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两则》教案(精选12篇)
《新闻两则》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学了解新闻的特点、结构、语言。
2、初步学会分析新闻。
3、激发学生阅读新闻的兴趣。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方法:引导、启发、组织学生自己设问答问。
教学手段:多媒体投影。
教学过程:
一、[投影]新闻(动画)
二、[教师引导]
你平时在哪里能够看到新闻?
[学生交流]:报纸、电视、广播、网上
三、[教师引导]
你想了解新闻的哪些知识?
[学生交流]待定
四、[投影]教师建议
1、阅读预习提示1、2两小段。
2、阅读106页《写消息》。
3、结合书下注释阅读课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划出你要
掌握的有关新闻的内容。
五、[投影]教师指导
在纸上写上你所不懂的问题,请教别人。
设计一个好题目考考你的小组长或课代表。
[学生交流]
六、[投影]强调要点
特点:真实性(真)
简明性(简)
时效性(新)
结构:标语导语主体
背景结语
语言:简明、准确。
以记叙、描写为主
七、[能力训练]投影网上新闻
美发现可能属于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碎片
新华网北京2月24日专电据法新社23日报道,美国官员称,搜索人员日前在内华达州又发现一块可能属于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碎片。
目前,这块碎片的数字照片已被送往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进行确认。有关部门此前认为,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起落装置的一部分就坠落在内华达州的沙漠地带。
本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降落过程中突然***解体,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美国有关部门随即展开大规模的搜索行动,希望找到更多的
航天飞机残骸,以便彻底查明事故原因。(完)
要求学生分析新闻结构,谈谈通过阅读新闻可以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
八、[结束语]课后希望学生多读新闻增长最新知识,作出理智判断。
九、[作业]网上阅读新闻,进行交流。
《新闻两则》教案 篇2教学设想
1、本文是一篇录音新闻,学生对此比较陌生。因为录音新闻既不同于一般广播稿,又不同于学生常见的电视新闻。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把握录音新闻的特点,可采用听录音新闻或模拟播音的方法。
2、本文报道的是重大历史事件——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了解这一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团结协助、为国作贡献的精神。根据学生和教材的实际,特制定如下内容: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情况,学习参试人员团结协助、为国作贡献的精神。2、了解录音新闻的特点,模拟播音,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口语和书面语自然结合。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学习本文。学习时间:
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随着科技的`发展,火箭上天已不是什么稀奇事,我们经常在电视中看到火箭发射成功的盛况,而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电视还没有走进千家万户,火箭发射还很不容易,你想了解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盛况吗?今天我们借助“录音新闻”来回味一下那激动人心的一刻吧。二、展示目标三、展示预习
1、同学交流积累的词语。
2、学生自学效果交流(出示投影)。要求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它们从容不迫地在各自的就位点下锚停泊。(2)活像一朵硕大的莲花,怒放在蔚蓝色的海面上。(3)并且把测得的轨道数据源源不断地输送进中心计算机。(4)参试人员一齐拥向甲板,欢呼雀跃。四、朗读课文
1、教师点拨:本文很明显有两种文字,一是黑体字,另一种是括号内的字,你能说出这两种文字的不同作用吗?黑体字报道的是事件
,括号内的字是现场录音,是对录音内容的说明。文字报道和现场录音结合运用,更真实、全面地报道了事件,这是录音新闻的主要特点。
2、分角色朗读(模拟播音)组织方法:一学生读黑体字,一学生读刘长乐,一学生读麻振,一学生读王惠悫。其他同学表演括号内的内容。要求:要注意语速、语调,把握感情。
3、学生评析。五、探究练习(投影)结合课文理解下列句子的内容,体会下列句子在播音时所应有的感情、语速、语调。
1、这里蓝天碧海,风平浪静,阳光灿烂,运载火箭的水下发射试验就要在这里进行。
2、顷刻间,火箭升高了,尾部的火焰也越来越长,如同一条出水巨龙,扶摇直上,腾空而去。
3、各位听众,你们好,现(苹果***打不出去***怎么回事:首先可以查看一下左上方自己的信号是否正常,另外检查一下是否开启了飞行模式、呼叫转移等功能,又或是***欠费了,建议拨打运营商***试试,最后的方法就是重新启动***了。)在向你们报道我国由潜艇水下发射的运载火箭落水的实况。
4、各位听众,这时候我们看到直升机已经飞抵落点上方,对火箭落水瞬间施放的荧光染色剂进行精度照相测量。
5、指战员们拉响了汽笛,扩大器中奏起了国歌,参试人员一齐拥向甲板,欢呼雀跃。处理方法:1、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2、朗读句子,注意语速、语调,读出感情。六、理清思路,把握内容合作讨论解决下列问题(投影)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内容。
2、本文写了哪几方面内容,是按照什么顺序组织的,说说这样组织材料的好处。
3、在火箭发射成功后,记者采访了发射海区指挥所负责人,听了他的话,你有什么启发。
4、如果你在发射现场,发射成功后,你的心情这样?你能用具体而生动的语言描述吗?七、体会本文语言的特色1、
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作赏析。例:它(潜艇)象一条大鲸鱼从水面行驶到海区以后,慢慢潜入水下。赏析:用比喻的手法,把潜艇下沉的动作写得十分具体、十分准确、十分形象。
2.语和书面语言的自然结合是本文的语言特色,你能从文中找出例子来说明吗?想一想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八、课堂总结学生谈学习体会,以“我学了这篇课文,了解了……”的形式,进行说话练习。九、布置作业
从最近的报纸上找一则新闻,进行模拟播音,再回家播给家长听,请家长评论。
《新闻两则》教案 篇3课文说明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大家熟悉的传统课文。1949年4月20日夜,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21日下午五时,西路军、东路军又同时发起渡江作战,至22日22时,或全部渡过,或三分之二渡过,或大部渡过,整个战役取得基本胜利,毛泽东汇总各路战况,报道全线捷报,气势磅礴。新闻主体部分是并列的三个层次,宜用列表方法整体把握内容。根据这则新闻的特点,可以着重探究本文语言表达是怎样做到准确、简洁的,还可以探究并列的几个方面是怎样彼此关联的。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也是一篇很有特色的新闻作品,内容不局限于南阳解放,而由南阳解放说开去,叙述一年多来中原战局的巨大变化,中原我军的巨大胜利。导语概述解放南阳之后,说三国,道后汉,用史料说明南阳重要的战略地位。接着回顾一年来,蒋介石由“极重视南阳”到被迫放弃南阳的经过,说明蒋军全局败坏的形势。再从敌方转向我方,概述战略反攻以来取得的一系列伟大胜利;再次回过头来说南阳逃敌的命运。根据这则新闻的特点,要注意划分层次,理清思路,注意前后内容的联系。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教学过程
一、学生自读课文
读书时,画出生字词(或自己飞外网解决)。
(学生课前还通过网络等查阅有关渡江背景,在班上交流。)
二、感知体验课文
1、当当播音员:
如果你来当战况播音员,你在重音、语调、情感、节奏上应怎样读这则新闻?
