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的出现,让“两千亿”“钞能力”“饺子皮”的梗全网飞。
大家在借着这股风玩梗,于是搞怪表情包比比皆是。
卡塔尔小王子开通官方账号,3天涨粉1500万;
虽然小王子的身份被扒,疑似是网红公司的“包装”,
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依旧能吸走观众的注意力。
金钱,是他们最强大的滤镜。
01
与贝克汉姆同屏出现的小王子拉伊卜的哥哥谢赫贾西姆,
身形颀长,气质神秘,在小王子的衬托下,尤为明显;
深挖后了解谢赫贾西姆更如电影中的人物,对召之即来的王位选择退贤,无心权谋,
每天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射箭骑马,养鹰隼,令人艳羡。
卡塔尔首场落败,微博随即衍生了#在线收留卡塔尔心碎王子#的词条,
评论区里喊着要跟王子们谈恋爱的言论层出不穷,如箭在弦,势在必行。
美其:“钱不钱的不重要,只想谈个恋爱”;
名曰:“肯定选弟弟,太聪明的男人,我搞不定”……
毕竟我们了解到的卡塔尔人均年收益104万人民币,每天只要工作三个小时。
这可是一个现实版的乌托邦,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地方。
可是这个乌托邦真的幸福吗?
巨星迈克尔·杰克逊的妹妹珍妮·杰克逊,欧美舞台上魅力无限的性感天后,
名气比肩麦当娜,凭借实力斩获四座格莱美奖杯;
可在嫁给卡塔尔的富豪后,每天都要被黑袍束缚,毫无生机。
四年的婚姻走到了离婚的终点。
解脱后,她的哥哥心疼发声:“妹妹在婚后遭到了丈夫如同囚犯一样的对待,天天遭受侮辱和谩骂”;
珍妮本人也在推特上发文:“我们将不再被控制、被操纵、被欺凌。”
意有所指,意味深长。
现在层出不穷的玩梗“谈个恋爱”,可能是有人拼命想要逃出的牢笼。
梗的向下渗透,无意识形成并扩散的只注重经济利益的爱情观。
在卡塔尔,能像珍妮一样能用黑袍漏面已是殊荣,
正常女性都只能在压抑的黑袍下露出眼睛缝,以免“冶容诲淫”。
在他们信奉的信仰看来,女性的躯体是羞体,被陌生男人看见则是不吉利的事情。
而卡塔尔遵守的,是信奉穆斯林教的45个国家都在遵守的教条。
这个世界上还有过亿的女性,无法正常展示自己。
02
让我难以置信的是,现在社交媒体上居然会有卡塔尔女性面纱造型的仿妆,
轻飘飘的一句“卡塔尔妆”。
(图源:小红书YAOCHIC遥神客)
注意到别人的眼妆深邃,没有意识到别人头上的头巾是隐形的枷锁。
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在网络上看到这种玩梗了。
范围小一点的捂嘴自拍,把它当成一种新型秀恩爱的方式,配文:“快让你对象给你拍”;
捂嘴自拍背后,是未成年儿童被拐卖;
我们同情被拐儿童的遭遇,却又一边拿他们玩梗,这不分裂吗?
东施效颦的还有什么家暴妆、口罩妆;
最初家暴仿妆在国外流行时,重点在“像”,
目的呼吁社会关注隐匿在家暴背后不敢发声或者不能发声的群体;
但流传到国内时,却逐渐变形:
“我被家暴了,我可太酷了”。
还有这几天在短视频平台上频频出现的啦啦队员们,
面对韩国演员、啦啦队员时,总有人轻飘飘一句评价:“不愧是韩国财阀的审美”。
她们辛勤的付出,流了多少汗,挤掉了多少人,站到了能让我们看到的位置,换来却是一句背靠大树好乘凉的黄谣。
小到国内热点话题,大到国家实事。
当叙利亚的灾民因为战火,流离失所,不堪战火困扰的时候,
有人将此作为商机,打出了叙利亚战损风的口号,吸引不了解情况的群众打卡拍照宣传。
满墙弹孔,残垣断壁,是一个国家的苦难,不是我们用来营收的手段。
当俄罗斯与乌克兰战火连天时,是多少尸体堆砌起来的逃生路线,
而不是一句无关痛痒的调侃:“好心收留乌克兰美女。”
任何经历或者目睹过此类事情的人,我不相信能笑着说出这些调侃。
任何严肃的事件都能被拿来当成你谈资,自作聪明的背后恰好是盲而不自知,是同理心的丧失。
玩过头的梗就是低俗,是无形中对别人的二次伤害。
03
那些外在的玩梗是在“画地为牢”吸引流量,那一些对于文化、传统的玩梗难道算不上精神腐败吗?
《美好年华研习社》里对《红楼梦》地魔改。
秦钟说出“林黛玉,性格不好,不适合做老婆”这样粗鄙言语;
柳湘莲也在说三道四:“什么黛玉葬花,还不是演给咱宝玉看的。”
黛玉葬花从来不是为了取悦于谁,她是在葬花词吟,感花伤己。
所以林黛玉的所言所感,为什么又要被扣上“发疯文学”的帽子呢?
“你心中自然有妹妹,只是见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
“我哪里比得了她们,什么金啊玉的,我只是草木的人罢了”;
“我原是给你们取笑的,拿我比戏子”;
……
再上一次是全网对王宝钏挖野菜的嘲笑,话题至今仍有余温。
王宝钏在大家眼里变成了“恋爱脑祖师奶奶”,挖野菜十八年,最终只做了(单向好友是什么意思?单向好友意思是:对方QQ好友列表里有你的QQ号,而你自己的QQ好友列表里,却没有显示对方QQ号。)18天的皇后;
可是王宝钏一直是一个划时代的女性人物,是她开创了自由追求爱情平等的先河,
她在用自己的坚持反抗封建礼教对女性的禁锢。
我们感谢《新国辩》辩手黄思晗敢于为女性发声,可王宝钏18年的努力也不能付之东流。
文化里刨梗,是我们在用现在的目光审视过往;
难免会有观点的碰撞,但是传播的热梗,不能代表它就是正确的。
一个网梗,转瞬即逝。可标签易贴,偏见难除。
可能有人会觉得这是在矫枉过正,认为这不过是一句玩笑,可是玩笑产生的后果和影响,我们却没有考虑过。
我们将玩梗作为生活里的调剂,无可厚非。
但是,是不是也要把握好“梗”的分寸性。
娱乐至死,娱乐致死。
我很喜欢马来西亚作家黎紫书的一句话:
“我没有觉得自己的角度高于她们,没有站在更高处俯视她们,形容她们,我是她们当中的一分子。”
我不仅是她们中的一份子,也是他们中的一份子。
人生来是一种情感动物,我们以拥有感知外界、共情他人的能力为傲。
我们能成为大多数,是因为幸运;
但幸运并不意味着,我们能将少数人的生活用“梗”来概括。
所以,不要用段子和梗消解严肃,漠视事件中个人的苦楚与社会的阵痛,
哪怕它们与你无关。
也不要习惯于盲从戏谑与轻松、然后麻木地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