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商之道
1、出門看天气,买卖看行情
俗话说:“出门看天气,买卖看行情”、“买卖早知道,不吃后悔药”,都是说的做买卖要重视行情,早知行情,掌握各地行情的变化,使自己的耳目灵通,从而能经常作出正确的判断,保证商品买卖活动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果行情不清楚,盲目经营,事事落在人家后面,不仅得不到预想的经济效果,甚至会适得其反,那就后悔莫及了。这和我们现在所强调的要搞好市场预测,掌握市场信息,其道理是一样的。
自古以来,买卖人都是很注意行情的。唐朝有一位杰出的经济学家刘晏,在他罢去吏部尙书的官职以后,任领度支盐铁转运租庸使。他为了挽救当时濒于崩溃的封建经济,完成好转运粮、盐的使命,非常注意对市场行情的了解。《梦溪笔谈》中记载:“刘晏掌南计,数百里外物价高下,即日知之。”在当时交通落后的情况下,刘晏竟能如此迅速地掌握各地的物价情况,足见他对市场行情的重视。刘晏通过掌握市场行情,及时调剂有无,支援了生产,发展了经济,为当时的财政军需积累了货币,所以为后人称頭。今天在我国巿场开放、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多条渠道流通的情况下,由于重视调查研究,掌握市场行情,从而搞活经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果的例子页是举不胜举。去年春节前,洛阳市东华百货商店调查
了许多商店,了解到由于枕芯占地方、卖钱少,大家都不愿经营。他们又预测到春节期间结婚青年多,枕芯肯定好销,于是就从襄樊市购进五百五十个,仅十天时间就全部卖完,既满足了巿场需要,也提高了自己的经济效益。
零售商业的市场行情,主要是从各自经营的商品出发,弄清生产、流通、消费三方面的情况,即生产的品种、数量变化和市场供应、消费需求情况的变化。掌握行情的方法,一要联系各有关方面,从多方面了解和搜集情况;二要积累资料,把来自各方面的信息分类登记,集纳起来;三要及时综合分析,作出判断,幷采取相应的购销行动。掌握行情的关键是一个“早”字和一个“准”字。即情况早知道,买卖早行动,不要落到了别人的后面;消息要眞实,分析要全面,判断要正确。只有这样,才能时时、事事主动,避免经营上的盲日性和片面性,防止商品积压、股销,使经营做到经济、合理,实现最大的经济效果。
2、瞻前顾后,趋利避害
搞买卖做生意,常常会通到一些有利的清况和不利的情况,有经验的商业人员应该充分利用和发挥有利的一面,而回避其不利的一面,并能采取有效办法化不利为有利。
以季节商品的进货为例,在季节到来之前就应当把商品组织进来,要紧紧抓住有利时机,万万不可失去机会。否则,等季节到了,想着去进货,那就迟了,不是货源被别人订走了,就是价格被提高了。再如,有的商店远离市中心,看来处于不利地位,但“酒香不怕巷子深”,如果你的商店商品配得全,服务态度好,供应方法灵活,买卖公平,顾客也会乐意到你这里来买东西的。又如,瓜果梨桃上市季节,正值“乱市”的时候,一般都是现买现卖,购销价格也都比较便宜;但如果能利用自己房子宽、会管理的有利条件,挑选一部分能储存的储存起来,等季节过去,市场上缺货的时候拿出来卖,就能卖得好的价钱,从而变无利为有利。蔬菜的生产和市场供求、行情的变化也比较快,俗话说“快马赶不上青荣行”,“菜少是个宝,荣多不如草”。因此,当你发项市场荣多了时,就宁可比别人的价格低一些也应当赶快卖出去;否则,一旦价格大幕或存久烂了,损夫就会更大。常营说:“做买卖要有'前后眼’”,意思也是说,做买实要瞻前顾后,要考虑到各种各样的情况,认算进行分析,作出恰当的判断,采取趋利避害的有效措施,使自己事事处于主动、有利的地位。