教师指导:全文朗读的基调:慷慨激昂、豪情万丈;像“冲破”、“横渡”等词语重读,读出胜利的喜悦……
2、当当军事家:
如果你来当军事家向观众介绍渡江战役的战况,那么你将如何介绍?(学生自读、讨论、交流)
教师指导:要介绍渡江的背景;20日、21、22日战况分析。(可对照书上的示意图,要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渡江战役的大致过程)
教师出示一张较大些的渡江战役示意图(照教材绘制即可),请各小组复述较好的一位同学指图复述,其他同学静听。然后,指出其复述的不确之处。
三、生成──探究性学习
学生生成问题预计:
1、文中哪两句话概括了同学们刚才复述的内容?
第1句、第2句。
2、有没有哪一句能够概括全文主要内容?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3、这则新闻起始,括号里的内容表明这则新闻报道的单位、时间。这些内容去掉与保留有没有不同?
4、“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其中,“不含”有什么作用?去掉它,行不行?
“不含”在这个表明地点的句子里,准确反映了当时的情况,因为九江尚未解放,体现了本文语言的准确性。
教师结合课文指导有关新闻知识:标题、导语、主体;特点:真实性、及时性(略)
四、加深对本文内容的理解
听毛泽东诗《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朗读或歌曲的录音,条件不具备的,由教师朗读,力图感染学生,加深对本文内容的理解。
五、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二、三,口头完成。
2、熟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本文的情感和语言的精练。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教学过程
一、学生仿照第一课时学习过程自主学习
二、学生生成问题指导(可参见《读写导航》)
1、试用“‖”线,给《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划分层次,并列出层次提纲。
2、新闻报道的事件必须具有时效性,要迅速及时地报道新近发生的国内外事件。《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为什么要概述一年多来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和南线人民解放军的战绩?
3、两则新闻中,人民解放军节节胜利的情形,我们可以用很多成语来形容,请写出五个。
4、想想两则新闻中,国民党反动派为什么会节节败退,而人民解放军则战无不胜?
课后延伸
1、创造条件,观看《渡江侦察记》、《开国大典》之类的爱国主义教育影片,运用学到的新闻知识,写一则学校(班级)组织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新闻报道。
2、关心国际国内时事(中东局势的发展,巴以和平进程等),到班内说一说你关注的新闻和你的评论。
《新闻两则》教案 篇4●教学目标
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了解新闻特点,复习记叙文六要素知识。
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
准确精练的语言。
●课前准备
预习生字词,查阅有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资料。
学生每人准备一份当天的报纸。
教学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学习这两则新闻不仅要抓住战争的主题,也要抓住新闻的特点)
教学设计
导入(导入课文的方式可根据需要设定)
(教师配乐朗诵毛主席所作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声情并茂地导入课文)这首诗是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而作,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历史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经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毛泽东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亲自撰写的一篇新闻,题目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或让学生拿出当天的报纸浏览新闻版,简要介绍几则新闻,由新闻的标题导入)
整体感知
教师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教师检查预习字词情况,布置思考题:
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了什么内容。
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指出记叙的六要素也是新闻的要素)
精读课文(可分读、齐读),具体说说新闻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报道渡江情况的?按什么顺
序报道,为什么?
学生读课文后,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三个思考题分别针对新闻结构的三部分:标题、导语、主体)
教师导学
(讨论了以上三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标题。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
看导语。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主体。
新闻的要素也是记叙的要素,只要把记叙的六个要素变成六个问题,阅读的时候注
意这六点,养成留意要素的习惯,再读其他叙事性作品也就容易把握内容了。
合作探究
教师布置思考题:
阅读这则新闻后,你以为新闻具有怎样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讨论后明确:
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闻的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
拓展延伸
教师导学:要求学生快速默读第二则新闻《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了解新闻内容。再
让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新闻知识学习第二则新闻,并提出思考题。
默读第二则新闻,理清记叙的六要素。
运用所学的新闻知识具体分析第二则新闻,并说说两则新闻在写法上有哪些不同之处?
品味两则新闻语言的特点,完成课后练习三。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学生全班交流,只要言之有理,教师
就给予鼓励。
教师小结
《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
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学习这两则新闻,使我们了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两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给我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体
验、感受、思考周围的世界,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平。
布置作业
就现代战争的话题谈谈你的认识,并整理在练习本上。
《新闻两则》教案 篇5〖创意说明〗
文章的时代与今天学生的生活相距较远,如果能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模拟经历,感受体验,课堂会别有洞天。
〖教学步骤〗
序曲:
电视,以其五彩缤纷的视频、极富渲染力的音响、精彩的制作、丰富的内容吸引着我们,而新闻,又是电视节目中的重头戏,今天,我们学习《新闻两则》,让我们试着走进电视──
下面老师和大家一起先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然后大家按照老师的方法学习《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一、来当制片人
将学生分成地图绘制、场景设置、镜头剪辑三个小组,要求: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完成自己小组的任务。
1、地图绘制组:
分别将西路军、中路军、东路军已占领的地方用红色标线,向前进发点用尖头标出。可以将课本上的图扫描后放大,再根据课文内容标上记号,有条件的话可以进行 flash 制作。
2、场景设置组:
如果电视台想在新闻播报之后还进行一次军事访谈,请你设计一下访谈时人物的背景、服装、道具等。
3、镜头剪辑组:
如果这则新闻出现在电视上,与新闻播音相配的画面应是哪些?
二、进入演播厅
1、当当播音员:
如果你来当播音员,你在重音、语调、情感、节奏上应怎样读这则新闻?
学生自渎、讨论、交流。重点指导:
⑴ 全文的朗读基调:慷慨激昂、豪情万丈。
⑵ “冲破”“横渡”“均是”“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等应重读,读出一种胜利的喜悦。
“控制”“封锁”“切断”应干脆利落地重读,读出一种自豪与骄傲。
⑶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应读出奚落、嘲讽的语气。
……
2、当当军事家:
如果你来当军事家,你应该向观众介绍哪些方面的情况?
