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教案(精选18篇)
《大禹治水》教案 篇1一、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6个字。
2.学习课文过程中自主积累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敬业精神。
二、教学重点
1.会写6个字,并且做到端正、整洁,培养学生
2.体会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体会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敬业精神。
四、教学准备
1.课前请学生了解:大禹是什么时代的人?他是谁?
2.生字卡片。
3.教学课件。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板书:大禹)同学们,你们知道大禹是谁吗?(学生介绍自己找到的资料,教师可以适当补充并进行概括提炼。)
2.(板书:治水) 治水 是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2课,看看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书(可以自己读也可以和小伙伴读),有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朋友帮助你。读完课文把生字画下来,再读一读。
2.小组同学在一起读生字卡片,互相帮助读准字音。
3.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认读(可指读、开火车读、分组读)。
4.自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和同桌交流。
5.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要治水?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为什么要治水?(第一自然段)
(1)播放录像资料:洪水泛滥的景象。
看完这段录像你的心情怎样?读一读 无家可归 这个词。
(2)如果你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你最渴望的是什么?
(3)朗读第一自然段。
2.大家都渴望安定的生活。开山挖河,治理洪水,参加治理洪水的人多不多?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体会 成千上万 的意思,读一读这个词。
3.课件出示句子: 他们不辞辛劳,日夜苦干。
你有什么感受?
4.大禹就是这成千上万人的首领,你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读课文,找到相关的词句做出标记。
5.集体交流,读中体会大禹的敬业精神:
学生读自己找到的句子,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朗读。
(1) 听见儿子在家里啼哭,他的心被牵动了。
他的心里在想什么?读一读 牵动 这个词。身边的人见到这种情景会对他说什么?他又会怎样回答?
(2) 他毅然转过身
请学生做一做 毅然转过身 的动作,说一说这个词的意思,读一读这个词语,再读句子。
(3)学生根据第二自然段的内容进行表演。
教师可以给出一些重点词语:牵动、
望了望、毅然,帮助学生体会大禹的心情。
(4)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自读,指名读。
(5) 大禹在外治水十三年,三次路过家门,但一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他的儿子十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的模样。
①第二次路过家门,大禹心情怎么样?为什么不进去?
②第三次路过家门,身边的人又会说什么?大禹怎样做?
③孩子从小到大都没有见过父亲,他会怎样问妈妈?
妈妈又会怎样回答他?(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
(从孩子的角度进一步体会大禹的敬业精神)
(6)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自读,指名读。
6.经过十三年的苦干,河道疏通了,河水被制伏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齐读第四自然段。
(四)整体感知。
大禹的时代离我们已经太久远了,但是他治水的故事为什么能流传下来?你们最想对大禹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大禹的精神是人们所敬佩的,这是一个民族的精神)
(五)作业设计。
1.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你还知道上古时代哪些部落首领的事迹?可以讲给同学听。
板书设计
大禹治水
无家可归安定
不辞辛劳
日夜苦干
三过家门而不入敬业世代相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做猜字游戏。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做到有感情。
(二)词语积累。
学习课文后,你喜欢文中的哪些词语或句子?读或背给大家听。本课四个字的词语较多,要注意积累。
(三)自主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抢读生字。
2.独立识记。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记忆。
(四)指导书写。
1.本课六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可以重点指导。
2.指导书写左右结构的字:
左窄右宽:治洪淹但代
左宽右窄:引
3.教师范写。
4.学生进行书写练习。
(五)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词。
2.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抄写在 采蜜集 本上。
《大禹治水》教案 篇2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你们喜欢神话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神话故事中的英雄人物,他的名字就叫大禹。
2.简介禹。(传说中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姒姓,是鲧的儿子。又称大禹、夏禹、戎禹。原为夏后氏部落领袖,奉舜命治理洪水,领导人们疏通江河,兴修沟渠,发展农业。据传,治水13年中,他三过家门而不入。后被选为舜的继承人,舜死后即位,其子启建立了夏。)
3.揭题:大禹冶水
二、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小朋友,让我们一起听听录音范读,想想课文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三、初读课文
1.提出要求
(1)遇到生字时,看着拼音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2)读通顺课文,并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3)遇到不懂的地方做上自己喜欢的记号,可结合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也可和小伙伴讨论讨论。
2.自由初读课文。
3.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生字词:
洪水 治理 害 老百姓 滔滔 淹没
冲倒 地形 挖通 仔细 劈开 引导
被 制服 伟大 英雄 感激
着重指出:
治(zhì)、制(zhì) 翘舌音,
仔(zǐ) 平舌音。
姓(xìng)、形(xíng)、通(tōng) 后鼻音,
引(y n) 前鼻音。
多音字:
没有 没,读méi; 淹没 没,读mò。
跌倒 倒,读dǎo; 倒立 倒,读dào。
被:衣字旁。
(2)这些词语,你们已经读懂了哪些?(学生交流)
洪水:河流因大雨或融雪而引起的暴涨的水流,常常造成灾害。
滔滔:形容大水滚滚。
地形:指地面起伏的形状。
(3)齐读生字词。开火车读、小小组读、同桌交换读。
(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准。
四、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读了课文,你能将序号填在下面的括号里吗?出示幻灯:
( )洪水危害老百姓。
( )洪水被制服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
( )大禹13年治水中,三过家门而不入。
( )大禹带领老百姓治理洪水。
五、课堂作业
1.根据下面多音字的读音,给它们组个词。
倒{dǎo( )
dào( )
没{méi( )
mò( )
2.给下列字口头扩词。
形( )( )( )
辛( )( )( )
伟( )( )( )
害( )( )( )
第二课时
一、引入
(一)复习检查
1.首先我想考考大家前面一课的学习,字词掌握得好如何了?
小朋友们请看(多媒体出示词语)
哪位小朋友想来表现给大家看看的?指名读、齐读
2.经过刚才的检查,小朋友词语是掌握得不错,但是,字词掌握就是为了运用的,下面老师还想考考你们到底是不是真的掌握了。
指名读课文。
(二)小品引入(故事引入)
下面想请小朋友们看一段小品(听一段故事),对我们的主人公有充分的了解后再来学这篇课文。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认读课文,提问:读了这一段,你读懂了什么?
(洪水给老百姓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2)你是从哪儿看出洪水很凶猛?
(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的插图,用课文中的词语说说)
滔滔 淹没 冲倒
(3)什么叫“无家可归”呢?
(无:没有,归:回来。由于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所以老百姓没有家可以回了。)
(4)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你再从文中找找看。
(很久很久以前-四千年前)
(5)朗读第一自然段,哪些词要重读?为什么?