有人以为做买卖很简单,不过就是商品简单地进进由出。其实不然。商品要经过购、销、运、存等环节,每个环节又有各种不同的情况,会做生意的人,就要同密考虑,慎重处理。譬如组织货源,既要考虑到价格涨落趋势,又要考虑到商品运输条件、费用大小;既要考虑到吞进,又要考虑到吐出;既要考虑到储存,又要考虑到保养;还要考虑到商品之同互相影响。任何一个方面考虑不到、估计不当,或准备不好、处理失误,都会使经营遭受损失。这就是经营的学问和辩证法。“十年学个秀才,学不出个买卖”,其道理也正在这里。
3、应季商品,早备货源
做买卖的人要赶季节。所谓赶季节,就是在一个季节来临之前,就要把应季商品准备好,以便季节到来之后扩大销售,满足群众需要,提高经济效签。早备货源,是指进货时间要早,要考虑到进货地点的远近、商品的检验、整理包装、运输路线以及到货时间等因素,特别是那些鲜活商品,必须精确地计算好产、运、销等各个环节所需要的时间,以便赶上季节,赶上群众的需要,及时推销出去。“冬至年回到,小满卖镰刀”,就是说的进货时间要求。“圣至”,离元旦、春节很近了,这时把新的年画采购进来恰是时候;“小满”,是小麦即将成熟收割的时节,这时候把农具镰刀摆到农村市场上供应,可以说是“及时雨”。这句话总的意思是,农业季节性强,对农民用的生产资料和口用工业品的供应一定要适时对路,走在季节的前头。“冬置单、夏购绵、把住时机准赚钱”。“贾商贾商,(贾,音“古”)。夏为冬貯,冬为夏藏”。这两句话说的一个意思,就是凡善于经商者,冬令时节就要考虑购置好夏天人们需要的单衣,夏令之际就得想着把人们冬季需要的棉衣等货订好。这是我国古代商总结出的一条生意经。在今天看来仍然是适用的。随着季节的替换,人们的衣着也要随之变化,这就要求商业人员赶在季节前头,紧紧掌握住商品销售的季节规律,及早组织进货,让买进的商品卖上“头茬”,赶上旺不。这样做,方能生意兴降,购销两旺,取得好的经济效益。
4、貴出如粪土,賤取如珠璇
这句话也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做买卖的经验,它出自《史记、货殖列传》,意思是说在商品贵的时候,反而会贱,商品贱的时候反而会贵;要看准时机,要人们看透行情,贵出贱取,车取盈利。这基本符合市场商品供求变化的规律,对我们今天做好生意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从我国市场多年来的实际情况看,商品多与少是经常存在的,往往是同一商品这个时期多了,要不了多久就出现少,这个时期少了,下个时期就又多了;或者是此地多了,彼地少了,此地少了,彼地多了。我国幅员辽阔,生产发展和商品调拨供应上的地区不平衡性是普通存在的。许多商品虽然从全国、省来看供求可能平衡的,但在地区之间往往是这里多了那里少了,此地积压,彼地脱箱。这些情况,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还会如此。
商品“多”与“少”是一对矛盾,伴随而米的是在价格上的“贵”与“贱”。这个问题过去在市场没有开放,国营独家经营,统购包销的情况下,反映不明显,随着市场的开放,名种经济形式、多条流通渠道、多神经营方式进入市场和市场调节范围的不断扩大,商品“多”与“少”的矛盾和价格“贵”与“贱”的不盾将象孪生兄弟一样出现在市场上。这就要求每个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要懂得和掌握商品多与少的变化规律,在确定商品销售价格时,要把眼光放远一些,不要随大流,不要受一时的现象所迷惑。也就是说,在商品少时要看到可能会变多,不要盲目地去囤积居奇,抬高价格;商品多时要看到可能变少的情况,不要惊慌失措,匆忙杀价抛售。因为这样做都有可能给自己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