讨论明确:背景: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定国内和平协定。解放军执行毛泽东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军。第二、三野战军和地方武装在长江南北广大人民的支援下,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长达500余公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
战况分析:二十日夜解放军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
二十一日下午开始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并占领扬中、镇江、江阴,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形势预测:解放军很快会占领南京,国民党大势已去。
3、当当主持人:
如果你来当主持人,你将怎样设计导播语、采访问题、结束语?
设计示例:
导播语:大家知道。国共和平谈判破裂后,解放军于昨天凌晨在西起九江的湖口、东至江阴长达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发起了渡江战役,那么现在战况如何呢?战争又将如何发展呢?今天我们请来了著名的军事专家来到了我们的演播现场,下面我们就请专家来为我们分析分析。
采访问题:
⑴ 请您给观众朋友们就最新战况作些介绍。
⑵ 请您预测一下明天的战事。
⑶ 您认为战争还会持续多少天?
⑷ 现在的情况对哪一方有利?
⑸ 您认为最终的胜者是哪一方?
结束语:好,刚才专家对战争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进行了分析,对战争的形势也进行了预测,那么战争究竟会怎样发展呢?请大家继续关注我们的节目,明天这个时间再会!
三、坐上观众席
如果你是观众,你需要完成如下任务:
1、你听出了新闻报道者的情感倾向吗?
2、对军事家的分析,你还有异议吗?
3、对这场战争,你好可以补充一些“独家”的资料吗?
四、学生仿照上面的学习过程,自主学习《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备选创意】
〖创意说明〗
《新闻两则》都是写胜利,但情感的强烈程度、写法等方面存着较细微的差别。有比较才有鉴别,在比较中能更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写作特色,进而训练思维,进入较高层次的阅读境界。
〖教学步骤〗
一、找“同”
分别阅读两则新闻,将两者相同的地方找出来:
1、作者相同:
两则新闻的作者都是毛泽东。
2、目的相同:
鼓舞士气,指明方向,争取进一步的胜利。
3、主旨相同:
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4、大背景相同:
都处于解放战争的战略进攻阶段。
二、找“不同”
1、具体时间不同: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写于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的前一天;《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写于1948年11月5日,辽沈战役结束,淮海战役前夜。
2、具体地点不同: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发生在长江沿线;《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发生在地处中原的南阳。
3、具体写法不同: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巧用对比,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与敌军的节节败退形成对比;《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妙用暗示,关于历史上南阳所发生的重要战事的介绍,点名南阳位置之重要,暗示出南阳解放的重大意义及蒋介石的暗淡前途。
4、构思特点不同: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总括千里战线,分步叙写,多而不杂;《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勾联历史与现在,纵横挥写,引而有度。
5、语言风格有别: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大气磅礴,如“百万”“均是”“占领”“控制”“切断”等;《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广博儒雅,语言含蓄,如“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王凌云如不再逃,康泽的命运是在等着他的”。
三、将自己的发现写成小段的鉴赏性文字
《新闻两则》教案 篇6●教学目标
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了解新闻特点,复习记叙文六要素知识。
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
准确精练的语言。
●课前准备
预习生字词,查阅有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资料。
学生每人准备一份当天的报纸。
教学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学习这两则新闻不仅要抓住战争的主题,也要抓住新闻的特点)
教学设计
导入(导入课文的方式可根据需要设定)
(教师配乐朗诵毛主席所作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声情并茂地导入课文)这首诗是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而作,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历史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经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毛泽东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亲自撰写的一篇新闻,题目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或让学生拿出当天的报纸浏览新闻版,简要介绍几则新闻,由新闻的标题导入)
整体感知
教师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教师检查预习字词情况,布置思考题:
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了什么内容。
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指出记叙的六要素也是新闻的要素)
精读课文(可分读、齐读),具体说说新闻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报道渡江情况的?按什么顺
序报道,为什么?
学生读课文后,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三个思考题分别针对新闻结构的三部分:标题、导语、主体)
教师导学
(讨论了以上三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标题。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
看导语。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主体。
新闻的要素也是记叙的要素,只要把记叙的六个要素变成六个问题,阅读的时候注
意这六点,养成留意要素的习惯,再读其他叙事性作品也就容易把握内容了。
合作探究
教师布置思考题:
阅读这则新闻后,你以为新闻具有怎样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讨论后明确:
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闻的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
拓展延伸
教师导学:要求学生快速默读第二则新闻《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了解新闻内容。再
让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新闻知识学习第二则新闻,并提出思考题。
默读第二则新闻,理清记叙的六要素。
运用所学的新闻知识具体分析第二则新闻,并说说两则新闻在写法上有哪些不同之处?
品味两则新闻语言的特点,完成课后练习三。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学生全班交流,只要言之有理,教师
就给予鼓励。
教师小结
《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
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学习这两则新闻,使我们了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两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给我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体
验、感受、思考周围的世界,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平。
布置作业
就现代战争的话题谈谈你的认识,并整理在练习本上。
《新闻两则》教案 篇7录音新闻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情况,学习参试人员团结协助、为国作贡献的精神。
2、了解录音新闻的特点,模拟播音,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口语和书面语自然结合。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方式
教学过程:
自主积累
1、同学交流积累的词语。
2、(同学自学效果交流)理解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1)它们从容不迫地在各自的就位点下锚停泊。
(2)活像一朵硕大的莲花,怒放在蔚蓝色的海面上。
(3)并且把测得的轨道数据源源不断地输送进中心计算机。
(4)参试人员一齐拥向甲板,欢呼雀跃。
朗读课文
1、本文很明显有两种文字,你能说出这两种文字的不同作用吗?
黑体字报道的是事件 ,括号内的字是现场录音,是对录音内容的说明。文字报道和现场录音结合运用,更真实、全面地报道了事件,这是录音新闻的主要特点。
2、分角色朗读(模拟播音)要求:注意语速、语调,把握感情。
3、同学评析。
探究练习
结合课文理解下列句子的内容,体会在播音时所应有的感情、语速、语调。
1、这里蓝天碧海,风平浪静,阳光灿烂,运载火箭的水下发射试验就要在这里进行。
2、顷刻间,火箭升高了,尾部的火焰也越来越长,如同一条出水巨龙,扶摇直上,腾空而去。
3、各位听众,你们好,现在向你们报道我国由潜艇水下发射的运载火箭落水的实况。
4、各位听众,这时候我们看到直升机已经飞抵落点上方,对火箭落水瞬间施放的荧光染色剂进行精度照相测量。
5、指战员们拉响了汽笛,扩大器中奏起了国歌,参试人员一齐拥向甲板,欢呼雀跃。
理清思路,把握内容
合作讨论解决下列问题:
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内容。
2、本文写了哪几方面内容?是按照什么顺序组织的?说说这样组织材料的好处。
3、火箭发射成功后,记者采访了发射海区指挥所负责人,听了他的话,你有什么启发?
