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年进入尾声时,”老鼠的尾巴”竟然意外成为了网络热词。
“耗子尾汁”是好自为之的谐音,就是好自为之的意思,源自被人民日报点名的马保国的一个视频谐音梗。
人民日报称,以“浑元形意太极拳掌门人” 自诩的马保国本身毫无正大光明、谨言慎行、尊崇敬畏传统的武德。他一些言行,实际上就是哗众取宠、招摇撞骗,说到底是一场闹剧。
“耗子尾汁”当然也只是个谐音梗,耗子的尾巴并不会产汁。不过,提起老鼠尾巴,还是有很多人觉得很神奇,小加君从小就对这条尾巴有一个巨大的疑问:老鼠身上的什么都小巧玲珑,除了尾巴特别长——拖着这么大的尾巴难道不是累赘?
俗话说”耗子过街,人人喊打”,比身体还长的尾巴,是不是太招摇了些?更低调的尾巴是不是可以增加安全系数?
其实老鼠的长尾巴大有用处,因此在漫长的演化中被保留下来。
首先,老鼠缺乏类似人类的流汗散热的功能,因此尾巴是较好的温度调节器官。老鼠的尾巴分为三个层次,最核心的部分是尾椎骨,向外是若干条肌腱和穿行其中的血管,在外层是裸露的皮肤。老鼠的尾巴没有毛,且”表面积-体积比”较大,因此是较好的散热器官。
老鼠特化的血管,还能够控制老鼠尾部的血流量。通过这些血管的控制,大鼠心脏输出的血液中,少至0.1%、多至10%可流向尾部。当环境温度较高时,尾部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加速了多余热量的散失(此时尾部静脉的散热作用更大,例如老鼠尾部的动脉血流量增加15%时,静脉血流量增加125%)。同理,在天冷的情况下,减少尾部的血流量,则能够减少热量损失。
正因如此,大鼠的尾巴只占了身体表面积的5%,却可以散发大约17%的代谢热量。小鼠尾巴的散热效率并不如大鼠,但仍然十分高效,可以散发多至8%的代谢热量。有科学家做过实验,在温暖的环境中,无尾鼠比有尾鼠的体温高出0.2~0.5℃,而在气温恢复正常后,有尾鼠体温很快恢复正常,无尾鼠则要再等一个小时。
老鼠还是著名的”梁上君子”,在各种狭窄的平台上也能如履平地。这当然不是因为它们找大师学过轻功——长尾巴的平衡作用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例如,当老鼠顺着一条水平的绳子爬行时,它的身体会向某一侧略倾斜。而在重力的作用下,这个倾角可能不断变大。老鼠的长尾巴此时起到了增加旋转惯性的作用。如果没有尾巴的平衡作用,它很快就会从高处坠落。
△从大鼠尾部肌腱提取的”鼠尾胶原”是有价值的生物实验材料(图片来源:nature protocol)
其实,老鼠的尾巴上没有毛发,除了便于散热之外,也增加了抓握摩擦力。老鼠有时候将尾巴缠绕在物体上,也起到了支持的作用。
有些宠物养殖者试图培育出仓鼠那样短尾的宠物老鼠,但是这类变异鼠需要培养在气温可控的环境中,它们在攀爬等活动中受伤的几率也更大。
在老鼠尾巴的问题上不作过多思考的,也不只是大众,许多科学研究者也是如此。
实验鼠被广泛用于现代科学研究——从心理障碍、物质成瘾到延长寿命,各个研究领域都能见到它们的小身影。有些研究者移动小鼠时,会一把抓起它们的长尾巴,将其拎到实验区域。这种常规操作不会伤害小鼠,还被认为可一定程度上避免小鼠啃(tou)咬(xi)实验者的手指。
但在2017年,英国利物浦大学的研究者发现:这种操作在小鼠看来是比较”不讲武德”的行为,会引起它们的压力增加。这项研究意味着,许多相关的小鼠研究,可能被这类不经思(世界八大奇迹是哪些?世界八大奇迹包括埃及的金字塔、奥林匹亚宙斯神像、罗德岛太阳神巨像、巴比伦空中花园、阿尔忒弥斯神庙、摩索拉斯陵墓、亚历山大港灯塔、秦始皇陵兵马俑。)索的操作干扰了实验结果。研究者发现,用透明塑料管来转移实验鼠,能让它们的情绪更加稳定,从而让实验结果更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