5、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这是一句有名的商业谚语,是战国时期白圭经商的经验之谈。意思是说:别人不骨经营的商品,自己要只极去经营;别人抢着经营的商品,自己则不要去经营。
清代李汝珍所作《镜花缘》一书中,记载了一个精于经商的林之样,他平素做海船生意,积累了许多经商诀窍,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精明善算,“人弃我取”。有一次位居宰辅的吴氏兄弟赏赐一批土特产给林之样船上的水手。众人品嚐以后,成到味道一般,沒啥珍贵,即欲弃之。林之详知道,暗自母算,认为有利可图,便托人出面以贱价向同事们收购过来,运往异地销售,果然十分畅销,大获其利。
古人的经商经验,对我们现在做生意的人来说,不也提供一些借鉴。在我们现在的市场上,由于自然的原因或由于言目生产,官目经营,一时一地出现商品滞销积压,因而削价出售的情况是经常碰到的。但是,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市场广大,地区之间在商品的供应和需求上都有很大差别,商品在流通领域里的余缺、畅滞等不平衡现象,在各地市场上都会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因此,此地积压滞销的“贱货”很可能成为彼地短缺畅销的“贵货”。这就用得着“人弃我取,人取我与”这条生意经了。如果运用得好,在商品买卖中,即不至于同别人抗膀子,又能取得好的经济效益,这样对国家和人民来说,可以调节地区间的商品余缺,满足人民需要;对自己来说,能以较少的资金取得较大的利润;于国、于民、于自己都是有好处的。但是,要做到这一条,就必须认真对市场进行调查研究,掌握各地市场上商品供求变化的信息,目明、耳灵、腿勤,搞好市场预测,对看准了的生意就要敢于去做。当然,无论是“我取”,还是“我与”,都要防止自目性,否则乱取乱与,是必然要吃大亏的。
6、百貨迎百客
百货迎百客,也叫“百货中百客”。意思是说不同的商品,适应不同的顾客需要。这和另外一条生意经“不怕不赚钱,就怕货不全”结合起来使用,就是要力争使自己经营的商品花色品种齐全,以“全”招徕顾客,以“全”扩大销售额,从扩大销售中增加利润收入。
怎样才能做到百货迎百客,满足广天顾客的不同需要呢?许多有经验的经商者都认为。在自己的经营范围内,对一股规格的商品和大商品、销售快的商品、利润高的商品,要努力经营好;同时,对特种规格商品、零星商品、小商品、慢销商品、利润低的商品等也要积极经营好。这样,经营的品种花色就会多,规格型号就会全。俗话说:“穿鞋戴帽,各好一套”。人有老有少,有男有女,吃的、穿的、用的习惯爱好各不相同,消费水平也不一样,有些人认为卖不了的胡品,却有人要买,如果你因为买家少不进货,就会把生意丢了。当然,品种花色要齐全,不等于说进货存货都要一样多。各种商品都应当是以销定进,以销定存。销售快、销量大的商品要多进多存,销售漫、销量小的商品要少进少存,都以保持不脱销为原则。
“百货”和“百客",对不同性质的商店,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季节、不同的顾客都要有所区别,不能千篇一律。例如,同是一个百货商店,在大城市和小城市、城市和农村、市内和郊区,在经营商品的品种,规格、花色上都应当有所区别,以使自己的销售对象能够买到各种各样适合需要的商品为原则,而不能片面地追求“百货”而盲目进货。
7、逢俏不撵,逢滞莫丢
这是我国生意人的一句老话,也是做买卖的一条重要经验。它包含着瓣证法,符合客观经济规律,在我国市场开放、百家经商的今天,很值得借鉴。