4、如果你在发射现场,发射成功后,你的心情怎样?你能用具体而生动的语言描述吗?
体会本文语言的特色
1、 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作赏析。
例:它(潜艇)像一条大鲸鱼从水面行驶到海区以后,慢慢潜入水下。
赏析:用比喻的手法,把潜艇下沉的动作写得十分具体、十分准确、十分形象。
2. 口语和书面语言的自然结合是本文的语言特色,你能从文中找出例子并说明其好处吗?
说话练习:以“我学了这篇课文,了解了……”的形式,谈学习体会。进行说话练习。
作业:
1、从最近的报纸上找一则新闻,进行模拟播音,在课余时间播给同学听,并请对方评论。
2、完成本课相关的书面作业
《新闻两则》教案 篇81课时
1.准确传达信息。
2.清楚、连贯地讲述。
能准确、清楚地传达信息。
连贯地讲述新闻。
课件
1.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现代这个信息社会里, 生活产生新闻,新闻充实生活。时时处处我们都能感受到新闻的存在。
如:
你们平时都是通过什么方式来了解新闻的?(读报纸、看电视、听广播、上网)
读报纸、看电视、听广播、上网,这些方便、快捷的途径,让我们随时都能了解到国内外的新闻,让地球变得越来越小,我们应该关注国内外发生的事情。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就来说说自己知道的新闻,召开一次新闻发布会吧!
(板书:说新闻)。谈话引出“说新闻”话题,把学生带入新闻发布会的情境,为新授知识做铺垫。
1.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什么?在你最近了解的新闻中,选一则感兴趣的和同学交流。要说明新闻的来源,把新闻讲清楚,不要随意更改新闻的内容,还可以说说自己对这则新闻的看法。2.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是什么?
(1)准确表达信息。
(2)清楚、连贯地讲述。(板书:准确表达信息;清楚、连贯地讲述)
1.(师)要完成一次成功的新闻发布会,你们认为要做哪些准备工作?请大家分小组讨论讨论。
2.(生)A、要选一个灵活、机智、知识丰富、口才突出的新闻发布会主持人。
B、新闻发布人要大方自然,声音洪亮,吐字清晰,富有感染力。
C、发布的新闻要有意义。
D、发布的新闻稿要结构完整,简洁明了,能够吸引人。
E、作为发布人要对自己所发布的新闻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能够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
3.教师小结:
刚才我们一起总结的这几点对于开好一次新闻发布会很重要,待会儿我们的“小小新闻发布会”就以上述这五点来作为评比标准,看看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中,哪些同学表现最突出,我们就可以评他为“最佳新闻发布人”;同时我们还要评出今天的“头条新闻”“热点新闻”“最佳新闻”等。我知道大家都准备了很多的资料,但光会收集资料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会整理资料。现在,我们就请同学们根据以下几大块来自由组合,整理一下手头的资料,争取在今天的发布会上有好的表现。
4.学生按照“时事”“经济”“文化”“教育”“体育”“日常生活”“其他”这几大版块自由组合,交流,讨论,整理新闻。教师巡视指导。
召开小小新闻发布会
1.大家推选新闻发布会主持人。各小组推选代表作为新闻发布人。每个板块选二个代表上台发布新闻。
2.新闻发布会主持人上台宣布:小小新闻发布会正式开始。提出相关要求:
每个版块的二个代表分别发言,每个代表发言后有一分钟的提问、答问时间。
3.按照“时事──经济──文化──教育──体育──日常生活──其他”的顺序,各板块代表依次上台发布新闻并回答同学们的提问。
1.评价新闻发言人的发言,教师点评、指导。
2.总结刚才新闻发言人的优缺点,再次准备。
3.新闻发言人就同样的内容进行求异创新发言。
4.选出“最佳新闻发言人”“最佳新闻”“头条新闻”“热点新闻”等。
5.主持人宣布新闻发布会结束。
出示交际要求,让学生感知交际的内容。为口语交际打下基础。
师生合作,讨论交流新闻发布会的准备工作,为开展新闻发布会打牢基础。
教学生一些发布新闻的技巧后,通过小组合作、选拔,找代表展示自己感兴趣的新闻内容,训练学生交际能力。
1.通过今天的小小新闻发布会,你有哪些收获?
预设:学会和别人交流新闻信息。
预设:能够准确地交流自己的看法。
2.同学们,作为新世纪的建设者,我们从小就要学会关心国内外大事。同时,我们还要通过各种渠道锻炼自己的口才,增加自己的胆识。像这样的小小新闻发布会我们以后还会利用“精彩十分”和班队活动课的时间经常进行,希望大家做生活的有心人,随时关注新闻,收集新闻,撰写新闻报道,积极参加这样的活动锻炼自己,提高自己。
准确表达信息,
清楚、连贯地讲述。
成功之处:
1.训练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这节课,让学生课前查找一些关于“新闻”的知识,使学生准确的界定“新闻”的概念。课前找一些相关的资料,发布会、小组讨论才能有本可依,确保新闻的“新、准”。
2.形式新颖,激起学生的交际积极性。
利用“小小新闻发布会”的形式,激发学生交际的兴趣,在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和讨论中,了解了新闻,很好地训练了自己的交际能力。
不足之处:
有些学生明显准备不足,甚至不太明确什么是“新闻”。
今后在监督力度上下功夫,课前及时调查了解学生材料的准备情况,或者解决他们的困难。
《新闻两则》教案 篇9教学目标
1.准确传达信息。
2.清楚、连贯地讲述。
教学重点
能准确、清楚地传达信息。
教学难点
连贯地讲述新闻。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现代这个信息社会里, 生活产生新闻,新闻充实生活。时时处处我们都能感受到新闻的存在。
如:你们平时都是通过什么方式来了解新闻的(听广播,看电视,读报纸,上网)
听广播,看电视,读报纸,上网,这些方便、快捷的途径,让我们随时都能了解到国内外的新闻,让地球变得越来越小,我们应该关注国内外发生的事情。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就来说说自己知道的新闻,召开一次新闻发布会吧!
(板书:说新闻)。谈话引出“说新闻”话题,把学生带入新闻发布会的情境,为新授做铺垫。
二、明确要求,有的放矢。
1.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什么?