《大禹治水》教案 篇3课题:15、大禹治水
本课初备
课时
共2课时,本课第1课时
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正确朗读课文课前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指导读题。 简介大禹 理解课题 2、初步了解大禹 二、感知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1.指导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指名读分段试读课文,及时纠正读音。 治理、洪水 害 老百姓 地形 挖通 被 制服 伟大 滔滔 淹没 冲倒 房屋 仔细 劈开 感激 英雄 3.范读课文。 出示口头填空,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 ),三次经过家门都没 三.初读课文,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组织讨论第一自然段: (1)这一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从哪儿看出洪水凶猛/ (3)“无家 可归”是什么意思? (4)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 3、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并指名朗读。 4、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并指名朗读。 (2)引导学生进行字形记忆方法。板书设计: 15、大禹治水 滔滔洪水 引入大海 无家可归 安定日子练习设计: 1、把音节补充完整。 x___ x___ __i __ y___ __ 雄 形 久 理 引 治 2、多音字组词。 倒没 do( ) mi( ) do( ) m( ) 3、比一比,再组词。 治( ) 理( ) 形( ) 到( ) 制( ) 里( ) 行( ) 倒( ) 秀( ) 被( ) 洪( ) 代( ) 季( ) 袒( ) 红( ) 带( ) 4、扩词 治( )( )( ) 通( )( )( ) 制( )( )( ) 伟( )( )(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开发区小学 二 年级 语文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15、大禹治水
本课初备
课时
共2课时,本课第2课时
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2、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培养学生为别人造福的观念。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第二段大禹治水的经过。课前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抽读生字卡片。 2.检查字的结构? 二.讲读课文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正音。 2.引导提问: (1)大禹是怎样想的? (2)大禹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3)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很辛苦? (4)“千山万水、千心万苦”中的千、万是指什么?说明了什么? 3.第三段 (1)指名读课文。 (2)找出表示数量的词。 (3)这些数量词都强调些什么?表现什么? 4.第四段 (1)指导全班同学齐读课文。 (2)引导提问: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老百姓会怎样感激大禹? (3)指导全班同学再次齐读课文。 三、练习背诵 1、引导背诵。 2、自由练习。指名背诵。板书设计: 15、大禹治水 九十九座大山 九十九条大河 一心为民练习设计: 1、 背诵课文。 读一读,抄一抄。 洪水 冲倒 治理 很久很久 地形 引导 父亲 伟大英雄 2、按要求填空: 洪:有( )画,第七画是( ) 父:有( )画,第三画是( ) 理:有( )画,第十画是( ) 3、阅读课文片断,回答问题。 禹下决心要( )。他走遍了( ),仔细地察看( )和( )。他吃尽了( ),带领( )挖通了( ),劈开了( ),( )流入了大海。 ①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②这小节主要写( )。 ③写出“千×万×”的词语( )( )( )( )。
《大禹治水》教案 篇4设计理念:抓住文中关键词句,数量词的运用,借助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画面,让学生充分动口、动脑,展开丰富想象,在一次次的朗读中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得到思想上的启迪,情感上的升华。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尝试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 治、洪
3、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难点:第二、三自然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回顾旧知、揭示揭题: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十五课《大禹治水》。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录象、图片]:(述第一段课文)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有的躲到山上,住在山洞里,像野兽一样生活着,有的住在树上,像猴子一样爬上爬下,没有食物,只能吃树皮,吃草根!
二、细细品味,感悟大禹的英雄品质。
◎过渡:这洪水的危害真是太大了,该不该治?
▲学习第二自然段
所以--出示齐读: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1、(在治理洪水下加点)治理洪水,小朋友们,根据你自己所知道的知识你认为治理洪水该怎么治呢?(指名2 3人回答)
2、说得不错,看来,小朋友对治理洪水都有自己的想法!是呀!治理洪水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那么禹是怎么做的呢!轻声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划出有关句子,圈出有关词语!(师板书:---、○)
3、交流
(1)生回答相机出示第二句:
★ 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
a、看图理解 水流和地形 。如果禹要仔细地查看一个地方的水流和地形,那就要爬上高山,还得要趟过大河,你从哪个词看出禹爬的山多,过的河多呢?[板书:千山万水]
(出示图片)这么多座山,这么多条河,谁再来读读这个词!
评价:①太少了,还不够多。
②很多了
b、每座大山禹都要爬,每条大河禹都要趟,真是:走遍了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
c、小朋友看,老师这有两组句子:(出示)
①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
②他吃了千辛万苦,走了千山万水。
⑴仔细地读一读,第一句和第二句有什么不一样?(指名说。根据回答在 尽 和 遍 加点)
⑵你观察地真仔细,那少了这个字和加了这个字,有什么不一样呢?(指名说:加了这两个字,我们能知道禹他把所有的苦都吃够了,把所有的山都爬了,所有的河都过了)
⑶小朋友说得真好,读书真会想!确实象书上这样用了这两个词(指 吃尽了 、 走遍了 就写出了禹没有哪座山没有爬,没有哪座河没有过,什么样的苦都吃够了!)
⑷来,让我们再来读这句话,特别注意要把划线上和加点的词读好了,读出我们对禹的敬佩、赞叹之情!谁来试一试!(2 3人)(指名,你读得真好,老师听出来了,你确实被禹感动了!还有谁想读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d、(投影:黄河流域水图)小朋友们看,这是黄河流域水图,黄河的上游在这儿,下游在这儿,而黄河的中下游地区,就是当时禹治理洪水时走过的地方。
①小朋友想想,禹生活在距离今天4000多年前的古代,当时的交通工具和劳动工具都是非常落后的,那么你能从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还要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这些词想一想,禹在治理洪水时会遇到哪些困难?又吃了哪些苦呢?指名说。
②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和同学们互相说说。
(生小组交流)(生踊跃举手)
(①禹有可能被洪水冲走。师:(补充)有危险。②他的拐杖也有可能被洪水冲走。③有的时候没饭吃。④他常常睡在草丘山冈,有可能被蛇咬。⑤有可能吃不好,睡不好。⑥有可能陷进河里。⑦有可能走路不小心摔倒了。⑧有可能陷进淤泥里。⑨他的脚跟烂了,泡在水里,有可能溃疡。)
③老师一直在用心地听!我发现,有些小朋友是联系课文内容来讲的,有些小朋友是联系自己查到的资料来说。这都是很值得提倡的学习方法!说得真不错!
④为了让小朋友说的更好,老师还为小朋友设计了四种情境,你能选择其中的一种来练习说一说吗?(出示)
冬天,大雪纷飞、北风呼啸,禹。
夏天,烈日炎炎,禹。
清晨,人们还在熟睡中,禹。
深夜,人们已进入梦乡,禹。
⑤自己先在底下轻声地来练练!(指名说,师随机评价如 真是吃尽了千辛万苦!听了你的发言,老师觉得你真的被禹感动了)
⑥是啊,为了治理洪水,他不顾惜自己的身体。由于长年泡在泥水中,他的脚跟都烂了,脚指甲也脱落了,大腿的皮在劳动时都磨破了。艰苦的劳动,使他的手起了水泡,长满了老茧。为了治水,大禹就是这样的不辞劳苦!小朋友想想,他这么辛苦到底是为了什么呀?生:为了大家!