近年来,由于重视了市场预测,注意研究市场供求情况的人多了,“逢俏撵,逢滞丢”的现象已大大减少。但是也幷非没有,因为盲目撵“俏”或丢“滞”而造成严重损失的企业和个人还是大有人在的。例如,报载有一个省看到糖果一时"热”了起来,于是就大上糖果厂结果投了许多责,糖果生产出来却卖不出去,吃了大亏。有一个地区见烟叶一时过剩,供销肚就来了个“见滞就丢”,规定“五不收”。许多区乡忍痛犁烟苗、拆烟房,改种其他作物,使烟叶生产大量减少,过了不到一年,烟厂缺少烟叶,把前两年积压下来的低劣烟叶都买走了。有些农民群众后悔地说:要是顶住“五不收”,多种烟叶,就(脱机使用打印机是什么意思:当电脑上显示出“脱机使用打印机”时,就表示电脑和打印机的连接已经断开,需要重新连接才能使用。)可大发其财了。
怎样才能做到“速俏不撵,逢滞莫丢”呢?据有经验的商业人员说,要注意三条:一是要加强调查研究,摸清产品的正常生产量和消费量,不被暂时的供不应求或供过于求的现象所迷惑。二是批发商业要适当麦挥“蓄水池”的作用,不能单纯为了加速资金周转,对一些商品盲目仃收仃购,造成基层商业储存过多,只得削价处理,形成市场上供过于求的假象。三是企业领导人要善于审时度势,能吞能吐,俏时“嘴不馋”,滞时“心不慌”。
8、创出优貿名牌,顾客不请自来
商品质量是企业命运攸关的大事。商品质量好了,受到顾客信赖,就会一传十,十传百,招徕众多顾客,生意就会越做越兴隆。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顾客购买商品总是要从同类商品的比较中,选购质量最好、价格公道的,不让顾客比较鉴别是不可能的。但是“眞金不怕火炼,货好不怕人看”。只要自己经营的商品质量好,就一定经得起比较、经得起挑拣,而且越比较越能显示出自己的东西好。这样也就一定能够赢得顾客的满意,在消费者中树立起信誉,生意就会越做越大,越做越好。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故事:南宋时代,在绍兴城有一个叫屠希的著名笔工,他制作的毛笔,人们“入手即熟,作万字不少败,莫施及者”。因此,“白天子公卿朝士,四方士大夫,皆贵(看重)希笔,一简至千钱,下此不可得”。过了七十多年,陆游得到了屠希的孙子屠党制作的毛笔。笔的价钱便宜多了,一枝只卖“百钱”,“入手亦熟可喜”,可是写不到二百字,笔就坏了。陆游为此写了一篇题为《书屠党笔》的文章,提醒屠党,要改变这种情况,应保持他祖父制笔的传统特色。陆游的这段“生意经”,对我们今天的商品生产者和商品经营者来说,是很有启迪的。就是说,不论是搞生产还是做买卖,都必须重视商品质量和特色,要以好货树立信誉,招徕顾客扩大销售,提高经济效益;千万不能粗制滥造,降低商品质量;更不能以次项好,坑骗顾客。否则,信誉就要毁掉,本来的好生意也会变坏的。
9、“船小好調头”
集体和个体商户,本钱少、店小。这看起来似乎是个劣势,实际不然,常言说:“船小好调头”。小商小店往往占有经营灵活,易于适应市场变化、改变经营方向、调整购销方式、方便群众的优势。充分友挥这些优势,就能把买卖做活,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这是一些大店大铺所比不上的。譬如,群众要吃活鱼,小店可以用小型运输工具连夜到鱼场采购,一清早就卖,活蹦乱跳的鲜鱼很受顾客欢迎,卖得就快。水果、蔬菜也是这样,进得少、进得快,趁着新鲜一卖就光,赉金周转快,损失少,就是利薄,赚钱也多,也方便了群众。即使经营的商品一时滞销,眼看不妙,也能及时处理,损失不会太大。所有这些对大店大铺来说,是很难办到的。因此,小店小贩应当努力发挥这些优势,以小搞活,以活取胜。
10、拾演补缺