(1)在最近了解的新闻中,选一则感兴趣的和同学交流。
(2)要说明新闻的来源,把新闻讲清楚,不要随意更改新闻的内容,还可以说说自己对这则新闻的看法。
2.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是什么?
(1)准确表达信息。
(2)清楚、连贯地讲述。(板书:准确表达信息;清楚、连贯地讲述)
三、师生参与,合作探究
1.(师)要完成一次成功的新闻发布会,你们认为要做哪些准备工作?请大家分小组讨论讨论。
2.(生)A、要选一个灵活、机智、知识丰富、口才突出的新闻发布会主持人。B、新闻发布人要大方自然,声音洪亮,吐字清晰,富有感染力。C、发布的新闻要有意义。D、发布的新闻稿要结构完整,简洁明了,能够吸引人。E、作为发布人要对自己所发布的新闻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能够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
3.教师小结:
刚才我们一起总结的这几点对于开好一次新闻发布会很重要,待会儿我们的“小小新闻发布会”就以上述这五点来作为评比标准,看看在今天的新闻发布中,哪些同学表现最突出,我们就可以评他为“最佳新闻发布人”;同时我们还要评出今天的“头条新闻”、“热点新闻”、“最佳新闻”等。我知道大家都准备了很多的资料,但光会收集资料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会整理资料。现在,我们就请同学们根据以下几大块来自由组合,整理一下手头的资料,争取在今天的发布会上有好的表现。
4.学生按照“时事”“经济”“文化”“教育”“体育”“日常生活”“其他”这几大版块自由组合,交流,讨论,整理新闻。教师巡视指导。
四、全面互动,召开会议
召开小小新闻发布会
1.大家推选新闻发布会主持人。各小组推选代表作为新闻发布人。每个板块选二个代表上台发布新闻。
2.新闻发布会主持人上台宣布:小小新闻发布会正式开始。提出相关要求:
每个版块的二个代表分别发言,每个代表发言后有一分钟的提问、答问时间。
3.按照“时事──经济──文化──教育──体育──日常生活──其他”的顺序,各板块代表依次上台发布新闻并回答同学们的提问。
五、求异创新,教学评价
1.评价新闻发言人的发言,教师点评、指导。
2.总结刚才新闻发言人的优缺点,再次准备。
3.新闻发言人就同样的内容进行求异创新发言。
4.选出“最佳新闻发言人”、“最佳新闻”、“头条新闻”、“热点新闻”等。
5.主持人宣布新闻发布会结束。
六、师生总结,交流收获
1.通过今天的小小新闻发布会,你有哪些收获?
预设:学会和别人交流新闻信息。
预设:能够准确地交流自己的看法。
2.同学们,作为新世纪的建设者,我们从小就要学会关心国内外大事。同时,我们还要通过各种渠道锻炼自己的口才,增加自己的胆识。像这样的小小新闻发布会我们以后还会利用“精彩十分”和班队活动课的时间经常进行,希望大家做生活的有心人,随时关注新闻,收集新闻,撰写新闻报道,积极参加这样的活动锻炼自己,提高自己。
《新闻两则》教案 篇10一《新闻两则》教案 ssslll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解并掌握新闻的基本要素
2、识记课文重点字词
(二)能力目标: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价新闻
(三)教育目标:
了解感悟人民解放军在战略决战阶段的伟大气势,分析评价战争的正义性与非正义性
二、重点难点:
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三、教学媒体:
投影仪、录音机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你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幻、国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群众的街头巷议呢?
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让我们寻常百姓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生活的信息。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人们品读与回味的。今天,并让我们来共同研读一篇来自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佳作,让我们重温那段荡气回肠、青春激扬的硝烟岁月。
(二)揭题解题
(三)学生自读课文(包括读“预习提示”,以了解背景知识)。读书时,画出生字词(或自己飞外网解决)。
识记重点字词:
鄂(湖北) 豫(湖南) 绥靖 阻遏 锐不可当 气势磅礴 回肠荡气 聿 闱乡
【说明】熟悉历史背景,学习字词,大致了解全文内容。
(四)朗读课文,或听朗读录音。对照书上的示意图,进一步了解三路大军渡江战役的经过。提出要求:对照示意图,能够复述渡江战役的大致过程。
(五)两位学生一组,彼此照着示意图复述渡江战役的经过。教师巡视,注意发现复述较好的同学,准备请他(她)上黑板前面复述。
(六)教师出示一张较大些的渡江战役示意图(或对照教材也可),请刚才发现的复述较好的一位同学指图复述,其他同学静听。然后,指出其复述的不确之处。
【说明】利用复述这一方法,引导学生理清三路大军渡江的情况,从而认清本则新闻主体的内容。学生指图复述时,教师可随之板书如下,增强学生认识本文内容的条理性。
中路军
西路军
东路军
(七)借助问题,传授新闻结构的知识。
1、文中哪两句话概括了同学们刚才复述的内容? (第1句、第2句)
2、有没有哪一句能够概括全文主要内容?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3、教师讲知识:
(1)这则新闻的前两句是“导语”(板书),它一般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述。导语在新闻的开头,一般不长,往往是一两句话,有时也用一段话。
(2)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称为“主体”,刚才同学们复述内容就是这则新闻的“主体”。评述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指出我军胜利渡江的重大意义。
(3)新闻还要有“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就是本文标题。标题以凝炼的语言,概述全篇的要旨,醒目有力。
标题、导语、主体是一则新闻不可缺少的三个部分(如有条件,教师可适当增加些知识给学生,如副标题、结语等)。一则新闻,往往由这三部分构成。
【说明】教师随着讲解,板书:标题、导语、主体。这是传授知识的环节。作为学生新接触的一种体裁,讲些必要的知识是有用的,不能忽视。在学生对本文内容和构成有了初步感知的基础上传授有关知识,显得自然,学生接受起来也不太困难。
(八)通过比较,传授新闻特点的知识。
1、这则新闻起始,括号里的内容表明这则新闻报道的单位、时间。这些内容去掉与保留有没有不同?
(括号及其中的内容属于新闻的“电头”──学生答题后教师再讲,这些内容表明所报道的材料的真实性,报道的及时。“预习提示”介绍“22日夜,毛泽东同志又撰写了这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证明了报道的及时。)
2、从这里我们能看出“新闻”具有怎样的一个特点?(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3、主体部分中,有两处写到“至发电时止”。这样写说明了什么?(报道准确)
教师板书:真实、及时、准确
这是新闻的三个特点。此外,简明也是新闻的一个重要特点(板书“简明”)。渡江战役头绪多,战线广,但这则新闻却写得简明扼要,并及时报道,使广大人民群众尽快了解到战役的进展。关于简明扼要问题,课后有短文专门讲解,课下阅读。
(九)体会本文语言表达的一些特点。
1.题目是“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百万”是实数,还是虚数?