⑦(动情地)对!为了大家,为了老百姓,为了老百姓的幸福,大禹吃的苦太多太多了,数也数不清,真是吃尽了 千辛万苦。
⑧让我们完整地有感情读读这句话,老师相信你一定读得比刚才还要好!(1、2人)
◎过渡:仔细地查看水流和地形还只是治理洪水的准备工作,更大的辛苦在后面呢
(2)、[出示第三句]:
★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河流入了大海
a、这里的两个 九 是不是只有九条大河,九座大山呢?(这儿的九并不是九,而是指很多。)
b、那通过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在 挖通 和 劈开 下加点!)这些词你都想了什么,眼前又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情景呢?(指名说)
c、为什么要把这些河挖通,把这些山劈开呢?
[简笔画理解:挖通、劈开](小朋友看老师画图)
师板画两条大河,我们在两条河流之间挖一条大河。
当河水涨起来的时候,就可以通过挖的河流到这条大河,这条大河满了,还要挖通别的大河,这样一直挖下去,直到引导洪水全部流入大海。
③只是挖河还不算难,如果河与河之间还有山,那还要劈开大山。你见过大山吗?劈开大山容易吗?那可不像我们看电视里沉香拿的神斧,一劈就好了,看图,完全是用这一类的简单工具把山挖开,再用车子把石头、泥土运走。经过无数个日日夜夜,山终于被挖开了,远远看去,大山就像是被劈开的一样。)
d、挖通一条大河,劈开一座大山已经够辛苦的了,挖通很多条大河,劈开很多座大山,那该是多么的辛苦啊!真是吃尽了
[闪烁:千辛万苦]谁再来读读这个词语。要读得比前面还要辛苦。
这个自然段都是围绕 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来说的,第二句是写治水前的准备工作,第三句话是写治理洪水具体是怎么做的,这样写,多有顺序!多清楚呀!让我们一起来完整地读读这段话,读出禹的辛苦和他那顽强的毅力。
◎过渡: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还有个感人的小故事,[板书:三过家门而不入],
▲学习第三自然段
现在想不想听老师讲个故事呢?想!
1、好!故事的名字就叫《三过家门而不入》(板书)。听完后,老师还有问题问问大家呢!看看谁最善于倾听,善于思考了。
(师讲述故事,课件演示故事相关图片,配乐渲染气氛。)
禹治水十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却顾不得进入看一看。禹第一次路过家门的时候,他的妻子正生了他们的儿子,禹在门口听见婴儿哇哇的哭声,他多么想进去看看自己的小宝贝啊!可是,治水的工程非常紧张。禹想了想,还是狠狠心,走了 过了几年,当禹第二次路过家门时候,他的孩子已经会叫爸爸了。
这一天,他的妻子抱着他们的孩子,站在家门口。孩子挥着小手叫: 爸爸,爸爸。 禹的眼眶红了,他深情地望了他们母子一眼,对她的妻子说: 好好照顾好孩子,告诉他,等洪水治理好后,我一定回来! 说完,又走了 这一走又是几年过去了。禹第三次路过家门的时候,他的儿子已经长大了。儿子想爸爸啊,看到禹回来了,高兴极了!他扑过去,紧紧抓住爸爸的手
2、小朋友,你想一想,这时,禹的儿子会对禹说些什么呢?面对儿子,禹的心里又会是怎么想,他会怎么说,怎么做的呢?哪位小朋友能把这个故事继续讲下去呢?先和同学讲一讲。
(生互相续讲故事)
3、好,现在看哪位小朋友最会讲故事了。好,你来!
(①他的儿子会对他的爸爸说: 爸爸,您辛苦了!等我长大了,我就帮您一起治! ②禹的儿子会说: 爸爸,您辛苦了!您先进来喝杯茶再去工作吧! 师:多飞外体贴爸爸啊!③禹的儿子扑过去,紧紧贴在爸爸身上,说: 爸爸,您辛苦了! 爸爸听了心里高兴极了,感动极了!)
4、(诱导)这时,大禹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①大禹说: 治水的时间不能耽误,为了让平民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我治完水再回来。 ②大禹还是狠狠心走了。)
5、小朋友们真会讲故事!真感人啊!你们说,难道大禹不想念自己的妻子,自己的孩子吗?
6、是啊,他也是有感情的人啊,他也想念自己的妻子,自己的孩子!但是为了治水,为了百姓的幸福,他牺牲了自己的幸福,他治水十年,三次路过家门,却一次都没进过家门,他把自己的心都扑在了百姓的身上。让我们有感情地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特别要读好这些数字。(齐读第三自然段)
三、总结拓展,让英雄走进学生心灵深处。
1、师引述:[课件,书上洪水风平浪静图],经过大禹十三年的千辛万苦,现在,你们看到了什么?河水静静地流着,再也不能危害老百姓了,我们就说:[出示]洪水被 ,老百姓有田种了,有房住了,再也不用在树上生活,再也不用在山洞躲藏,我们就说:[出示]老百姓过上 。 这幸福美满的生活是谁带来的呢?大家非常感激(加点)这位治水的[板书:伟大英雄]。
2、小朋友,此时此刻,你想对禹说些什么吗?
生:大禹叔叔,我要向你学习。
生:大禹叔叔,你真是个英雄!
生:大禹叔叔,你真伟大!
生:我要对大禹说,您千万不能累坏了身子,累坏了身子后谁帮我们治水呢?
生:大禹叔叔,我要学习您奉献的精神。
3、总结:
是呀,所以,后人尊称禹为 大禹 ,完整出示第四段最后一句,齐读 从此,大禹的名字代代相传! 让我们连起来把第四段读一读,记住大禹的名字!
四、学习生字:治洪、
1、◎通过课文的学习,大家都牢牢记住了大禹的名字!接下来,我们学习两个生字:
2、出示:生字 治、洪
3、仔细看看,他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指名说)评价:你真会学习,观察的真仔细!
4、你准备怎么记住他呢。(指名说)
5、怎么在田字格中写好它呢?
描红 临写,师巡视指导
先看(看清每一部分、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再描(一边描一边记每一部分、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临写--临第二个时与前面的比较比较,哪儿写的好,哪儿写的不好,再写第二个时改过来)
6、视频反馈:拿学生的作业本进行指导
7、好,象老师这样同桌的小朋友把习字册互相交换,也来评评,写得好的给他画个圈,写得不好帮他改一改!
