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闰月是怎么算的
闰月指的是阴历中的一种现象,那么农历闰月是怎么算的?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农历闰月是怎么算的,欢迎阅读参考!!
农历闰月是怎么算的1农历闰月是怎么算的
农历年中月以朔望月长度29.5306日为基础,所以大月为30日,小月为29日。为保证每月的头一天(初一)必须是朔日,就使得大小月的安排不固定,而需要通过严格的观测和计算来确定。因此,农历中连续两个月是大月或是小月的事是常有的,甚至还出现过如1990年三、四月是小月、九、十、十一、十二连续四个月是大月的罕见特例。
那么多长时间加一个闰月呢?最好的办法就是求出回归年日数与朔望月的日数的最小公倍数:我们希望m个回归年的天数与n个朔望月的天数相等,也就是应有等式:
m×365.2422=n×29.5306
在这个等式中我们不能直接求出m和n,但可以求出它们的比例:
这个比例的近似值分别为:
在这些分式中,分子表示回归年的数目,分母表示朔望月的数目。例如第六个分数式 表示19个回归年中必须加7个闰月。
19个回归年中加7个闰月的结果比较:
19个回归年=19×365.2422=6939.6018(天)
一个朔望月有29.5306天,235个朔望月=235×29.5306=6939.6910(天)
19个回归年中加7个闰月后,矛盾消除得只差:6939.6910-6939.6018=0.0892(天)——即2小时9分多,这已经是够精确的了。
所以,农历就采用了19年加7个闰月的办法,即“十九年七闰法”,把回归年与农历年很好地协调起来,使农历的元旦(春节)总保持在冬末春初。古人把235个朔望月称之为“闰周”。
农历置闰的方法可以使农历年的平均长度接近回归年,而农历中的月又有鲜明的月相特征,保持了公历和阴历两全其美的特点。
现在置闰的方法是两个冬至之间,如仅有12个月则不置闰,若有13个月即置闰。置闰的月从“冬至”开始,当出现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份,这个月就是闰月,其名称是在前个月的前面加一个“闰”字。
(殇是什么意思?殇是个汉字,意思是未成年夭折或为国战死捐躯的人,这个汉字多用于悲痛的环境下。) 农历闰哪个月?决定于一年中的二十四个节气。
我国农历将二十四个节气分为十二个节气和十二个中气。
二十四节气在农历中的日期是逐月推迟的,于是有的农历月份,中气落在月末,下个月就没有中气。
一般每过两年多就有一个没有中气的月,这正好和需要加闰月的年头相符。所以农历就规定把没有中气的.那个月作为闰月。
例如2001年农历四月二十九日是中气小满,再隔一个月的初一才是下一个中气夏至,当中这一个月没有中气,就定为闰月,它跟在四月后面,所以叫闰四月。
2017年闰六月大
2017年第一个农历六月是6月24日—7月22日,第二个农历六月是7月23日—8月21日。
2017鸡年有一个“闰6月”,因此,这个鸡年共有6个小月,每月29天和7个大月,每月30天,一年共有384天。上一次出现这样的情况是2014年的农历马年。2017年之后再次出现这样的情况是2020年的农历鼠年。
闰月(LeapMonth),是一种历法置闰方式。在亚洲(尤其在中国),闰月特指农历每逢闰年增加的一个月(为了协调回归年与农历年的矛盾,防止农历年月与回归年及四季脱节,每2至3年置1闰,19年置7闰)。
了解了2017年闰月怎么算后,我们来看看公历2001年至2042年与农历闰年闰月对照表。
公历2001年至2042年与农历闰年闰月对照表:
2001年05月23日 闰四月小 辛巳年
2004年03月21日 闰二月小 甲申年
2006年08月24日 闰七月小 丙戊年
2009年06月23日 闰五月小 己丑年
2012年05月21日 闰四月小 壬辰年
2014年10月24日 闰九月小 甲午年
2017年07月23日 闰六月大 丁酉年
