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历史解密 >

教学设计方案(精选21篇)

教学设计方案(精选21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能无误进行,常常需要预先准备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是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那么问题来了,方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设计方案 1

教学的目的:

1、 通过游戏活动体验不同媒材工具的使用效果,并用切割制作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

2、在游戏活动中体验造型表现活动及人交往的乐趣,初步建立集体观念与大胆表现自己的信心。

3、通过对作品、媒材、工具、制作过程的体验及探索,培养初步的对艺术作品的感知能力,造型表现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感知体验切割艺术的美,学习以形状、颜色、选材、切割制作动物并介绍自己的想法。

2、 蔬菜瓜果的制作及切割布局。

教学准备:

(教师)各种用蔬菜瓜果制作的造型样品、录音机 、磁带 、头饰、 奖励标饰、板书 、吸铁石、教案。

(学生)课本、蔬菜瓜果、头饰、刀。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具准备情况,稳定学生情绪。

二﹑讲授新课

这是我们常见的食物,我把它简单的改变了一下,变成了一个很有趣的东西,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蔬果造型。[板书课题:蔬果造型]

这是老师给同学们带来的新伙伴,他叫Jack。Jack好像在说话,我们来听听他说些什么呀,哦!Jack向大家问好,同时还想问问同学们,为什么我的身体要用黄瓜来做,而不用别的什么来做呢?[学生回答,表扬奖赏发言的学生]Very Good!看来同学们平时喜欢看动物世界,知道鳄鱼有什么特征,那除了鳄鱼之外,根据黄瓜的形状和颜色特征,还可以做些什么有趣的东西?[学生回答,表扬奖赏发言的学生,板书“形式”﹑“颜色”],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老师用水果和蔬菜的特性也做了几件有趣的东西。[展示作品,可带下去走动,并适当做出一些动作],这是……。现在想请同学们欣赏一下,在欣赏的同时告诉大家,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要用这种蔬菜和水果做他,并观察一下他的制作方法。[学生回答,表扬奖赏发言的学生,板书“选材”﹑“切割”]欣赏完老师的'作品以后,同学们就以自己手上的蔬菜和水果讨论一下,用他们做些什么。讨论好了以后可以举手跟老师说说,怎么会想到做这个东西的。[学生回答,表扬奖赏发言的学生]同学们的创意都很好,其实在做的时候并不是很复杂,能大致看的出就行,那现在同学们就可以做一做你们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要注意安全。[学生做作业,板书“制作”]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教师放音乐]

四﹑小结

请做好了的同学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成果,[学生展示]说说你做的是什么,是怎样想的或是学一下你做的小动物的叫声,或是讲述一段或一句有趣幽默的话,还可以说说你做的东西用英语怎么讲的。[学生回答,表扬奖赏同学们]同学们不仅做的好,说的也好。通过这次制作,我相信同学们会对蔬菜和水果有了另一种认识。同时我们也要保护大自然,保护小动物哦。

五﹑板书

蔬果造型

形状﹑颜色

选材﹑切割

制作

教学设计方案 2

教学目标:

1、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明白文言文中蕴含的道理。

2、指导学生诵读古文,培养学生良好的文言文语感。

3、背诵文言文

教学重点:

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明白文言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文言文语感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古文,题目是《学弈》“弈”是一个生字,(师板书)伸出手指,我们一起写一下,上面是一个“人云亦云的亦”,下面的部分注意撇和竖在写的时候都要出头。

师:齐读课题。课文我们预习过没有?你知道学弈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师:弈,本义是围棋,在这儿是当动词讲下围棋,那么学弈就是学习下围棋。请再响亮的读一遍课题。

二、初步感知,读通古文

师:小古文到底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己先尝试着读一读古文,看看能不能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师:同学们读书的神情可真专注!能读准古文中的字音吗?先别夸海口,老师先来考考你。

(出示鸿鹄)谁会读?(出示拼音),跟他一起读。

出示“弓缴”,这个词语谁会读?(这个字是个多音字,在这儿不读jiao。谁知道它在这儿读什么?你怎么知道的?对,他在这儿读zhuo,(出示字音)好,我们一起读,再读。这两个词语连起来读一下。

师:文章中的拦路虎没有了,谁愿意来读一读这篇古文?其他同学可以不出声地跟他一起读,看他哪些地方跟你读的不一样。

(学生评价)