板书设计:
千山万水千辛万苦
大禹治水伟大英雄
三过家门而不入
《大禹治水》教案 篇5【设计说明】
《大禹治水》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是一个古代传说,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依循"治水前--治水中--治水后"这一线索,记叙了大禹治理洪水,为民造福,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赞扬了他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由于学生生活条件优越,加之大禹治水的故事距今已久,因而对大禹治水的艰辛和不顾个人幸福,一心为百姓谋幸福的高尚情怀在理解和感受上有一定的困难.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根据低年级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朗读指导法和情境教学法,在读中设境,在境中激qing,在情中悟理,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加深对作品内涵和人物情感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聪明才智,以及他的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以及他的献身精神.
【教学模式】问题—探究—创新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质疑交流,指导朗读,引发思考,合理想象,充分理解,体会提升.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水是生命之源,它滋润万物,给大地带来勃勃生机,没有了它,我们将无法生存,地球将一片荒芜.(板书:水)
然而,水也有发怒的时候,当波涛滚滚而来的时候,水就变成了一头咆哮的野兽,所到之处一片汪洋,这就是洪水.洪水带给人民无限的恐惧和不幸.
于是,勤劳智慧的人民与洪水展开了较量,开始了治理洪水的过程.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治水的古代传说:(板书课题,齐读)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课件.(这洪水来势多么凶猛呀!)
2,指名读第一节.
3,引读,抓关键词:这洪水,一路咆哮,真是洪水 ,它来到田野,农田被 ,它来到村庄,房屋被 ,大地成了一片汪洋,这可恶的洪水,使人们失去了宝贵的粮食,失去了温暖的家园,人们只好拖儿带女,四处流浪,再也没有了幸福的生活,老百姓们 .
4,再指名朗读.
5,小结:这凶猛的洪水,造成无数百姓无家可归,多么悲惨呀!
6,朗读第一自然段.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插叙:讲述大禹的父亲鲧用筑坝的方法治水的故事.
2,出示句子: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3,禹是怎样治水的呢 自由读第二,三句话.
4,禹治水多不容易呀!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他治水的艰难
5,学生交流.指名朗读.
6,引导启发想象:他吃了多少苦呀!
禹为了察看水的流向,确定从哪里把洪水引入大海,不知走了多少路,也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请你想想,当他渴了----------,当他饿了 --------,当他累了--------,为了治理洪水,禹真是吃尽了----------.(理解"千辛万苦")所有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禹坚强的身影,印下了他坚定的脚步.他走遍了----------当他遇到高山,不管多高,他--------,他遇到大河,不管多深,他----------, 他的身上划出了一道道血痕,他的脚底磨出了一个个血泡,可他----------(理解"千山万水").禹就是这样坚定!(一起来读第二句话.)
7,禹察看了水流和地形之后,发现有些河流被泥沙,石块堵住了,有些河流被大山挡住了去路.(指读第三句话)
8,禹带领老百姓,用铁锹一锹一锹地挖,多么苦,多么累啊!把许多条大河挖通,许多座大山劈开,在没有先进机器的古代,是多不容易啊!
9,面对强悍的洪水,禹没有退缩,面对大河大山,禹也没有退缩,在千辛万苦之后,他终于成功了!(朗读第二自然段)
10,比较鲧和禹不同的治水方法,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使学生体会到成功治水除了有吃苦精神,还要讲究科学的方法,从而感受到禹的智慧.
四,学习第三段
1,禹治理洪水整整花了13年的时间,在治水的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个小故事呢.(出示:三过家门而不入 )
2,学生自由读第三节.
3,完成填空,填写文中数字,理解.
4,结合实际引导感悟:你几天不见爸爸会怎样 几个月不见呢 几年不见呢 (体会禹的儿子13年没有看见过爸爸)
5,难道他不思念自己的家人和儿子吗
6,朗读这一段.
7, 小结:十三年有多长啊 四千七百多天哪!大禹回过家吗我想他应该有机会回家的,至少在三次路过自己家门的时候可以回去看一看哪,但他……让学生体会到大禹不顾自己的小家是因为他心中装的是大家,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安定幸福的日子呀!这就是伟大英雄所具有的崇高品质!
五,学习第四段
1,(出示图片)过渡:在禹坚持不懈治理洪水13年后,结果怎么样了 理解"制服","安定".
2,指名朗读.
3,小结:洪水使百姓无家可归,而现在,他们重新过上了安定的日子.(抓住"非常感激,伟大英雄,代代相传"等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朗读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大禹顽强治水的英雄形象.)
六,总结全文
现在,我们已经学完了这个著名的古代传说故事《大禹治水》,课题中的"大禹",他的名字本是一个字"禹",为何人们称他为"大禹"呢 说说你怎么理解这个"大"的 (因为禹意志坚强,富于智慧,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个伟大的人物,所以人们尊称他为"大禹".)
七,拓展
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像大禹治水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老师向大家推荐《愚公移山》,下节语文课进行交流.
【板书设计】
治水前--淹没 冲倒 无家可归
15,大禹治水 治水中--千辛万苦 千山万水 三过家门而不入 造福人类
治水后--百姓安定 代代相传
【作业设计】
1,课后练习. 禹在外治水( )年,曾经( )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 )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 )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2,练习背诵课文.