(是实数。中路军30万人;西路军35万人;东路军35万人)
人数的确切,更体现了报道的真实、准确、严密。
2.“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其中,“不含”有什么作用?去掉它,行不行?
(“不含”在这个表明地点的句子里,准确反映了当时的情况,因为九江尚未解放)
3、本文是一则新闻,客观、真实地报道渡江战役的经过,但是,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感情。请你找出一两处带有较强感情色彩的语句,读一读。
(十)布置作业 :
课后练习二、三。口头完成;
课后练习六。书面完成。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巩固重点字词;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新闻六要素及结构要素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价新闻
3、了解我国在解放战争时期采取的土地政策,感悟我解放军在战略决战阶段的伟大气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回顾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新闻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新闻的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
2、整理新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的六要素: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华里长江战线
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与结果:人民解放军兵分三路横渡长江,23日可全部渡完。
新闻的结构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3、请合上书用简短的话将这则消息复述出来。
结合复述讨论课后练习一,明确交代清楚要素是新闻真实性的需要。
二、学习新闻《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一)整体感知:
1、速读新闻,理清新闻六要素:
人物:中原我军
时间:1984年11月4日下午
地点:南阳
事件发生的原因:蒋军因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得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各地区。在我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下,困守南阳的蒋军被迫弃城南逃。
经过与结果:自去年七月,南阳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干个据点外,全部为我解放。
(二)思考品味:
1、完成研讨与练习四
2、全文共分为五个层次:
1)导语,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时间
2)背景材料,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3)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指出蒋军全局溃败的原因
4)有河南全省基本解放进而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
5)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暗淡。
三、拓展延伸:
1、思考题:俗语云:“得民心者得天下。”从文中选择论据来证明蒋军的大势已去?
寻找证据,证明我军进行的是一场正义的战争。
2、完成研讨与练习三第三组,感受新闻语言的生动与形象
例:比较下面两段话:
A、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共渡过了30万人。
B、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
分析:上面两段话主要意思一样,但第1段表达较笼统。第2段中将“越过”改为“突破”,体现了人民解放军是经过激烈的战斗才取得胜利的。“渡至”比“到达”的意思具体确切,说明人民解放军是从水路进军的。而第2段中的“24小时内”和“即已”则比“共”字更具体、更准确了,突出人民解放军渡江时间短、进军神速。第2段是毛泽东的原文,和第1段作比较,充分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和简明。
四、教师总结:
1、《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学习这两则新闻,使我们了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两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给我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体验、感受、思考周围的世界,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平。
2、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新闻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闻的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
五、提高巩固
从近期报纸上找一则你最喜欢的新闻进行分析,分别找出该则新闻的六要素、结构要素以及进行适当的点评,具体的阐述你喜欢它的原因。
六、作业练习
1、检查字词
2、课后练习讨论
【附:教学后记】
课后记:新闻文体知识教学,如何能与新闻的内容结合起来,是本文教案设计时思考的一个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先引导启发学生找出能够概括全文内容的语句,而后讲授有关“导语”的知识,因为“导语”在全文之首,作用就是能够概括表述全文内容。学生既练习了辨析关键语句的能力,又对“导语”的位置和作用留下较为清晰的印象,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自然结合在一起。
《新闻两则》教案 篇11学习重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l、了解消息的一般特点,把握新闻的诸种要素。
2、探究本文是如何谋篇布局,一气呵成的。
3、理解消息的语言特点,体会本文准确精练、铿锵有力的语言。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1、阅读课文,理清层次,把握全文内容。
2、感受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和中国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
3、学习写作消息,报道身边小事。
知识讲解:
一、 基础知识
1、正确朗读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
阌乡wén襄阳xiāng绥靖suíjìng鄂豫区è高屋建瓴líng
荻港dí歼灭jiān溃退kuì杜聿明yù宋希濂lián
2、辨识下列词语的字形、意义并学会运用。
气势磅礴回肠荡气高屋建瓴锐不可当阻遏前行负隅顽抗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回肠荡气:形容文章、乐曲等十分动人。
高屋建瓴:从房顶上往下泻水,比喻居高临下的形势。
磅礴:盛大。
诸:众,许多。
遏:阻止。
绥靖:安抚,平定。
业已:已经。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二、 重点分析
1、“渡江战役”背景及写作本文意义。
1947年7月到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转入战略进攻。1948年秋天,人民解放军连续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以致命打击。1949年4月15日,国共双方谈判,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谈判破裂。4月21日,毛主席发布了“向全国进攻的命令”,21日清晨,人民解放军在西起九江的湖口,东至江阴的一千华里的战线上,发动了渡江战役。
在渡江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刻,毛主席亲自撰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及时报道战况,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鼓舞,对于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2、本文是一篇新闻(消息),如何把握全文内容?
第一,要知概况——先看标题(标题概括消息的主要事实)。
从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可知人物及数量、地点及场面,可以感受到战役的空前壮阔、历史罕见,想象到江南人民看到此消息的激动和振奋。
第二,再详细一些了解——看导语(导语是正文的第一句或第一层、段,吸引读者阅读下文,用简洁明快的语言集中概括消息的主要事实,点明主题)。
从导语可知渡江的详细区域和战役的全局情况。
第三,更仔细的了解全部内容——看新闻的主体部分(主体紧接导语进行补充和发展,进一步阐述主题,是消息的主要部分)。
主体部分报道了三路大军渡江的进展情况、分析了中西两路敌军毫无斗志的原因。
3、如何把握本文的六要素(即记叙的六要素)?
只要把这六个要素变成六个问题,阅读时留意,就能把握住了。如读这一段“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你思考一下,就能明白:人物?中路军30万人。时间?二十日夜起二十四小时内。地点?安庆、芜湖线。原因?要渡江。经过?突破安庆、芜湖线。结果?渡过三十万人,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
4、本文的主体部分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
本文依时叙事,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最后详说东路激战,文势涌起高潮:东路军的战况直接关系到能否包围敌军,解放南京;因此在报道我东路军进展时,和中西两路军有几处不同,一是较具体地写了战斗情况;二是更详尽地写了战果。
5、新闻主要是“用事实说话”,也可以插入简要的议论(深化内容)。本文议论了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一方面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另一方面国民党反动派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这两方面的议论为什么一略一详?先后顺序能否颠倒?