做买卖要经常了解市场上商品供求情况,市场上缺什么商品就积极组织进货,搞好供应;市场上没人经营或经营很少的商品,只要群众需要,自己就赶快拣起来,买好卖好;国营商店下班后,很多人想买东西没处寻,自己就在这个时候开门营业,不仅能多实钱,而且还方便了群众。这就叫“拾遗补缺”。这是做活买卖的诀句之一。这里给大家介绍两个拾遗补缺搞活买实的例子
南方竹笋北方卖。被人们誉为“素食第一品”的竹笋,它不仅是美味佳肴,而且含高蛋白、低淀粉、低脂肪,以极其丰富的纤维质,可促肠蠕动,助消化,去积食,是营养价值很高,物美价廉的大众荣。这在南方一些地方许多店都有经营,而且集市上也很多。但是在北方,却很少有人经营鲜笋,许多消费者想吃买不到。去年春节前,郑州有人从南方购进了一批冬笋,填补了市场空缺,大受群众欢迎,发了利市,卖了好价钱。
“五更汤元三更面。”这是南方一些市场上极为普逼的小吃,是小店小贩起早贪黑,便利群众的一种小本经营。他们拾大铺大店之遗,补大铺大店之缺,发挥经营灵活、方便群众的特点,使人们在夜牛三更、看完晚场影剧,或者加班工作之后,可以方便地在这些小店或摊担吃上可口的面条、豆腐脑,甚至还可以买几碟小荣,喝上几杯烧酒;五更天明,人们赶车乘船,也可以吃到一碗甜甜的汤元或其他小吃,十分方便。在这样晚和这样早的时间,那些名馆大店是不肯开门营业的,而且也不是人们大吃二喝的时候,能方便吃点“早点”、“夜宵”,正是人们的需要。
应当看到,尽管市场上货源充足,品种繁多,但由于消费者的需要不同,难免会出现某些商品脱销断档、供不应求的情况。做买卖就要目光敏锐,信息灵通,经常对市场商品供求进行分析,找出商品和供应时间上的遗缺来,扩大自己的买卖,满足群众需要。除了商品经营和饮食业经营上要“拾遗补缺”之外,修理、配件、缝补等服务行业,甚至花、鸟、虫、鱼、药材等都存在“拾遗补缺”的买实。经商者要开扩视野,能人所不能,做到“人无我有”,把买卖做活。
11、买卖搶时间,时间即金钱
做买卖要迁上行市,否则不容易获利,有时还可能暗钱。
俗话说:“生意要起早,起早必得利”。所谓“起早”,就是抢时间,赶行市。从某种意义上说,抢得了时间,就赢得了金钱。尤其是鲜活商品,“抢时间”更为重要。如果错过行市。卖的时间过长,不仅不能卖得好价钱,而且会好的变坏,鲜的变烂,活的变死,畅销货变成滞销货,造成大的损失。另外,从出摊设点,走街串巷,供应集体单位和居民群众日常必须消费品来说,如果时间抓不紧,总是落在别人后边,必将影响买卖。因此,做买卖必须不耽误时间,在“快”字上下功夫,快装、快运、快卸、快销,抢先抢行市,抢鲜抢时间做“头茬”生意。这样做消费者欢迎,买卖也容易获利。
12生意不怕小,只怕客少?
顾客多,买卖兴隆,小生意也能变成大生意。在旧社会,生意人把顾客当作自己的“衣食父母”,即使生意很小,也不愿失去顾客。因为没有顾客,生意就要“黄摊”,店铺就要关门。现在,我们是肚会主义制度下的商业,不论是国营、集体,还是劳动者个人经营的商业,都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盆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是为人民服务的,顾客是我们的服务对象。社会主义商业的这种性质要求所有商品经营者,都要努力为消费者服务,以优质的服务招来更多的顾客,不怕魔烦地从小生意做起。应当看到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生活需要的大都是零零星星的小商品、小买卖,如果能把这些广大群众需要的小生意做好,不仅方便了人民群众生活,而且可以从多销中提高经济效益。美国有一家公司的总经理讲:“只要能大量生产,大量销售,那怕是极便宜的东西,都有可观的利润可赚。”杭州有家虹翔纽扣商店,职工只有十九名,店而只有五十多平方来,实的都是几分钱最多几角钱的纽扣、线带之类的小商品。