《大禹治水》教案 篇6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214
从《大禹治水》谈开讲的艺术
作者[荷上蜻蜓] 发表
开讲,也叫“课引子”、“导入新课”,指的是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对学生讲述的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席话。它是经纶教学重要的一环。
开讲,如同电影、戏剧的序幕,弹词、相声的开篇,说书人的起讲,一开始就有吸引人的作用。它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本堂课或本篇课文的教学中去。
开讲,犹如文章的“凤头”,小巧玲珑,它能在极短的时间里,安定学生的情绪,诱发学生与课文学习相应的感情,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孜孜以求的心理进入学习的情境中。
开讲,起着对整课的“定向”作用。一堂课的开讲,犹如小提琴演奏,弓一上弦,第一个音符就定下了乐曲的基调;又好像下棋,第一着的出动,直接关系到全局输赢。语文课的开讲,让学生迅速了解这堂课讲什么、目的是什么、学习重点是什么,从而启动学生思想的机器,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先声夺人”、“先入为主”的作用。
开讲,还起着统领课文全篇、辉映全堂的作用。它犹如“理丝”,头找到了,丝缕长抽不断;如果头找乱了,就会头绪纷繁、杂乱无章。它又像“探源”,找到了源头,知识的泉流就会汩汩流出;如果没有找到源头,那就会漫流横溢。所以古人说:“若起不得法,则杂乱浮泛。”
开讲语的设计,基于对全篇课文、整个课堂教学的通盘考虑、周密安排,熔铸了教师殚思竭虑的智慧,凝聚了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和学识修养。开讲的方法有很多,我就以苏教版小语第三册的《大禹治水》一课来举例说明:
一、由释题开讲
学生读文章,首先接触的是文题。为揭示文章的“主脑”,弄清题意就是理解文章的突破口。
标题牵涉到了人名、地名、物名,这些又是学生不知道的,可从解释这些名物开讲:
禹,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姒姓,是鲧的儿子。又称大禹、夏禹、戎禹。大禹原为夏后氏部落领袖,奉舜命治理洪水,领导人们疏通江河,兴修沟渠,发展农业。据传禹治水XX年中,三过家门而不入。后被选为舜的继承人,舜死后即位,建立了夏。课文通过写治水这件事,塑造了一个为民造福的英雄形象。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
这样释题,既帮助了学生了解有关禹的知识,理解题意,同时又牵出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情节,提出问题吸引学生尽快地进入课文学习。
二、由制造悬念开讲
悬念,是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或观看戏剧电影时的一种心理活动,即关注故事发展和任务命运的紧张心情,作品后面将要表现的内容,先在前面作个提示或暗示,但又不马上解答,故事在学者心里留下疑团,产生一种诱惑力,使学者急于求知,非弄个水落石出不可。悬念使课文内容峰峦叠嶂,摇曳多姿,曲折迷人,被人称为是“引人入胜的绝招”。
(师用生动的语言叙述)很久很久以前,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这时用多媒体配以滚滚洪水泛滥成灾的情景,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让学生感觉胆战心惊。)
洪水如此汹涌,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他是谁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开讲设置的情景,撞击着学生的心灵,形成他们心理上的悬念,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急于要弄清问题的心情,驱使他们认真学习课文。
三、由故事、趣事开讲
学生喜欢听故事,故事本身有一种吸引的魅力。教师可结合课文实际,从故事、趣事、轶事、寓言、典故、取材原型等方面开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朋友都很喜欢孙悟空吧,觉得他很厉害。他会七十二般变化,手中的金箍棒更是助他除魔降妖。你知道吗,孙悟空的金箍棒是从哪儿得来的?传说大禹治水时,测定海水深浅的神珍铁留在了东海,就成为东海龙宫的镇海神针。斗一样粗,二丈多长,重一万三千五百斤,后来被孙悟空得去,称为“如意金箍棒”。那么,大禹治水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来学习课文。
顿时,学生活跃起来,老师把“孙悟空”请来帮忙,枯燥的课文变得那么有趣,唤起了学生求知的积极性。
四、从激发情感开讲
这是一个在中国流行了几千年的英雄人物。上古时代,洪魔横行,百姓遭殃,天地间到处听到水冤鸟的呼叫哀号。鲧因治水失败被杀,大禹发誓继承父志,
协同九州,疏通长江、淮河、黄河三大水道,战胜洪魔,拯救生灵。洪魔挑动巫山巨人防风氏、淮水水妖共工和龙门山神设下道道难关。大禹忍辱负重,万难不屈,最后化为巨人打通龙门山,征服了洪魔,铸就华夏千秋万代不朽的丰碑!
五、由诗词、格言开讲
青少年一般喜欢诗词、格言、警句等。诗词、格言、警句语言精练,含义丰富,表现力强,富有深刻的哲理,对学生学习语文不无启迪意义,同时还能陶冶他们的情操。所以,由诗词、格言、警句开讲导入新课,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的情感,创造与之相应的课堂气氛,使他们对新课产生兴趣。
传说时期的尧、舜、禹时代,荡荡洪水,危害中国,先后有共工氏、鲧等人治水均未果,禹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治水获得成功。《尚书》的《益稷》、《禹贡》篇和《史记·夏本纪》认为,大禹采用疏导的方法,使滔天洪水,“决九川,距四海”。这里的“九川”,应理解为很多河流,基本上肯定中国陆地上的河流是由大禹疏导而成的。《史记·河渠书》也说,大禹开凿龙门,使黄河水南到华阴,东下砥柱、孟津;黄河自高原流到平原后,又开通两道河渠,使河水东流;到下游后,又疏通多道河流,使入渤海。还说大禹为了治水,离家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节衣少食,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辇。左手拿准绳,右手握规矩,一年四季不停地奔忙,可谓“劳身焦思”,终于“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今天要学习的《大禹治水》讲的就是这件事。
以上我列举了常见的开讲方法。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教师还可以有多种设计,例如:
由渲染气氛开讲;
由概括故事情节开讲;
由描绘精彩场面或细节开讲;
由风光导游开讲;
由直观教具开讲;
由激起矛盾开讲;
由诱发想象开讲;
由设计练习开讲……
乃至多种开讲方法的组合、排列,又可以产生许多开讲的方法。但是,无论哪种开讲,都必须遵从“四性”:
针对性——针对教材实际、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实际,因课迥然,因人不同。
新颖性——不是千篇一律、雷同陈旧、而是富有独创,流淌着时代的活水。
生动性——语言生动活泼,感情富有变化,一课一个开讲,不落俗套。
科学性——引导材料准确无误,符合教学规律和原则。
“万事开头难”,为了把课上好,教师要迎难而上,知难而进。好的开讲语,出神入化,婀娜多姿,富有艺术魅力,对学生学习课文确实起着促进作用。要想把开讲语设计好,最根本的就是要像说书人那样,“起讲抓得住人”,开讲叫得好!叫得开课文心脏的门户,叫得开课堂的门户,叫得开学生心灵的门户。“纸上谈兵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每个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学识,精心设计开讲语,为课堂教学增光添彩。
请使用站内搜索引擎查找本课全部资料。本站(经纶)地址是:www.diyifanwen.com 本文转载自
《大禹治水》教案 篇7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两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指导朗读,通过重点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过程:
导入
1,出示大禹像,问:小朋友们,你知道他是谁吗
2,板书大禹简介大禹.
他叫禹,大禹是后来人们对他的尊称.他是四千多年前我国部落联盟的领袖,是一位为民造福的治水英雄.
3,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这位伟大英雄治水的故事.
板书:治水.认读"治".
4,齐读课题.
5,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小朋友们一定有很多问题想问,把你的问题先留在心里,读一读课文,看看能不能在课文里找到答案.
初读课文
自渎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学效果.
看小朋友们读得那么认真,生字词宝宝们迫不及待得想和大家交朋友啦,如果你能准确念出它们的名字,就能和它交上朋友了.
(1)出示:治理 制服
洪水 挖通 英雄
淹没 冲倒
自己读一读.指名读.
读了这些词语,你有没有什么发现
过渡:你看,只要你善于发现,你就会觉得中国的汉字是多么奥妙无穷.
(2)再看一看,这些都是课文中的生字词.你会不会读
开火车读,小老师带读.
小朋友们准确得念出了生字词宝宝的名字,真不错.刚才在读课题的时候,小朋友们有很多问题想问,那么你有现在没有问题自己已经解决了呢
小朋友们在读书的时候带着问题去读,尽量自己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在课堂上和同学,老师一起讨论.