师:读古文讲究的是一种韵味。古时候的人读书一卷在握,摇头晃脑,很是儒雅。听老师读。(配乐范读)

师:怎么样,听出我们两个哪些地方读的不一样了吗?(对,读古文的时候语速要慢,要读出节奏,就这样,自己在下面再来读。)(指学生读)

师:同桌两个人之间互相读一读

三、理解古文,读深古文

师:看到同学们摇头晃脑读的那么起劲,老师都不忍心打断你们了。不过,古文读到这样一种程度是远远不够的,要想把古文读的更好,我们还要想办法读懂古文的意思。我们先来看的内容。屏幕显示自学提纲:

1、存款的意义

2、存款的种类和形式

3、本金、利率和利息的含义

4、存款的 利息计算公式

5、小丽整存整取的年利率为2.25%,年利率2.25%的含义

6、利息的多少是由什么决定的?教师巡回指导,并让学生在读书过程中把重点的地方画下来。师:大家在自学过程中都学到了一些新的知识,也可能会遇到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依据自学提纲把自己自学所获得的知识及遇到的问题带到小组进行交流,讨论解决。若还不能解决的问题请暂时保留。(教师巡回指导。注意倾听学生提出的新问题及解决办法。理解有误的与同学们商讨解决。使学生从悟中学。)针对学生在自学中、小组讨论中遇到的疑难发现的新问题,师生共学生自己读书。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学生画。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探讨。学生提出解决不了的问题。 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质疑解疑的能力。培养学生会读书的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锻炼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五、课后作业:

同商量,研究解决。(也可利用学生上网查找的资料来共同解决)

师:下面老师想检查一下大家的自学情况,看屏幕小红1999年10月1日在银行定期存了200元钱,如果存整存整取二年期的年利率是7.92 % ,到20xx年10月1日小红一共能得到多少元? (读题,给学生思考时间,谁能说一说你的想法。学生上前板演,其他人在练习本做)

1、拿出存款凭条,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指导学生填写并算出你将获得的利息。(选几个放展示台展示)

师:你还知道存款的'哪些知识或常识?

1、基本练:选择题 (略)

2、提高练:应用题 (略)

3、思考题 (略)

依自学提纲进行总结复习,说说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略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学生自己做。学生观察。学生自己填。汇报搜集到的资料。学生自由说。 资料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检测自学情况。锻炼学生把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锻炼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锻炼学生的社会调查能力。

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应用——利息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200×7.92%×2×(1-20%)+200

教学设计方案 14

一、活动目标:

1、尝试用多种折叠、泡染的方法染纸,感受染纸活动的乐趣。

2、体验不同折法染纸产生的色彩、图案变化,感受对称美。

3、尝试重叠晕染的效果,感受深色能遮盖浅色的颜色特性。

二、活动准备:

盘子、颜料、纸巾若干。

三、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积极参与染纸活动,尝试用多种折叠、泡染的方法染纸,感受其乐趣。

2、活动难点:尝试重叠晕染的效果,感受深色能遮盖浅色的颜色特性。

3、指导要点:引导幼儿观察不同折法染纸所产生的奇妙变化,掌握染纸的折叠、泡染等方法。

四、活动过程:

1、感知欣赏,激发幼儿的兴趣。

(1)欣赏印染作品。

交流: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图案像什么?每件作品中图案都一样吗?这些图案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2)感受色彩、图案的对称美。

2、谈话讨论,引导幼儿观察美丽的印染作品。

(1)这些美妙的图案是怎样变化出来的?

(2)为什么它们是对称的?

(3)我们怎样才能染出不同的颜色、图案?

3、尝试创作,鼓励幼儿大胆用多种折叠、泡染的方法进行染纸活动。

(1)先将纸折叠,把需要染色的部分泡入颜料中,感受纸泡在颜料中的'长短与染色面积大小的关系。

(2)泡染的面积大,泡染在颜料中的时间就要长;反之,泡染的时间要短些。

(3)染好后慢慢将纸打开,平放在旧报纸上晾干。

4、观看重叠晕染效果,尝试进行重叠晕染。

(1)尝试重叠泡染,感受同一部分先后泡染在不同颜色中会产生奇妙的色彩变化。

(2)为了避免后染的颜色完全遮盖先染的色,,生自由读课文。

2、指名分段读课文。请其他同学拿出手中的笔,边听边划出这个小朋友想用马良的神笔画什么。

3、指名汇报,出示课件。自由读读。

三、学习第一节

1、这个小朋友为什么要画一个红红的太阳?(板书)哪一小节告诉我们了?指名读。

2、为什么要画红红的太阳呢?自由读。指名回答。

3、出示:小树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你能把小树当时的样子表演出来吗?