这家商店虽然店小、人少,但经营品种却多达七百多个,有大众化的胶木扣、塑料扣、有机玻璃扣,还有电化扣、涂塑扣、罗甸扣、树胶扣等新产品。由于这家商店经营的品种全、规格多、花样新、服务好,许多顾客纷至沓来,商店每天接待顾客达三千多人次。由于这个商店对做“小买卖”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态度,有一种“一分两分不嫌少,千笔万笔不厌烦”的好作风,所以全年零售额达六十多万元,人均利润额高达五千四百多元,利润率大大超过了大店的水平。因此,做买卖不能嫌商品小、利润少,即是“分钱”生意、“毫厘”之利,只要卖的多,也会集腋成裘,发展起来是很可观的。
13、“三里有货,不去五里釆腾"
这是一句商业谚语,也是做买卖的一条重要经验。意思是说,进货要就近进,不要舍近求远,盲目跑长路。这是因为:①商品都有其自身的运动规律,不能任意违反。例如易破碎的商品、易漏失和挥发的液体商品,就很适合地产地销、地购地销。如果舍近求远,即便在价格上稍便宜一点,但运输和保管损失可能会大大超过这一点,算总帐往往是得不偿失的。②就近进货,运输里程短,占用的人力少,花销的费用少,商品的损耗少,周转速度快,效益也就比较好。所以,对同一种商品,只要当地或就近有货的,都要尽可能在当地或近地进货,避免商品由于长途贩运,好的变坏,鲜的变烂,活的变死,贱的变贵。当然,对于那些本地没有,消费者又需要的商品,应该积极开辟进货渠道,适销对路的商品进得越多越好,不仅“五里”,就是“十里”,“百里”也无可非议,关键是不要盲目采购。
14、会卖会修,买卖不丢
零售商店结合自已经营的商品开展修理业务,不仅可以大大方便周围群众生活,而且可以招徕更多的顾客,交易也容易做成,经济效益自然也会比别人高一些。因此,一般的零售店、铺,除了出售商品外,都应根据需要和可能,兼办一些修理业务,卖什么修什么,从多方面方便群众生活。譬如:卖土产杂品的可以代修笼屉、雨伞、锅、盆等家庭用品;卖百货、文化用品的可以代修照像机、钢笔、拉锁、手电筒、配钥匙;钟表商店代修钟表,售货员会上表带;五金电器商店要代修收晋机、电视机、录音机、电冰箱,幷且要实行“三包”,服务上门。如果自己的商店能够做到会卖会修,服务周到,就会使顾客产生“安全威”,不仅前来购买的顾客多,而且成交的快,生意就会越做越兴隆。
15,交明礼壤,客似云来
售货员文明礼貌,待人谦让,服务热情周到,顾客都愿意来买货。因此,客似云来,门庭若市。
怎样才能做到文明礼让?这里我们介绍一下日本“三越百货公司”接待顾客的十个阶段的内容,供大家在营业中参考。
第一阶段:迎接顾客。顾客向自己的柜台走来,售货员要微微欠身,以明朗的表情迎接,顾客。
第二阶段:接待。顾客来到,就要热情打招乎,就是正在整理商品或接待其他顾客,也要爽快地说一声:“欢迎光临”!不管顾客的衣着、态度怎样,都要一视同仁,热情接待。
第三阶段:取货。“是这个吗?请看。”顾客要看的商品,必须迅速取出,双手拿给顾客看。不允许随便把商品推给顾客。如果商品已经卖完了,也要说一声对不起
第四阶段:介绍商品。售货员要掌握商品知识,扼要、准确、耐心地向顾客介绍。
第五阶段:收款。告诉顾客商品的价格,幷请顾客看清。把顾客递来的钱打开清点后,让顾客重新确认钱数,幷说:“这是您的多少钱。”
第六阶段:开票。对顾客说声:“请您稍等”,然后一手拿钱,双手持货(不许用胳膊夹着商品),快步走向收款台,认真向收款员说明钱数。
第七阶段:包装。迅速、美观地把顾客买的货物包装好。这时,也不许售货员之间聊天、说笑。
第八阶段:交货。交货时,首先要说“让您久等了”,然后把找回的钱交回顾客,幷说“这是找您的多少钱”,再用双手把货物交给顾客。
第十阶段:送客。当顾客拿到货物离开柜台时,要一边行礼,一边热情地说:“谢谢!欢迎再次光临!"