2020年05月23日 闰四月小 庚子年
2023年03月22日 闰二月小 癸卯年
2025年07月25日 闰六月小 乙巳年
2028年06月23日 闰五月小 戊申年
2031年04月22日 闰三月小 辛亥年
2033年08月25日 闰冬月小 癸丑年
2036年07月23日 闰六月大 丙辰年
2039年06月22日 闰五月小 己未年
2042年03月22日 闰二月小 壬戊年
农历闰月是怎么算的2农历为什么有闰月
我国的农历由来已久,其渊源可溯于夏朝,故又有 夏历 之称。农历平年为12个月,闰年有13个月,这已成为人所共知的常识。但是,你可知道农历的闰月是如何设置的,为什么闰月设置在夏季的多,设置在冬季的少呢?在我们的记忆中似乎从未有过闰正月,因而也就没有 闰春节 ,这又是为什么呢?问题还得从地球和月亮的运动情况谈起。
年、月、日的定义
自古以来,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时间。而要计算时间,就必须引入时间的单位。人类的一切活动又都是在地球这个舞台上进行的,因而昼夜交替、四季更迭的现象自然而然地被人们用作为最基本的时间单位。
地球的自转给我们带来了时间的第一个自然单位,这就是 日 。地球绕轴自转一周为一 日 ,它是昼夜交替的周期。地球绕太阳的公转运动带来了第二个计时单位,就是 年 。地球公转一整周为一 年 ,这是四季变化的周期。最后,月亮绕地球的运动为我们建立了第三个时间单位 月 。
任何运动都是相对的,天体的运动也不例外。无论是地球的自转、公转,还是月亮的运动,都需要相对于一些参考点来加以观测。因此,在天文学上由于所用参考点的不同便有不同的 年 、 月 、 日 。我们生活中所用的 日 每天长度相等,称为平太阳日。平太阳日已经不是一种自然的时间单位,它是假定地球公转轨道为一正圆形、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相垂直时,地球相对太阳自转一周所经历的时间。决定四季变化的时间周期称为回归年,它的长度等于365.2422平太阳日。最后,月亮圆缺变化的周期称为朔望月,长度等于29.5306平太阳日。显然,年和月的长度并不正好是日的整数倍,这就给日常生活中的计时问题带来了一些麻烦。如何利用年、月、日这三个单位来计算时间的方法称为历法,其中包括一年的日数,一年中不同月份的日数如何确定,以及置闰的规律等内容。
阳历和阴历
历法中年和月的长度是日长的整数倍,它们不再是时间的自然单位,分别称为历年和历月。阳历又称太阳历,是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所定出来的历法。阳历的每一历年都接近于回归年。在一长时间内,历年的平均长度应尽可能与回归年相等。在这一前提下,每年划分为12个历月,它们没有天文学上的意义。因此,在阳历中,便采用与回归年最相近的整日数来计算年的长度,一年365日。
很明显,如果阳历的历年长度每年都为365日,那么由于每一历年比回归年长度短0.2422日,长此以往,差数不断积累,季节就会不断向后推迟。比如,经过720年后,积累差数达到半年左右,那时春分出现在十月,而七月则成为一年中最冷的月份。这样,必然会造成寒暑颠倒,岁时混乱。为了克服这一点,阳历规定设置闰年,闰年为366日,而把含有365日的年份称为平年。置闰的规则可用三句话来表示:非世纪年的公元年数能被4整除的为闰年,世纪年(如1900年,2000年)的公元年数能被400整除的为闰年,其余的年份为平年。于是在400年内计有闰年97年,平年303年,平均长度为365.2425日,和回归年的长度只相差26秒,经过三千多年后才相差1日,这是很精确的了。现行的阳历为罗马教皇格里高里八世在公元1582年所颁布的,并且从第二年起陆续为世界各国所采用,因而又有格里高里历或格里历之称。