学生亲身体验:小树小树,你为什么缩着身子?小树小树,你为什么轻轻叹息?他的心情如何?(指导朗读)

小树小树,现在你最需要的是什么?(阳光、温暖、帮助、关心……)

4、在寒风中缩着身子,轻轻叹息的小树,多么惹人怜爱,这位小女孩为它画了一个红红的太阳,给小树带来了温暖,现在小树又是什么样子,他的心情如何。我们就带着这种心情来读读第一小节。

5、自由读──指名读——范读──喜欢的齐读(在师生评议练习有感情朗读)

四、学习第二节

1.这个小朋友为什么要画许多好吃的谷粒?(板书)学生自由读。指名回答。

2.出示:小鸟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3.引导:小鸟在苦苦等待什么?鸟妈妈飞到遥远的地方去寻食。多么辛苦,而小鸟(学生读)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饿得哭泣。(指导朗读)

4.此刻,小鸟最需要的是什么?(谷粒、米饭、面碎……)

5.善良的小朋友想用马良的神笔给小鸟画──(学生:许多好吃的谷粒)(课件出示第二节诗)。这是小鸟会怎么样呢?

6.你真会体会,能把这种体会读出来吗?自由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五、学习第三节

1、小树在阳光下快活地成长,小鸟吃饱了在天空自由自在地飞翔。而这个小女孩的朋友西西引读“西西只坐在屋里,望着窗外的小树和飞燕。”

2、西西为什么只坐在屋里?你能想象一下“没有一双好腿”给西西的生活带来多少不便、痛苦?

3、西西是不幸的。此时西西来到我们面前,你想对不幸的西西说些什么?

4、你们对西西的关心是发自内心的。是呀,西西最需要的是一双好腿,一个健康的身体。这个小朋友和我们一样,都读懂了西西的心。(出示第三节诗)齐读。

5、西西是不幸的,但他又是幸福的,因为有许多善良的人在关心她。我们相信,不久,西西一定能站起来,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指名说)。

这时的西西是多么开心,我们也一样开心。让我们把真诚的祝福送给西西。

6、指名读——想读的'站起来读。

六、学习第四节

1.这个小朋友真是个有爱心的孩子。她不但给窗前的小树画了个红红的太阳,给树上的小鸟画了许多好吃的谷粒,还给西西画了一双好腿。这三个愿望是多么美好啊。把你喜欢的愿望背下来好吗?(学生自由背诵)

2.谁来背给大家听?(指名背诵,每个愿望请一个孩子)

3.她想怎样实现这些愿望?(靠神笔)读一下。

4.生活中真有这样的神笔吗?是呀,生活中没有那样的神笔,小女孩的愿望也不一定能实现,所以小女孩说──假如。但是小女孩和我们都有一样的爱心,这是最可贵的。(板书:爱心)

5.小女孩的愿望只有这三个吗?你从哪里读出来的?(感悟文末的省略号)

6.让我们齐读全文,一同来享受小女孩带给我们的美好愿望。

七、拓展想象

1.这个小女孩特别渴望有枝神笔,但却不是给自己画好玩的玩具,好看的衣服,而是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可见她是一个多么善良、多么有爱心的孩子呀,假如你有一枝神笔,你要用来画些什么?(小组讨论)出示句子: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笔,我要给()

2.指名说。

3.大家说得真好,假如我们也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们也会画很多东西给需要的人。现在你们把自己刚才说的接着诗的最后一小节写下来。

八、总结

1.结束语:我们不仅会写更要会做,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需要帮助的人,没有神笔我们一样可以帮助他们。

2.让我们行动起来,用我们一颗颗金子般的爱心,去帮助别人,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我们相信: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永远是春天。

教学设计方案 17

文本解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孟浩然也是唐代著名诗人,和李白是好朋友,彼此之间情谊深厚。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

烟花者,烟雾迷蒙,繁花似锦也。给人的感觉绝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李白与孟浩然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到扬州,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而扬州呢?更是当时整个东南地区最繁华的都会。

因此“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的后两句看起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