通过读课文,小朋友们已经了解了课文内容,自己解决了不少问题.那我们的课文就学完了,是不是 那还要干什么呢 想不想把书读好,把字写好
品读第一自然段
出示第一小节.
你看,这就是大禹治水的原因.自己读一读.
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
很久很久以前:你知道了洪水发生的时间.
"滔滔…":你真聪明,你读了课文里的句子.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
你更高一级了,用自己的话说出了自己的理解.
3,通过读,我们就知道了这么多东西,再读一读.
4,见过洪水吗 你的脑子里出现了怎样的洪水画面
(1)洪水很大,很多.课文里也有一个词形容洪水的多,哪个词 点出"滔滔".
(2)淹没:农田被淹没了,那是个什么样子 田里的庄稼全被水淹了,看不见了,变成了一片汪洋.
(3)冲倒:房屋倒了.
5,小朋友们,百闻不如一见,洪水爆发的情景什么样呢 看大屏幕.
6,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你觉得洪水怎么样
7, 洪水太可怕,太无情了,谁来读一读,把洪水的可怕,无情读出来.
7,凶猛的洪水把农田淹没了,把房屋冲倒了,老百姓没有家可以回了,这就叫无家可归.点出无家可归.
8,无家可归的老百姓他们会怎么样呢
交流,补充:洪水把老百姓可害惨了.有的被洪水淹死了,幸存下来的也只能躲进山洞,像野兽一样生活.他们没有的吃,只能吃树根,吃草皮,有的就被活活饿死.
9,这一切都是谁惹的祸 都是洪水害锝.
10,我们一起再读一读,红色词要突出.把洪水的可恨读出来.
品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看着这凶猛的洪水,看着老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大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出示句子.
治理洪水可不是件轻松的事,禹会怎么做呢 指名读第二小节.
交流:大禹会怎么做
我们看看大禹先做的事情.出示句子,齐读.
介绍水流和地形.
地形:水流会从地形高的地方流到地势低的地方,地势的高或者低就叫地形.
如果我们要察看一个地方的水流和地形,那就要爬高山,过大河,非常辛苦.大禹可比我们辛苦多啦.这里有个词是说大禹爬的山,过的河很多很多.哪个词 (千山万水)指名说.
出示图,你瞧,近处,远处都是山,数也数不清.这其中还有无数条大河.谁来读读这个词,读出山多,水多.(1——2个),齐读.
这里每一座山他都爬过,每一条河他都趟过.这就叫:齐读走遍.(给词加点)
走遍了千山万水,大禹遇到了很多危险和困难,会遇到哪些危险和困难呢
补充介绍
你们说大禹吃的苦多吗 课文中也有一个词说大禹吃的苦特别多,找到了吗 哪个词 谁来读一读 (千辛万苦)
这每一种苦他都吃过,都尝过.这就叫——齐读"吃尽".
词语读好了,句子你们一定也能读好.自己练习读,看谁能把大禹的苦读出来.指名读.范读.指名读.(评价:大禹吃的苦真不少,不过不算多;你是不是被大禹感动了,连声音都变了.)齐读.
这只是治水前的准备工作,更大的辛苦还在后面呢.大家看这句,出示句子,齐读.
这里有两个词都带有同一个数字,划出词,哪两个词
这里的"九"可不是真的"九条大河","九座大山".而是指数量很多,数也数不清.谁来读,读出数量多
挖通大河,劈开大山是怎么回事 画图理解.
劈开一座大山就万分辛苦,要劈多少座 这其中的苦是一般人能承受的吗 这种苦我们就叫它"千辛万苦"(板书)齐读
这段话你也能读出大禹的千辛万苦吗 自己读一读.指名读.大禹是多么地辛苦啊,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读,读出大禹的千辛万苦.
大禹从下定决心治水到察看水流和地形到挖通大河,劈开大山吃了多少辛苦啊,让我们把这段话连起来读一读,再一次感受大禹治水的艰辛.
补充大禹父亲治水的故事.跟大禹父亲相比,谁的方法更好
小结:是呀,不管做什么事,不但要吃苦,还要用上巧妙的方法.
你觉得大禹是个怎样的人
对,他是一个吃苦耐劳,又富有智慧的人.
指导生字
过渡:大禹治水一治就是十三年,在这十多年中,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小朋友们可以课后找一找有关大禹治水的故事,下节课再来交流.
通过今天的学习,发现小朋友读书读的不错,不仅书要读好,还要把字写好.
出示:治 洪
分析结构:看看这两个字,你有什么发现
范写,要求注意看每一笔的位置.
生描红,指导.
《大禹治水》教案 篇8之一
佚名
一、课文分析:
本课共有4个自然段。第一段写明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教学时要求学生抓住“经常、凶猛”两个词来理解当时洪水的危害。教师可通过录像让学生理解。
第二段写大禹带领老百姓治水,教学时以“一心治水”这段的重点词进行教学。从“凿山开渠”中了解大禹治水的方法,从“日夜不停、常常、顾不上吃饭和睡觉、一年又一年、每天”认识到大禹的“一心治水”。
第三段是写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治水。体会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教学方法:找出时间、家里发生什么事,大禹怎么做为什么大禹要这样做
第四段写洪水被制服,人们过上了安定的生活。重点词“辛勤、终于、制服、安定”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找出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并以此来理解句子意思。
2、能找出课文中按时间顺序写的,并能把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找出来。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说出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经过。
教学重点:能找出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并以此来理解句子意思。
教学难点:复述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
教具:录像机一台、《大禹治水》录像片、幻灯片、幻灯机一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大禹治水》第一自然段,请大家看录像,这就课文第一段所描写的情景,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有很多感受,那就请大家用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指名领读,齐读)
说说看读完了这个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我知道了大禹在怎样一种情况下决定去治理洪水,那么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
二、新授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大声读第二自然段。说说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2、随机板书:“一心治水:日夜不停、常常、顾不上吃饭和睡觉、一年又一年、每天”
3、比较句子:大禹带领老百姓凿山开渠,忙的顾不上吃饭和睡觉。
大禹带领老百姓日夜不停地凿山开渠,常常忙得顾不上吃饭和睡觉。
总结学法:学习句子时要抓住重点词语进行学习。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通过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大禹在一心治水,我们还能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大禹是一心治水的?接下来请看第三自然段。
1、自由大声读第三段,边读边用笔划出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
2、填表
时间 家里什么事 大禹是怎样做的
有一天 妻子刚生下孩子 怕耽误治水,没有进去探望,匆匆走了
几年后 儿子挥着小手要爸爸 深情地望了他们母子一眼,又赶紧赶路
又过了几年 儿子已十多岁了 让儿子告诉妈妈,等治好洪水一定回家。脚不停步地向前奔去
3、说说大禹为什么会三过家门而不入?