品日本三越百货公司接待顾客十个阶段中,有的做法和我国不同,如交款,我们不需要售货员直接把款送到收款员那里。但售货员在交易过程中对顾客彬彬有礼、细心谨慎,是很可取的。
在我国流传的“人无笑脸休开店”,“未曾开口面带笑,顾客不买乐滔浴”等谚语,都是说开店做买卖,对顾客要热情,服务态度要好。在资本主义社会和我国旧社会,商店老板为了多赚钱,也要求店员对顾客必须笑脸相迎,有问必答。如果谁咒骂顾客,则算是赶走了“财神爷”,就要受减发俸金或立即开除的处分。那时的店员为了保住饭碗,不得不点头哈腰,强作颜欢。我们社会主义商业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对顾客笑脸相迎是我们的美德,是文明礼貌的一种标志。“笑”,当然不能机械地理解为见到顾客就“哈哈”,或者皮笑肉不笑,而主要是对顾客要有一股“热情劲”,主动搭话,有问必答,介绍商品,当好参谋,不管交易成不成,都要文明礼让。日本三越百货公司把文明礼让落实到售货的各个环节上,形或一种文明经商的制度,是值得我们参考的。
16、唱收唱付,免得出錯
营业员在售货过程中,有时顾客很多,交易频繁,双方难免看错票面金额或出现多收、少收、找多、找少的事。坚持“唱收唱付”制度,则是在售货中避免或减少差错的好办法。
例如一位顾客买了两块肥皂,交给营业员一元钱。营业员接款后要赶快唱出:“两块肥皂共七角,您这是一元的,找给您三角钱。”这样做的好处是:①全面唱出,帐算得对不对,顾客可以听到,如果错了可以早核对;②营业员自己一唱,记忆就深,免得忘了找错了线;③唱出票面金额有好处,如果顾客认为自己是两元的票面,丢进钱箱里就无法说清了,喊出后顾客认为错了可以当面核对。至于付货,要在接过钱之后,就把货交给顾客
设有专门收款员的,收款人员收付款时,只说明收的款是多少就行了,因为付款有凭据,而且在收付款过程中,只有顾客和收款员两个人,没有别人的干扰。
“唱收唱付”要形成制度、养成习惯,认真坚持下去,万不可侥倖马虎。否则发生了差话,也没应性的事。
17、广香热生意的助平
广告县省神相接语商品的重要严段。得话说:“广告一程,死物逢生。"因此,商业人饮标世当举会民用产告来宣代、介批、接销自己的商品。
妹国商入非常建兴广告,大家照知美国的“可口可乐”,其实是种不怎么样的饮料,但点于“不情重去”相“对妙”的宣传,我读了许多国家各阶层都喜欢的商品。近年来,我国广告包十分湾阶、商店也开蛤重提“告了、由于广告的作用,有些“开货”绝路话生,被抢购一四有临新商品经过介绍,相凉了许多展客:还有一些冷门货,经过宣传讲解也成了热门货,当然,在我因发广告要生持实事未是,对题客负责,不能腐欺骗宣传。
我们为什么贾谨的利用广告来做生意呢?这是因为:第一,广告具有情很性功能。广告能模供信息,提洪清资者在作出购买商品决策时所需要的资料;第二,广告又具有说服性功的、广告通过广播、电览、报刊、杂志介绍商品,可以对清费者的消费调向进行启发、引导、劝导演费者适应新的产品质提供的种种质利,放弃旧的消费习惯;第三,广告还具有生产性功能。言消费者心目中,一件衣服,一件用具,它所包含的意义,通常不仅限于保暖或作某项具体数用,它还可能包含有安全、自豪、美成、地位等心理因案,使消费者获得更大的满是、从而,达到鼓励消费、引导消费,刺激情费的目的。
广告的学式很多。我们基层商店经常使用的“新到xx商品,欢迎选购”,"xx商品什六质因前价处理”、对于高档商品的使用养护、新产品的性能特点等往往在商品内或橱窗中作出介部等等,都属于广告性质。无论那种形式的销售广告,对做活生意都是有盆的。
18、以变应变,微活买实
由于市场上的商品共求关系在不断地变化之中,因此,做买卖就必须经常分析市场的变化,按照商品的供求规律,以变应变,组织好商品购销,才能取得好的经济效益。