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唯见长江天际流”,是眼前景象,可是谁又能说是单纯写景呢?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不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吗?诗人的心潮起伏,不正象浩浩东去的一江春水吗?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送别朋友依依惜别的情感。

2、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通过想象和移情体验,感受诗的情绪和意象。

3、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揭题、理解题意。

1、揭题。师:自古人生重离别,自古人生又伤离别,在我们祖国的文化瑰宝—诗词当中,历朝历代的赠别送行的诗文不可胜计,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堪称“送别诗”之经典的古诗。

2、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3、简介时代背景。

二、初读感知,了解诗的大意。

1、自由地朗读诗,把它读正确、读通顺。

2、反馈,指导读出诗的节奏、韵味。

3、利用下面的注释,交流诗的大意

三、再读诗文,读出画面,读出意境。

1、你读出了哪些画面?

预设:

(1)黄鹤楼楼下诉别

(2)烟花三月一幅美景

(3)孤帆远影

(4)滚滚长江东逝水

2、理解“烟花三月”(诗人与好友在春意盎然、繁华似锦的阳春三月,在这天下名胜黄鹤楼分别,

3、品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品“孤”

(1)“孤帆远影碧空尽”的“孤帆”什么意思?

师:当时正值大唐“开元盛世”,从湖北武汉东去江苏扬州,沿江皆是繁华之地。

(2)李白伫立长江边,难道真的只看到了一艘小船吗?那为什么他说是“孤帆”呢?透国一个“孤”字,还让你看到、联想到什么,

预设:(李白只看到孟浩然的船,他的目光只注视着孟浩然的船。只看着那只船,说明他们的感情非常深厚。)

(3)指导朗“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是啊!这个孤字,充分表达了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佩和感情的深厚。这真是过尽千帆皆不见,一心只送孟浩然啊!

师: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

悟“尽”

(4)同学们,你们认为真的“尽”了吗?“不尽”又是什么?

出示背景资料:(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李白也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俩人志同道合,趣味相投,在写诗上,孟浩然也算是李白的良师益友,李白从孟浩然那里获益良多。因此李白对孟浩然极为推崇。有诗为证: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流”情

师:人们常说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而李白目送“孤帆远影碧空尽”有青山为据,流水为证。茫茫的长江水已为李白的真情所动容,在李白的眼里这滔滔江水就是与孟浩然传输真情的畅渠。

(5)孤帆远去,江水滔滔,李白会在心里默默地对远去的孟浩然说些什么呢?

孤帆远去,李白伫立江边,叹道:“滚滚的长江水啊,请()”

四、课外延伸:

寻找“送别诗”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是据“言”得“意”(吸纳)、由“言”表“意”(倾吐)的转换、融合过程。由于古诗内容的时空跨度太大,加之学生的阅历背景又太浅,他们很难与诗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因此在古诗教学中必须寻求言意融合,找准言意融合的切入点,也就是最易形成课程的生长点,在本诗中,我觉得“孤、尽、流”这三个字恰恰就是“亮点”。

首先“孤帆”初读并没感觉出什么情味,而细细品味之后才发现作为古时交通要道的长江怎么可能是“孤帆”呢?这实在是有悖常理。究其原因,这与李白当时的心境有关。因此我设计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和品评,从中悟出李白对孟浩然的深厚情感,实现了语言和意韵的融合。

这样的教学,我想不架空,不做作,不浅薄,具有浓厚的语文韵味。与之相对的是“尽”字,通过质疑,对比,激起学生思维的.碰撞,通过课外背景资料的补充,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更好地“悟”得语言内在的真意,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形成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持续动态发展的言意融合过程,如果说“孤帆、尽”这两个词让我们感悟到李白与孟浩然的依依惜别情的话,那么这个“情”又如何释放、延续下去呢?