4、根据表格复述大禹三过家门不入经过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我们通过课文的三段学习,你来说说看你知道了大禹是怎样的一个人。
我们来看看大禹治水的结果。请大家齐读最后一段。
比较:经过辛勤劳动,洪水被制服了。
经过13年的辛勤劳动,洪水终于被制服了。
三、拓展
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像大禹这样的故事有很多很多,像愚公移山,精卫填海,这些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老师向大家推荐去学习“愚公移山”。下节语文课进行交流。
《大禹治水》教案 篇9《大禹治水》是苏教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内的一篇课文,纵观第六单元的几篇课文,都是写人的文章,歌颂了主人公某一方面的精神品质。《大禹治水》这是一个古代传说,讲的是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为老百姓造福,吃尽了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的故事。把这样一个历史故事放在二年级教材中进行教学,我想不仅仅是让孩子了解大禹其人、其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他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吃苦耐劳、坚持不懈、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
由于生活在当今社会的独生子女多数生活条件优越,受到家长的宠爱,较缺乏 关心他人、关心社会 的思想,加之大禹治水的故事距今已久,因而对大禹治水的艰辛和不顾个人生活幸福,一心为百姓谋幸福的高尚情怀,多数学生在理解和感受上有一定的困难。这就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
根据教材内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读准两个多音字,认识新偏旁 衣字旁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写好生字;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献身精神。
教学方法与理念: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研究,我发现本课就有好几处想象的训练点。因此,本课的教学我打算抓住文中一些关键词句,借助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画面,让学生充分动口、动脑,展开丰富想象,利用想象来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然后在一次次的朗读中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从而得到思想上的启迪,情感上的升华。本课在写作上很有特点。除了首尾段对比,突出重点之外,数量词的运用对突出大禹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十分明显,
第二课时的教学,我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标题入手,质疑问难,激发阅读兴趣
首先老师黑板上用简笔画画一条小河,同时课件播放:小河潺潺的流水声,教师用声情并茂的语言讲述:这是小河正唱着欢快的歌曲呢!小河有高兴的时候,也会有生气的时候,当天气变化,连续不断地下大雨,河水暴涨就会形成了可怕的洪水,大家请看:(此时课件播放洪水泛滥的画面)大家看到的这个画面是1998年,特大洪水暴发的场景,看了这个画面,你想说什么呢?这样的设计,教师首先与学生进行轻松交谈,活跃课堂气氛,然后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使他们更乐于投入新课的学习。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隐含着文章的主旨。紧接下来板书课题《大禹治水》,介绍大禹的名字并解题,此处的 治水 治的是洪水,也就是疏通水道,消除水患的意思。
第二部分、读中想象,体会感情
新课标指出: 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课文第二段用简练的几句话叙述了大禹治水的经过,教学中我紧扣关键词 千辛万苦 ,让学生想象大禹在治水的时候,遇到了哪些困难?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了,有的说: 大禹满头是汗,也顾不得擦。 有的说: 大禹遇到猛兽还要和猛兽作斗争。 老师适时引导, 假如大禹在治水中渴了怎么办?饿了怎么办?累了又怎么办? 在孩子的想象中大禹的形象逐渐饱满,在孩子的想象中孩子得到了真正的生活体验、情感体验。此时,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大禹的看法。这样,大禹不怕吃苦,顽强治水的形象就在学生的脑海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爱因斯坦说过: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亚里斯多德也曾指出: 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挖掘教材因素,寻求训练点,利用想象来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培养其思维的广远性、深刻性和创造性。课文第三段大禹治水时 三过家门而不入 的故事感人肺腑,教材中并没有进行过多的描述,这是一个可以充分利用和挖掘的空白点。我抓住这一 空白 ,鼓励学生大胆体验和想像感人的语言、精彩的场面、美好的情感等,然后把自己的理解与想像表达出来。这段内容的教学,主要抓住关键词语,来看一串数字:大禹在外治水13年,曾经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一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雨的儿子十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样子。这里我先和学生一起算了一笔账,一年365天,13年,四千多个日日夜夜中,大禹曾三过家门而不入,如果是你,当你一天没见到爸爸,你可能不觉得怎么样,当你一个星期没见到爸爸,你可能也不会觉得怎么样,当你一个月、一年见不到爸爸,你会怎么想?禹的儿子十多年见不到父亲,他会怎么想?假如你是他的妻子或家人,你又会怎么想?如果你是他的邻居,13年没见他回过家,你又会怎么想???一连串的追问,典型场景的渲染,关键时候老师的引导,一次次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成功地步入角色,走进文本,激发起表达的欲望,从而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在交流中内化语言,发展思维,升华了对人物的崇敬之情,达到入境、动情、达理。
第三部分、总结延伸激发感情
课文第四小节写道: 洪水被制服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大家非常感激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从此,大禹的名字代代相传。 这段的教学,我抓住关键词 代代相传 。首先、我引导学生观看课本中洪水被制服后一片山清水秀、轻舟漫游,反映人民生活安居乐业情景的插图,同时再次与压题画洪水泛滥图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对比中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大禹的功劳。这时,启发学生说说,大家对大禹会说些什么感激的话呢?最后,老师总结: 像大禹这样,一心为人民办好事,才是真正的英雄!大家永远不会忘记他!他的故事一传十,十传百!从几千年前就一直流传到今天,而且会一代一代的传下去,这就是代代相传!你愿意把这治水英雄的故事传下去吗?回家把这个故事告诉给父母听,或者弟弟妹妹听。如此激情,大禹的顽强意志、献身精神、高大形象就此已经深深地印在孩子们的脑中。整个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三次想象都是有联系的。第一次是在大禹决心治水时,第二次是在大禹治水过程中,第三次是在大禹治水成功以后。三次想象一脉相承,不仅拓展了学生想象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促使学生加深了对大禹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受到一次爱他人、爱人民生命财产的高尚道德品质教育。
第四部分:积累与拓展:
学生的个性、能力有差异,实实在在的让每一位学生在不同的基础上都有进步,这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最具体体现。最后,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
1写出像千辛万苦、千山万水这样的词,越多越好:
千万千万千万千万千万
2有兴趣的话,想办法找一找、问一问:
你还知道历史上有哪些为治理洪水作出过巨大贡献的人?
