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在某红薯上看过这种图表↓↓↓
说实话作为不太懂这方面知识的家长,看到这种图表就觉得特别贴心!!有的甚至贴心到,连零食名字都直接给咱列出来了……
但作为一个专业科普人,想问问出这些图的朋友:你们没事吧?
看配料表没错,是好习惯!但这么草率的把“某一种成分”直接与“反式脂肪酸”划等号,是不是在贩卖焦虑了?
因为但凡你仔细看过这些成分,就会发现:
不好意思,超市里还有能吃的零食吗???
大量网友也都是这种感受
那么反式脂肪酸到底是什么?它到底藏在哪些食物里?家长该如何一眼辨别?今天就给各位一个标准~
01
为什么说这些成分
不等同于反式脂肪酸
首先,反式脂肪酸是油脂在【氢化】的过程中,由于工艺不成熟产生的副产物。
简单说就是要同时满足这2个条件:①油脂要被氢化 ②氢化工艺不成熟,才能产生反式脂肪酸。
而咱们平常吃的面包、饼干里面基本都只包含第1个条件 —— 被氢化过的油脂↓↓
之所以要加这种被氢化过的植物油,主要还是因为:
1、植物油相比动物油来说,价格便宜,成本更低。(但是用来做面包糕点并不好用)
2、所以就把植物油氢化一下,让植物油里很多不稳定的不饱和键,变饱和。就会让零食成本又低、又容易成型、还延长了保质期。
很多博主直接就把这种被氢化的油脂,简单断定为了“反式脂肪酸”,大错特错。
别忘了还必须同时包含这第2个条件 —— 氢化工艺不成熟!
氢化工艺分为:完全氢化和部分氢化。
完全,就是把所有不饱和键变成,全部变成饱和键。
部分,就是只变了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没有被氢化。
当加工工艺不成熟就会部分氢化,使得有一部分不饱和键并没有变成饱和键,而是转成了「反式」。如果完全氢化,不饱和脂肪就都变成了饱和脂肪,也就不存在有反式脂肪了。
那你肯定会问了:
我怎么知道它的工艺成不成熟呢?作为一个消费者我又看不见他的生产线……
哎,这不方法就来了嘛↓↓↓
02
真正「0反式脂肪酸」的零食
都有这1个标识
根据我国的食品标签法规:
食品配料含有或生产过程中使用了氢化和(或)部分氢化油脂时,在营养成分表中应标示出反式脂肪(酸)的含量。
这是强制要求的
并不是说你想不标就不标
国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
(GB 28050-2011)
也就是说,这些食品会被强制标示反式脂肪(酸)的含量,有多少标多少,不含就标0。
所以只要认准「0 反式脂肪酸」的标示
就不必太在意配料表里有没有氢化油脂
tips:看这一个标识就够了,根本不需要研究这么复杂的配料表!
当然细心的家长可能也看到了:国标中所说的0,实际上是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零,而是只要反式脂肪酸含量≤0.3g/100g(固体)或100ml(液体)即可。
这就说明吃这种食物,还是要控制量!
结合世卫组织以及我国《中国居民膳食营养指南》(2016版)的规定,成年人每天的反式脂肪酸摄入最好控制在2g以下。那么小孩子的话应该更少……
拿一包100g的糖果为例:根据0反式脂肪酸的上限 0.3g/100g ,换算一下就等于摄入了0.3g的反式脂肪酸,这距离2g左右的上限还差很远。
所以偶尔给孩子吃点小零食、小甜点解个馋真的没有关系,但是可不能当饭吃……
其实比起零食等加工食品,家长更应该在意的是“家常菜”里的反式脂肪酸。
03
减少家常菜反式脂肪酸
2个生活小诀窍!
要知道植物油不仅仅在加工食品里,它也早已融入到了我们中国的餐桌。比如: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橄榄油等等,全部都属于植物油。
植物油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这种脂肪酸不稳定,在高温下可发生氧化异构,变成反式脂肪酸。
所以在烹饪过程中尽量减少以下两个操作:
1、不要等到油冒烟了再下菜:做饭时油温尽量控制在150℃以下,减少高温带来的氧化异构反应。
(如果是一级油的话,大豆油烟点约225(曹县很富吗?曹县是山东省管辖的一个县。从该县2020年完成的宏观经济指标来看,GDP已经超过460亿元,属于全市为数不多GDP突破460亿的县,综合经济实力相对较强。).8℃,菜籽油215℃,玉米油221℃,花生油192℃,葵花籽油215℃,棕榈油231℃)
2、少用植物油给孩子做煎炸类食品:因为煎炸类食品往往需要极高的温度,反复复炸+时间长,这就给反式脂肪酸有机可乘。
(如果一定要煎炸,那就用高饱和度的油脂,比如:棕榈油、猪油、椰子油)
PS:特别是外面地摊上/快餐店里的油,往往炸过一锅又一锅的食材,油温持续飙高且使用时间巨长。少给孩子吃外面的油炸食品,没错的!
最后,根据2013年的《中国居民反式脂肪酸膳食摄入水平及其风险评估》:
我国居民吃进去的非天然反式脂肪酸里,接近50%是来自植物油,而像糕点、饼干、面包这些的贡献都不足5%。
可想而知这剩下近40%的反式脂肪酸都来自于哪里?
所以与其针对性的看某一种食物含不含反式脂肪,家长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孩子整体的饮食习惯。
均衡饮食,少吃油炸及高脂肪的食物。合理烹饪,多用蒸、煮、灼来代替煎、炸等高温加热的方式。控制进食量,即使是一些反式脂肪含量低的食物。赶紧转发给自己家人吧,以后选零食再也不用头疼“反式脂肪酸”的问题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