古人喜好托物抒情,寓“意”于“象”。如月代表怀人和思乡,雁代表思乡和漂泊,柳絮代表愁绪、飘零,落花表现生命的短暂等等。“流水”在这里既是写实的,又是象征的。象征着思念,象征着惆伥,象征着别情离恨。李白的这种心情,用“水”字表达,最微妙,最含蓄。因此我设计了一个写话的练习,通过滚滚东逝的长江水带去李白的一份思念,一份祝福,一份对繁华似锦的扬州的向往……

教学设计方案 18

目标:理解作者所写的桥之美;与中国石拱桥比较,感受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理解一些难句的情味。

【课时】

两课时(课内指导一课时,课外自读巩固一课时)

第一课时

(课内指导)步骤:

【导入】

简介作者:吴冠中1919年生,中国现代画家。

在早读课读过书的基础上,快速阅读课文,(或看播放有关画面)思考:在作者看来,“桥”美在何处?你对此有什么感想,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提示:这篇课文以画家的标准和眼光,发掘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美术工作者以独到的视角,引领我们用“另一种眼光”去看我们此前虽感觉到美好而说不出好在何处的景物,这些景物在此时焕发出新的灵性与生命力。

画家眼中的桥有什么特殊的美感呢?学生先思考或回答,教师再明确指导:

概括地说,是桥在不同环境中,起着各不相同的形式作用,即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

第一个例子,是写石桥与密密的苇丛相配合给人带来的特别感受。厚厚实实平面铺开的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觉得神清气爽。

第二个例子,是写石桥与细柳合作创造的动人景致。细弱的柳枝拂着桥身厚重坚硬的石块,这里有形体上的强与弱、轻与重之分,有动静之分,有颜色上的对比,还有变(柳枝年年发新芽)与不变(桥能历久不变)之别,种种不同,归结起来,其实是阳刚与阴柔这两种美的类型的不同,差距如此之大而仍能和谐统一,可能就在于桥有着经过精心设计的轮廓吧。

第三个例子,是写长桥之美。长桥一般建在比较宽阔的水面上,打破了背景的单调感。同时,如前所说,桥是人们劳动的成果,出现在苍茫水面上的长桥,是人类创造力的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似乎也具有了生命。

第四个例子写的是形式比较独特的桥──风雨桥,作者没有明言桥所起的作用,不过,我们不妨做一些揣测。如,从作者说风雨桥上的廊和亭是“古代山水画中点缀人物的理想位置”,再结合我们欣赏国画的经验,可以想像得到,桥面上盖有廊和亭的桥,给人安闲、自在的感觉,这种感觉恰好与险峻的山峰、桥下的急流给人的感觉形成对照。

在以上四个例子中,桥或为主体,或为陪衬,或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但都与周围景物成为和谐的一体,共同构成入画的景致。

随后,作者比较概括地写桥普遍具有的形式作用:联系形象的重叠与交错。这是对作者眼里的“桥之美”的进一步补足。文章以《清明上河图》里的“虹桥”及乡间小桥为例,指出通过桥能构成丰富的画面。此后作者宕开一笔,开始结合具体实例谈桥与周围景物要互相衬托、呼应的问题,作者是所举实例基本上持否定态度。

引导学生体味下列句子的情味。

1、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赏析:其实,苇丛不会“发闷”,也不会做“深呼吸”,这只是人的感受投射到它身上而已。这表现了作者与周遭环境已融为一体。

2、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赏析:杨柳拂桥是江南常见的景色,作者将时间限定为杨柳刚刚返绿发芽的早春天气,将桥限定为石桥,两种景物之间的.反差与对比,形成特殊的美感。“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宋人柳永的名句,这里说“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是强调细柳与石桥构成的美景本身已够动人,不再需要别的东西来烘托了。

3、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成形与色的乐曲。

赏析:这句话的意思是,桥横跨在水面上,与桥下的流水在平面上形成交错;同时,桥的颜色与流水的颜色也相互映衬。桥与流水如一支乐曲一样是一个整体。

4、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

赏析:桥的美就是对桥的存在的一种大声宣告,桥的美也像乐曲一样有着和谐的韵律,这吸引着画家总是追寻着桥的身影。

比较:《中国石拱桥》与本文的区别:中国石拱桥以准确的数据、例子等对中国石拱桥的特点进行了说明,是人对石拱桥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本文则用艺术家的眼光对桥的美进行了描写和评价。

板书:桥在不同环境中,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

例:

1、石桥与密密的苇丛相配合(感受特别)联系形象的重叠与交错

2、石桥与细柳合作创造(景致动人)构成丰富画面

3、长桥之美(富于创造力)

4、风雨桥(形式独特)

第二课时(课外进行)