本文对我军英勇善战略加议论,是因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已说明一切;对敌军方面的较详议论,是为了把极少数战争要犯和广大官兵区别开来,以利于争取多数,孤立少数,瓦解敌军;再则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议,正是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的直接原因。
两方面的议论先后顺序不能颠倒,我军的英勇善战必须充分肯定,而且从行文的气势和语言的衔接来看,也应该这样安排。
6、本文的语言准确精练,要注意分析。
(1)注意比较①②两句(下同),体会加点词语含义的不同之处。
①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共渡过了三十万人。
②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
“越过”只写出了“经过”,“突破”表现了经过战斗所取得的进展。
“到达”只表示一般的“到了”“抵达”之意,“渡至”则表现的是“从水路进军,来到了……”
“共”只表示一般的总结性的统计,“24小时内即已”强调了时间之短、进军之神速。(所以,②句的语言准确恰当。)
(2)注意用语的准确和色彩的不同。
①现在,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剩下的23日可渡完。
②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
“现在”与“至发电时止”相比,后者时间概念更确切,且有“战势发展迅速,我军胜利进军”的豪迈之情蕴含其中。
“剩下的”容易产生误解,是人员,还是物资?“余部”是军事术语,在这里指还未渡江的部队,这个词用在报道战况的消息中,既确切,又得体。
(3)注意比较语句的感情色彩。
①结果就在21日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②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句①只是一般的交代了时间。而句②则充满了嘲讽,汤恩伯本是来“督战”的,结果不但无战可“督”,而且全军覆没,狼狈不堪。敌军的“不料”,正显出了我军的神勇。
(4)语言的精练还体现在:一、用单音节的词不用双音节词。电文极端精练,军事用语更斩截有力。二、适当采用文言词语。例如,“至发电时止”斩截有力,如果写成“到了发出电文的时候为止”,就拖沓了。又如,说“现已占领”不说“现在已经占领”。(另外,还有一些鲜明、生动的用语,如:“甚为微弱”“整天激战”“控制”“封锁”等,不再一一赘述。)
7、解放南阳的背景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第一年歼灭国民党军112万人。1947年6月底,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民党军;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2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年到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新闻《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发于1948年11月5日,辽沈战役业已胜利结束,淮海战役是1948年11月6日发起的,这则新闻发电之日正是淮海战役前夜。
8、阅读新闻《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看看可以分为几个层次?获得哪些感受?
第一层,是导语: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时间。
第二层,是背景资料: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第三层,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指出蒋军全局溃败的背景。
第四层,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进而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第一,恢复和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创立了七个军区,极大地扩大了老根据地。第二,歼灭了大量的国民党正规部队,发展了我党武装力量。第三,纠正了“左”的策略,孤立了敌人,巩固了根据地。
第五层,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
自古以来,南阳就是战略要地。通过阅读这一则新闻,我们可以感知: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阶段以后,我军走上了节节胜利的道路。毛泽东亲自撰写这则新闻,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9、你了解新闻的一般知识吗?
新闻,又称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闻述评四类。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广播最常用的一种。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如上述两篇文章)。
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个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标题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导语,一般指“电头”(交待通讯社的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或电稿来源)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用来提示消息的重要事实,使读者一目了然;主体,随导语之后,是消息的主干,是集中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是全篇新闻的关键所在;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它根据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背景,是事物的历史状况或存在的环境、条件,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常插在主体部分,也插在“导语”或“结语”之中。如:
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主体(①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②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③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新闻的特点: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讲求时效、反应迅速,语言简明准确。
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巩固训练
1、找出下列词语中注音和书写的错误,并改正。
A阌乡mén襄阳xiāng监督回胀荡气________
B荻港dí歼灭qiān阻遏气式磅礴________
C绥靖suíjìng宋希濂qián消耗锐不可挡________
D溃退kuì杜聿明lù逃窜高屋建领________
2、如何阅读新闻,把握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迁移阅读
阅读下列新闻,回答文后问题。
①撞沉小船好险所幸没有伤亡
本报讯前晚,浦口码头水域发生一起撞船事故,一条15吨左右的泰州籍小水泥船被撞沉,所幸无人员伤亡。
当晚7时许,水上警察支队下关派出所接到报警后迅速赶到现场,此时小水泥船已经下沉,船上洪某夫妇在沉船时跳到了另一艘大船上,故无大碍。据了解,肇事船为“皖和县货0771”号空船,载重吨位5印吨左右,船主胡某今年50岁,安徽和县人。目前该起沉船事故,已移交海事部门着手调查处理。
②登革热有可能爆发
本报广州电前天,专家告诫9月份登革热随时可能爆发,防治工作不能掉以轻心。据新快报报道,昨天广州市第三次登革热防治工作会上专家称、今后***控制的关键要看9月份;特别是最近下雨比前段时期要多,容易产生积水,有利于蚊子繁殖、传播登革热,加上进入9月,全市各大、中小学陆续开学,人口高度集中,容易造成爆发。
APEC峰会期间
③美3000特工保布什
本报综合消息据德通社8月28日报道,在美国总统布什参加在泰国曼谷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高峰会议期间,美国将至少部署3000名安全特工保护布什的安全。
为了迎接10月20-21日举行的APEC高峰会议,泰国已经加强了安全警戒措施。泰国警察总司令讪?沙鲁达侬上将称,在会议开始前,泰国警方将对“曼谷的每一寸土地”进行检查,包括湄南河的水管和房屋底下的排水管道等。
目前,美国安全特工的先遣人员已经抵达泰国,正与泰国特别警察和防暴警察一起接受训练。他们特别注意到湄南河堤岸的安全。据悉,与会的20多个国家领导人将沿湄南河参观皇家船队。
④意火车出轨20人受伤
据新华社罗马8月28日电意大利一列直快列车当地时间28[3早晨在从南部城市雷焦卡拉布里亚开往北部米兰市途中出轨,造成约20名乘客受伤。
当地警方说,这列载有约200名乘客的火车在驶进途中一火车站的临时停车轨道、给其他列车让行时,车头突然撞上了车站铁轨上的缓冲器,造成车头和第一节车厢出轨。
事故发生后,地方当局紧急派出医疗救护人员前往出事地点。目前伤势严重的10名旅客已被送到附近医院抢救。
警方已对事故进行了初步调查。据警方估计,事故可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1、新闻①的标题表明了什么?导语部分是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闻①中“目前该起沉船事故,已移交海事部门着手调查处理”这句话属于新闻结构五部分中的哪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新闻②只有一整段内容,导语在哪里?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新闻③正题前的“APEC峰会期间”属于哪部分?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新闻③中“据悉,与会的20多个国家领导人将沿湄南河参观皇家船队”一句属于_____。
6新闻④中第一段开头的“据新华社罗马8月28日电”属于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练习
写一则新闻,报道学校或班级里某人、某事或某项活动。
要求:1、拟出恰当的标题。
2、注意导语的概括性和准确性。
3、要简洁明了,字数在300左右。
参考答案
巩固训练
1Awén肠Bjiān势Clián当Dyù瓴
2首先,看标题,知概况。其次,看导语,略了解。第三,看主体,更详细。
迁移阅读
1标题概括了消息的主要事实。导语是第一段。
2结语
3第一句。用来提示内容的要点,使读者一目了然。
4引题。交待背景,引出主题。
5背景。
6电头。交待通讯社的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
写作练习
略
《新闻两则》教案 篇12●教学目标
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了解新闻特点,复习记叙文六要素知识。
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课前准备
查阅有预习生字词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资料。
学生每人准备一份当天的报纸。
教学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则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学习这两则新闻不仅要抓住战争的主题,也要抓住新闻的特点)
教学设计
导入(导入课文的方式可根据需要设定)
(教师配乐朗诵毛主席所作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声情并茂地导入课文)这首诗是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而作,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历史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经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毛泽东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亲自撰写的一篇新闻,题目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或让学生拿出当天的报纸浏览新闻版,简要介绍几则新闻,由新闻的标题导入)
整体感知
教师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教师检查预习字词情况,布置思考题:
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了什么内容。
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指出记叙的六要素也是新闻的要素)
精读课文(可分读、齐读),具体说说新闻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报道渡江情况的?按什么顺序报道,为什么?
