外在动机,同时还是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7.BD 【解析】ACE 项均与垂直迁移的含义不符。
8.BD 由于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知识可分为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
9.ACE 【解析】BD两项属于操作技能的特点。
10.ACE【解新】这三种模式是人的精神状态和注意力变化的一般模式。
11.ABCDE 【解析】此五项均为专家的特征。
12.ACD 【解析】桑代克认为学习是一种“试误”的过程,通过渐进的、盲目的尝试,在不断的错误中学习。
13.ABE 【解析】斯坦福一比纳测验由受过训练的测试人员对儿童进行单独测量和计分。飞外标准推理测验是目前广泛应用的团体智力测验;SPM既可以采取团体测验的方式也可个别施测。
14.ABCD 【解析】根据大纲对组织教学过程的描述,ABCD选项都是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
15.ACE 【解析】凡对示范结果有影响的因素都影响着示范的有效性。
16.CD 【解析】画线是复述策略,记笔记、记忆术是精细加工策略。
17.ABC 【解析】DE属心智技能。
18.ACE 【解析】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认为道德判断的三个水平分别是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
19.ABCDE 【解析】此五项均为小学生中易产生的心理障碍。
20.ACE 【解析】勒温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三种。
三、判断题
1.× 【解析】分散记忆可以降低疲劳感,减少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影响,所以效果好。
2.× 【解析】自动化并非无意识,而是指动作的执行过程不需要意识的高度控制。
3.× 【解析】列提纲的目的是为理清知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是一种组织策略。
4.× 【解析】问题解决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因此题干错。
5.× 【解析】不能把它当作教学决策与评判儿童的重要依据,而应把测验看成是一种检测学生某个特点的工具,它只有与其他信息来源结合在一起,才能充分发挥心理测验的功能。
6.× 【解析】态度与能力虽然都是内部倾向,但能力决定个体能否顺利完成某些任务,态度则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
7.× 【解析】利用“言语符号”进行阅读学习,对于成熟的学习者才是有效的。
8.√ 【解析】题干是对调查法的解释。
9.× 【解析】自我同一性的培养是少年期的任务,小学阶段的任务是培养勤奋感。
10.× 【解析】顿悟的前提是对整个问题情境而非某一方面的突然领悟。
11.× 【解析】教学媒体并不仅仅是师生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它不仅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大小,而且对教学的方方面面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它也日益成为教育心理学所关注的一项内容。
12.x 【解析】抽象概念是在具体运算阶段才出现的。
13.× 【解析】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是持久的,而由疲劳等其他生理变化所引起的行为变化是暂时的。
14.√ 【解析】内驱力是一种动态的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的需要。
15.× 【解析】“举一反三”是说原有认知结构在迁移过程中不发生实体性的改变,只是得到某种充实。因此它是一种典型的正迁移。
16.× 【解析】掌握概念时,一般是先达到符号学习水平,再提高至概念学习水平。
17.× 【解析】对一个新信息,我们能学会多少,取决于我们对这方面的事物已经知道多少,知道的越多,学会的也越多,反之则越少。
18.√ 【解析】在这样的前提下问题解决的可能性就大。
19.x 【解析】心理健康不是无失败、无冲突、无痛苦,而是能在这些情况下做有效的自我调整,且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20.× 【解析】研究表明,不同的座位安排会产生不同的师生互动结果,因此会影响教学和学习。
四、情景题
(一)
1.A 【解析】题干符合语文智力的内涵。
2.A 【解析】我国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3.BC 【解析】我国新课程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多元智力理论。
4.ABCD 【解析】略。
(二)
1.C 【解析】学生的基本权利是受教育权。
2.AB 【解析】《残疾人保障法》规定,依据残疾人类别和接受能力,采取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两种方式。
3.ABCD 【解析】特殊教育的对象不仅包括智残、盲聋哑儿童、学习困难儿童,还包括智力超常儿童。
4.B 【解析】我国法律规定,若儿童有身体残疾,但智力正常,能够适应学校学习生活,普通学校不能拒绝其入学请求。我国法律还律还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免受学费。
【小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试题附答案】相关文章:
cad基础考试复习试题附答案12-30
2016广州中考语文复习试题(附答案)08-07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试题(附答案)08-10
photoshop试题附答案12-19
2017年小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08-11
最新ps考证试题附答案03-19
Lotus认证试题大全(附答案)08-25
安全生产法试题附答案03-21
关于导游业务试题(附答案)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