学生课外自读全文,把优美的句子抄在笔记本上,把难懂的句子找出来,与同学讨论或找老师课外辅导。

把生字词注音解释后抄在笔记本上。

教学设计方案 19

【设计理念】

课文讲述面对成千上百的小鱼儿被海水送进了海滩上的浅水洼,人们的反应各不相同。本文设计的核心是以诵读为手段,挖掘学生的情感。在教学中以读促思,以读悟情,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通过学习让学生感悟到生命的可贵,懂得珍惜和尊重生命。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认识到:人和自然界的其他生灵有着相互平等、相互依存的关系,应该相互尊重,和谐共处。

3、了解比较男孩儿和男人的不同做法,进一步树立保护小动物,珍惜和尊重生命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珍爱和尊重生命。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师:天空是小鸟的家,小鸟在蓝天上自由自在的飞翔;泥土是花朵的家,花儿在阳光下高兴的吐露芬芳;大海是小鱼的家,小鱼在水中快乐的嬉戏躲藏。(播放多媒体课件:鱼在水中游玩)看!小鱼在水中多快乐呀!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平静的`海面突然风吼浪号,鱼儿被海浪冲到了沙滩上的浅水洼里,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它们的命运如何呢?通过学习《浅水洼里的小鱼》这一课,相信大家会有所感悟。板书课题《浅水洼里的小鱼》(指导书写)。

二、初读课文,快乐识字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初读课文后,有什么感受?

3、再读课文,想象,假如你此时此刻就是浅水洼里的小鱼,你会有什么想法和感受?

4、读第一自然段课文,此时你有什么话想说?心情如何?

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再读第一段课文。

5、感情朗读。

三、创设情境,读文识字

师:刚才,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谈了自己的体会,要想更深入的理解课文,必须把课文读通,读好。因此,我们得首先解决生字关,同学们有信心吗?

1、开展读书比赛活动:

⑴老师讲清比赛规则及要求。

⑵学生自主读书,在读书中学习生字。

⑶小组内相互评议。

2、全班交流:

⑴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⑵评价。

⑶再读。

3、验收生字掌握情况:

⑴注音开火车读。

⑵去掉拼音再读。

⑶组词,说话练习。

四、指导书写

五、布置作业

查资料,了解小鱼生存所需要的环境。

教学设计方案 20

一、教材分析

《爷爷和小树》是人教版一年级第一册第5课,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它以孩子的口吻、孩子的视觉、孩子的语言,叙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的亲密和谐的关系。冬天,热心、慈爱的爷爷为小树御寒;夏天,懂事、善良的小树为爷爷遮阳。这是一幅多么美丽、动人,富有人情味的图画。人与树的关系是亲密的,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的;人与自然也应当是和睦相处的,而我们小朋友与小朋友之间更应当互帮互助。

二、教学目标

1、识10 个生字和 4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懂得树木是人类的朋友,树立爱护花草树木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识字和练习朗读。

2、理解重点词语 暖和的衣裳 、 绿色的小伞 ,了解人和花草树木的关系。

三、设计意图

在各个环节安排上,考虑到小学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持久不够的特点,努力做到有收有放,有静有动。

1、上课开始,课件一片绿色的树木便出现在孩子们的面前,小树们亲切的问候,似朋友般面对面的交流,极大的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小学1——2年级要认读生字1600——1800个。同时又要让学生在起始的.阅读教学中,感受到阅读课文兴趣,因此,本课教学中,力求落实好10个生字以及5个偏旁的教学,同时,把认读生字放在课文中去理解体会;让学生在整体的朗读中,巩固生字的认读。力图很好地体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在巩固生字中,我抓住了孩子们的心理、生理特点,巧妙的利用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用游戏的方法巩固、强化字词,使识字不再是一件苦差事,而变成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3、教师是学生的学习伙伴,是平等中的首席。低段教学中必要的范读还是能启到一定作用的。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让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进行互补、互帮、互学。考虑到孩子上课到一半时坐不住了,所以安排了全体学生起立表演朗读,让孩子能得到休息。

4、充分发挥学生合作学习的优势来解读课文,认读生字,掌握偏旁。通过让学生“说、认、读、找、比”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质疑、讨论,来突破“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这两个阅读理解的难点。

5、运用想象,延伸课外。小学生是最富想象力的。本课富有童趣,从而设计“假如你是小树,你会说些什么?”“爷爷和小树之间会说些什么?”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充分利用学生平时生活经验的积累,给小树加以人物化的想象。本课结束,以树木对我们人类的作用,作为课外的延伸,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树木,珍惜自然的美好情感。