学生读课文后,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三个思考题分别针对新闻结构的三部分:标题、导语、主体)
教师导学
(讨论了以上三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标题。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导语。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主体。
新闻的要素也是记叙的要素,只要把记叙的六个要素变成六个问题,阅读的时候注意这六点,养成留意要素的习惯,再读其他叙事性作品也就容易把握内容了。
合作探究
教师布置思考题:
阅读这则新闻后,你以为新闻具有怎样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讨论后明确:
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闻的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
拓展延伸
教师导学:要求学生快速默读第二则新闻《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了解新闻内容。再让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新闻知识学习第二则新闻,并提出思考题。
默读第二则新闻,理清记叙的六要素。运用所学的新闻知识具体分析第二则新闻,并说说两则新闻在写法上有哪些不同之处?
品味两则新闻语言的特点,完成课后练习三。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学生全班交流,只要言之有理,教师就给予鼓励。
教师小结
《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学习这两则新闻,使我们了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两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给我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体验、感受、思考周围的世界,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平。
布置作业
就现代战争的话题谈谈你的认识,并整理在练习本上。
推荐阅读:《新闻两篇》教案(精选9篇)《新闻两篇》教案(精选5篇)《新闻两则》教案(通用12篇)《新闻两则》教案《新闻两则》教案《新闻两则》教案新闻教案新闻教学设计新闻两则教案《新闻两则》教案
●教学目标 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了解新闻特点,复习记叙文六要素知识。 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说新闻教案(精选2篇)教学目标1.准确传达信息。2.清楚、连贯地讲述。教学重点能准确、清楚地传达信息。教学难点连贯地讲述新闻。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现代这个信息社会里, 生活产生新闻,新闻充实生活。...
1新闻两则(精选17篇)1 新闻两则毛泽东【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积累词语;了解新闻的历史背景;掌握新闻常识;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构特点,能分析并写作简单的新闻。...
《新闻两则》自读理解卷(通用17篇)【自读目标】1、知识目标:有关新闻的基本常识。2、理解目标:新闻主体内容及其安排(包括背景、结语)与新闻中心的关系。【试卷内容】一、整体把握1、新闻就是及时快速、简要明了、真实准确地报道社会上最新发生的事件的实用文体。...
《新闻两则》教学设计(精选15篇)【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新闻的基本要素;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价新闻;3、了解感悟人民解放军在战略决战阶段的伟大气势,分析评价战争的正义性与非正义性。...
《新闻两则》(精选12篇)一、设计思路:看电视是孩子们平时在家少不了的一件事,特别是寒假结束,许多孩子都在议论电视节目。其实在今天的信息时代里,孩子看电视,不仅必要,而且必须。...
《作文》(精选2篇)习作要求1.指导学生读懂例文《我市第九届小学生男子篮球比赛结东城小学男篮获得冠军),学会新闻报道的写法。2.在学习例文的基础上迁移运用,写一则跳绳比赛的新闻报道。...
《新闻两则》教学设计(精选14篇)学习重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l、了解消息的一般特点,把握新闻的诸种要素。2、探究本文是如何谋篇布局,一气呵成的。3、理解消息的语言特点,体会本文准确精练、铿锵有力的语言。...
《新闻两则》(精选14篇)一、设计思路:看电视是孩子们平时在家少不了的一件事,特别是寒假结束,许多孩子都在议论电视节目。其实在今天的信息时代里,孩子看电视,不仅必要,而且必须。...
录音新闻(精选12篇)录音新闻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情况,学习参试人员团结协助、为国作贡献的精神。 2、了解录音新闻的特点,模拟播音,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口语和书面语自然结合。...
《新闻两则》教学杂谈(精选12篇)【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横岗中学何宁】〖细和实〗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课外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新闻两则教学(精选4篇)1、新闻两则教学(总第1-2课时)●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阅读课文,把握新闻的特点、结构。 3、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
1新闻两则(通用16篇)1 新闻两则毛泽东【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积累词语;了解新闻的历史背景;掌握新闻常识;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构特点,能分析并写作简单的新闻。...
《新闻两则》自读理解卷(精选13篇)【自读目标】1、知识目标:有关新闻的基本常识。2、理解目标:新闻主体内容及其安排(包括背景、结语)与新闻中心的关系。【试卷内容】一、整体把握1、新闻就是及时快速、简要明了、真实准确地报道社会上最新发生的事件的实用文体。...
《新闻报道一则》(精选8篇)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本文的文体特征,通过具体的范例分析,大致了解新闻报道的几大特点。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3、体会海峡两岸炎黄子孙血浓于水的主题教学重点:大致了解新闻报道的极大特点。教学方法:自主阅读。...
八年级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