该样以李应学,因活道考?请合我国近几年来的市场情况,主要应当做到以下儿点,(1)适应商品的更暂换代之变,要道慎进货。“只有谱买,没有错卖,要买的好,才能实的好。”这是不少商业单位近年来总结的一条重要经验。因为随着我国“四个”观代化建我进限的通说,人们的生活方式,清费习惯都在不用恋化、商品的更新换代也越来越快。这就不能象过去儿十年“一贯制”的时候那样,买一大商品销很长时间也不会淘汰,而弄不好前头买进来,接着就有新产品顶上来,甚至把入家更新换代打下来的商品当成好货购进来,造或销售困难。应当是下新分析研究市场变化,对更新换代的商品要挑选着进,对新产品边扣缩、边有取消费者的意见,由少到多的进,以保持购进的商品适销对路,加速周转,提高效益。
(2)适应开放式的流通体制之变,不舍近求远。随着国家经济政策的放宽和商业批发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过去多年实行的固定批发层次,固定洪货范围、固定供应对象、固定倒扣作价的作法,已逐步为开放式的,不分层次,不限范围、不论对象、灵活作价的贸易中心和批发市场质代替。一般来说,贸易中心和批发市场的商品比较齐全,而且有购的、有消的。因此,不论是经营工业品容售还是腐农副产品购销,都应当在这里就近成交。
(3)造应零售商批发之变,安于少、精于勤。随着商业管体制的革,城市 里大的零售商店可以装营批发,农村里工业品批发点下伸,经营方式和供的商品都有变化。因此,在进货上不能光年大城市,还得跑小县镇,就是去大城市也不能光奔大批发企业,而且要多跑批零兼营商店。采购中要安于少,求于情。就是说要少进、勤进,进来的商品都适销对路,能及时卖出去。这样才能做到不积压、不股绡,加速周转、提高效益。
19、百货生意百样做
做买卖要根据商品性质的不同,采取相应的销售方式,以扩大营业额。
百货,是所有商品的总称。实际在市场上出售的商品有数万计。由于各种商品的性质,特点、用途不同,在销售方式上也就不同。例如日用工业品要求品种全,规格多,色彩和谐,经入耐用,又要方便挑选;五金电料、扳饼工具等使用要有安全成与可靠性,卖日光灯管、电灯泡等要当场试验,证明没有问题,使顾客满意;卖大件商品,特别是高级消费品,如电视机、电冰箱、收录机、电唱机、照相机等,不仅要当场试听、试看、试用,而且要建立用户卡片,约定保险期,在保险期内免费服务,保险期后也能优先修理;鲜活商品易变质腐烂,在运输、保管、零售上要讲究“快”,千方百计缩短经营过程的时间,减少损失;有的商品还可以先除后买,赊后才成交易;当然还有摆摊设点、走街串巷、播铃击鼓、现加工现卖等等。总之,要依据商品的特点使其展现在市场上,使顾客看得见、摸得着、信得过,以最方便的形式销售给顾客。特别是现在打破了“国营商业独家经营”的局面,市场出现了竞争的形势,为了使自己的经营有起色,有特色,就要根据不同商品的特点研究出相应的销售对策。
20、同行是亲家
一个商店要做好买卖,必须搞好和同行的关系,取得同行的支持和帮助,同时也应当支持和帮助同行。这是我们社会主义制度下商业人员应有的风格。
同行之间的关系,新旧社会有着本质的不同。在旧社会,谁都知道,“同行是宽家”。那时,商业老板为了联钱,彼此保守业务秘密,勾心斗角。这一家"买一送一”,那一家便大拍卖,有的甚至不惜血本,减价倾销,然后独占市场提取高利。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业总的来说,都是为人民的生产和消费服务,同行之间没有根本的利害矛盾,相互之间的关系应当是完全新型的互助合作关系。
既然同行是亲家,就要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报载黑龙江省有九个市的十一家大中型副食品商店,自愿组成协作组,规定每年召开一次例会制度,共同分析副食品市场发展趋势,交流做活买卖的经验,探讨管理好商店的措施。例会制度规定每季度互相交流财务报表,彼此了解经营的真实情况,同时,他们还相互调剂余缺,各店之间既象兄弟,又象亲家,都很满意。商业战线的职工和人员都应当学习他们的这种好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