积极的情感能够使语文课堂充满人文魅力,所以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方式复现生字、朗读课文。我在设计教案时没有根据学生掌握生字较慢的实际情况,学生要学的生字也很多,一节课要学会认10个生字和5个偏旁,时间很紧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最后的环节有些紧张,在朗读指导方面,设计的朗读形式有的都没有用,在层次上的提高也不是太明显。

教学设计方案 21

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苏教版(国标本)第二册《鲜花和星星》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生字,读准字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书,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体会儿童生活的情趣,引发儿童对身边事物和大自然的关注和热爱。

教学重点:

认识七个生字,一个只识不写。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感受儿童生活的乐趣和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准备:

媒体.课件,音乐磁带。

教学过程:

(一)激趣,在猜谜中导入课题。

1.小朋友们,今天这堂语文课,老师先给大家猜一个谜语:它是天空的小眼睛,一闪一闪亮晶晶,夜夜都在放光明。猜到了吗?(板书:星星)(出示:星空图)

2.瞧,这就是夏天的星空,多美啊!其实,夏天不仅星星美,地上盛开的鲜花也很美。(板书:鲜花)(出示:鲜花图)你们喜欢这两样事物吗?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来欣赏鲜花和星星。(板书:和)

(二)认识字词,初读课文。

1.听!(情境范读课文)

2.多好听的课文呀,想不想学呀?那我们打开书本,自己先试着读一读课文,仔细读读课后的生字朋友,可别把它们的名字给叫错了啊!(学生自读课文)

3.(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读了课文,自学了生字,你觉得哪个字的读音应该提醒大家注意的呢? (指名说,指名读,再开火车读,齐读)

4.去拼音读生字。

5.读带生字的词语。(重点好轻声音的'词语)

6.认识了刚才的朋友,现在我们可以很轻松地来学习课文了,请小朋友们再打开书本,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7.齐读课文。

8.说说你读了课文想到了什么?

(三)精读训练。

教学第一自然段

1..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的文字。

2.指名读,其他小朋友想想,听了他的朗读,你好象看到了什么?或是你想到了什么?

3.学生交流。

4.把自己想到的花多或是花美用你的朗读告诉我们大家,你也可以加上你的动作来告诉我们。

5.齐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对花的喜爱。(出示鲜花图,情境读)

教学第二自然段

1.夏天的夜晚,更美!看!(出示:星空图)繁星满天,来吧,我们一起来唱星星的歌,好吗?

2.轻松一刻:《闪烁的星星》。

3.课文也把星星写得很美。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第二自然段文字)

4.大家可以自己读读,也可读给你的前后小朋友听。

5.指名读。

6.谁来说说他读得怎样?(指名试着评评)

7.齐读这一段,读出对星星的喜爱。(出示星星图,情境读)

8.出示两句“真比……还多”,比较突出花多、星多。

9.小结:白天,那么多的鲜花美丽极了,夜晚,天黑了,花儿看不清了,但又有美丽的繁星点缀着天空,大自然多美啊!你们喜欢着大自然的景色吗?(听课文情境读,学生闭眼想象)

10.我们一起来把这课文读一读,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你们读出这美景,也读出自己的喜爱,好吗?

(四)拓展练习

1..课件出示羊群图。

2.小朋友们,这图上画的是什么啊?

3.老师想给这图写一首小诗,可还没有写完,今天你们学了《鲜花和星星》这篇课文后,老师相信你们能帮老师完成。出示:

草原上到处是_________,

这里_________,

那里_________,

真比__________________。

4.评出“优秀小诗人”。

5..总结:今天,我真高兴和大家一起欣赏了鲜花和星星,但使我更高兴的是我发现我们班里有许多小诗人。可是知道吗?做一个优秀的诗人必须要有一手漂亮的字,下面我们就来写好刚才我们认识的那几个字,好吗?

(五)写字

1.出示:真朵最

2.打开书本,自学笔顺表。

3.指名说说写“真”时应注意什么?

4.老师强调长横的写法。

5.学生书空“真”。

6.看看电脑老师怎么写“真”字的。

7.学生描红:真朵最

8.学生临贴,在自己的田字格本中每个练习2遍。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04-25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08-08

优秀教学设计方案02-20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 02-20

体育教学设计方案01-19

生物教学设计方案02-01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2-10

教学设计方案(15篇)11-16

教学设计方案精选15篇01-1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