阴历又称太阴历,是依据月亮运行的周期所定出的一种历法。制订阴历的原则是使每一历月都接近于朔望月,历月平均长度应等于朔望月。然后,使历年的长度尽可能接近回归年。由于朔望月的长度为29.5306日,阴历的历月是大月30日,小月29日,交替相间,以使历月平均长度接近于朔望月。当然,这样做还是存在着不小的差异,因此在目前伊斯兰的教徒所采用的回历中,规定在360个历月(即30个历年)中大月占191个,小月为169个,从而在历月和朔望月的配合上作了很大的改进。
纯粹阴历的历年也有平年和闰年之分。平年354日,包括六个大月和六个小月。闰年355日,在十二月末增加一天,包含七个大月和五个小月。这种历法并不照顾到历年平均长度和回归年长度的配合,久而久之,两者相差甚大。比如说,对于用阴历记年的一个68岁回族老人来说,实际上他只过了66个春秋。
由于阴历的根本特点在于历月平均长度等于朔望月,每个日期就必然与一定的月相相对应,比如阴历十五大致就是满月。阳历的月是不能反映这一自然现象的。但阴历的历年则不能反映出季节的变化,和农业生产及人们的日常生活脱节,因而已很少为人所用。
阴阳历和节气
阴历的历法完全根据月亮的运动,阳历则完全依据地球的绕日公转。我国沿用已久的农历并不是完全用阴历,也不是完全用阳历,而是两者并用。一方面,农历以月亮绕地球运行一周为一月,平均历月长度等于朔望月;这一点与太阴历原则相同,所以也叫阴历。另一方面,农历设置闰月以使历年平均长度尽可能接近回归年,同时设置24节气以反映季节的.变化特征。农历集阴、阳两历的特点于一身,所以称为 阴阳历 。
阴阳历的历月长度和回历一样,有大小月之分:大月30日,小月29日,就是所谓月建。但农历历月的安排却不同于回历,回历中大小月机械地相间排列,而农历的月建大小则要经过推算后决定,比回历更为精密。农历规定月初必合朔,月朔之日定为初一。月建的大小取决于合朔的日期,即根据两个月朔中所含的日数来决定。由于两个朔望月的长度并不正好为59天,因而一年中的大、小月数也不一定相等,有时可能连续出现两个大月或小月,以使历月的平均长度尽可能与朔望月相近,其剩余的差数则依*闰月以及闰月月建的安排来调节。
朔望月和回归年是两个难以相合的周期,它们的余数都很零碎,而我国的农历却把作为阴、阳两历基础的这两个自然周期调和的十分成功。早在春秋时代就已发现,如果在19个阴历年中插入7个闰月,那么总长度便和19个阳历年长度几乎相等。这种 十九年七闰法 在古历中称为 闰章 。实际上19个回归年=6939.60日,而235(12×19+7)个朔望月=6939.69日,两者仅差2小时9分36秒。为了进一步说明农历置闰月的规则,我们先要来对节气作一番解释。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农历的一大特点。由于长期以来把农历称为阴历,因而不少人都误认为节气属于阴历,实际上节气完全取决于地球的公转,可以称为是阳历的一部分。节气反映了地球在轨道上运行时所到达的不同位置。由于运动的相对性,它们也就是太阳在黄道上运动时所到达的不同位置。规定太阳黄经等于零时称为春分,以后黄经每隔15°设一节气,共有24个节气。从春分开始,依次为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蜇。正因为如此,节气在阳历中的日期比较固定。例如,春分总在3月21日或22日。少量变动由阳历历月长度不等以及闰年增加一日而引起。相反,节气在阴历中的日期却是变化不定,同一节气在阴历不同年份中出现的日期前后可相差达一个月。现在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节气属于阳历而不是阴历。
【农历闰月是怎么算的】相关文章:
什么是闰年闰月怎么算01-16
艺术生的文化课成绩是怎么算的12-08
2022年暖气费怎么算取暖面积08-15
中秋节的农历习俗09-15
农历七月十五禁忌08-15
农历八月十六的习俗11-11
愚人节是农历几月几日07-16
清明节为什么不是农历03-08
冬至是几月几日_冬至是几月几日农历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