附:《大禹治水》教学随笔
《大禹治水》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但作为上古时代的,传说中的英雄,今天的孩子对他并不很熟悉,因此,我们在课前要求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方式去了解大禹这个人物,这引起了孩子们对他的极大兴趣。
有了课前的一些铺垫以后,我们在课堂上要突破的难点有两个:一,鲧和禹治水方法不同与带来的不同结果之间的逻辑联系;二,要做成功一件事所需要的智慧与精神之间的关系。前一个难点,在课堂上我把它处理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引导孩子在比较中分析,研究不同方法带来的截然相反的结果;后一个难点,则充分尊重孩子课堂学习的自主性:自读,自悟,自由讨论交流,强调从具体词句中分析体会文章所要传达的意思。事实证明:我们的孩子完全有能力在老师适当的点拨下充分地领悟,一个孩子甚至用 爱心 信心 恒心 高度概括出取得成功的关键,博得了大家的赞赏。
大禹是伟大的,如何在语文课堂上运用语文的方法充分体会这一点,是值得思考的。除了强调重视对文中语言的体味之外,各种形式的朗读,默读,引读也是训练的要点。此外,一些小的说话练习(如造句,对话)也能体现语文教学的特点。短短一堂课,要达到的目标是有限的,我非常感谢孩子们给我的启发,同时很享受与他们一起度过的语文学习的快乐时光!
《大禹治水》教案 篇10课本剧《大禹治水》
苏州新区实验小学 周晓虹第一幕:洪水来了(幕启。音乐渐起)旁白: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勤劳善良的炎黄子孙在这里建立起了幸福的家园。甲:丰收啦!乙:丰收啦!(人们载歌载舞,庆祝丰收)(忽然,一声***,电闪雷鸣,洪水奔涌而来)(群舞:洪水来了)甲:啊!不好啦,水来啦!快逃命呀!乙:救命呀!救命呀!(人们惊慌失措,奔走逃亡,一片混乱)小孩:(哭喊)妈妈!妈妈!妇女:孩子,孩子,我的孩子!旁白: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这时,出现了一位治水英雄,他就是——禹。(背景音乐)(旁人下,出现英雄形象)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第二幕:夫妻离别(禹妻上)妻:(递上包袱)带上干粮,出门在外可要照顾好自己呀。禹:我知道。你快回去吧。我不在家,爹娘和孩儿全靠你照顾了。妻:快去快回啊,我和娘都惦记着你。(抹着眼泪)禹:(微微点头)嗯,治好洪水,我马上回家。妻:我们等你早日归来。禹:(挥挥手)你回去吧!妻:照顾好自己呀!天凉了,别忘了加衣裳。(把一件寒衣轻轻放在 禹的手臂上)禹:你自己也要保重啊! (夫妻拥抱,依依不舍)妻:你上路吧!早去早回!禹:照顾好爹娘和孩儿,全靠你了!(深情注视着妻子,不舍得离去,转身走了又回头看看。终于咬咬牙大步流星地走了。)妻:(凝望着丈夫远去的背影,呼喊)早去早回呀!(挥手)旁白:禹的妻子盼望着丈夫早日归来。然而这样的日日夜夜度过了整整13年。(音乐缓停)第三幕:在外治水时间:十年以后(群舞:大禹带领着老百姓治水,与洪水拼搏)(退场)(群舞:三过家门而不入)禹:(远望着家乡,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感叹)十多年了,十多年没回过家了!甲:禹,回去看看吧。乙:是啊,去看看爹娘妻儿吧,他们一定很想你。禹:……不,我们接着干!乙:(劝他)你还是回去瞧瞧吧。你在外头十多年,儿子都不知道有多高了吧?禹:(低头叹息)唉,儿子十几岁了。(深情回望家乡) (坚定地)走,我们继续干!群:(拥上劝他)禹!禹:(斩钉截铁的说)继续干!!(退场)旁白:禹深深地眷恋着阔别了十多年的家乡,三过家门而不入。因为,他深深地知道,在洪水中他就是坐标,指引着方向。他多想再看一眼近在身旁的家。然而,他知道,他不能。(禹走了,他带领大家再次投入与洪水的搏斗中。远处,茅屋里,禹的妻子与儿子在窗下对话)儿子:娘,别的小朋友都有爹爹,我怎么没有爹爹呢?妻:你爹爹到很远的地方去了。(望着窗外遐思)儿子:爹爹不要我们了吗?妻:不,爹爹要我们。儿子:爹爹为什么不回家呢?妻:孩子,你还小,等你长大了,就会明白了。儿子:不嘛,你告诉我,告诉我呀!妻:唉!孩子,洪水冲毁了我们幸福的生活,你爹为了治理洪水,到各个地方去了。(手指着远方,眺望着丈夫远去的方向,深深地思念着丈夫)儿子:爹——(想象着爹爹的模样)妻:(注视着孩子)孩子,你记住,你有爹,你爹为了大家,暂时离开了我们,你有一个好爹爹!儿子:好爹爹!(想象)第四幕:治水归来(群舞:在大禹的领导下,治水获得了成功,洪水渐渐地退了)旁白:禹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他吃尽了千辛万苦,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大海。(音乐渐缓)(画外音)儿子:娘,洪水退了,爹会回来吗?妻:会,你爹很快就会回来!(老百姓欢声笑语,带着丰收的喜悦庆贺着洪水的退去)甲:丰收啦!乙:丰收啦!(老百姓载歌载舞庆丰收)甲:(扛着一袋粮食,笑嘻嘻的)今年收成真好啊!乙:(抱着一个大南瓜,乐呵呵的)是啊,是啊,大水退了,多亏了禹啊!甲:(眼睛一亮,欢快地跑上去)大家快看,谁回来了?!群:禹!禹!治水英雄,治水英雄!(老百姓欢呼着,拥着大禹。)儿子:(疑惑地问)娘,他就是禹,他就是我爹爹吗?妻:(踮起脚来四处搜寻着丈夫的身影,找到了。)是!他就是你爹 爹!(禹看见妻子,感慨万千,快步走来。)妻:(回头招呼孩子)快,快叫爹爹!儿子:爹爹?……爹爹!(老百姓敲锣打鼓,欢迎大禹的归来 。)旁白:大家非常感激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从此,大禹的名字代代相传!(大禹与家人团聚,老百姓簇拥着大禹一家人,露出胜利的微笑。摆出造型。幕落)
《大禹治水》教案 篇11尊敬的老师、朋友们:
大家好!
在介绍我的课例以前呢,我想和大家一起来交流一下-----我对阅读教学的一度困惑:
很长一段时间,当我拿到一篇新课文的时候,我就犯傻了,就好像一个人被关在漆黑的屋子里找门,这里摸一把,那里摸一把,不知那里是边,那里是岸,这种感觉,唉!就叫酸。一次偶然的机会,翻阅杂志时,一只虫子的故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墙壁上,一只虫子在艰难地往上爬,爬到一大半了,忽然跌落下来。然而,过了一会儿,它又沿着墙根一步一步的往上爬了。第一个人注视着虫子,感慨地说:“一只小小的虫子,这样的执着、顽强;失败了,从头干,真是百折不挠啊!”第二个人注视着虫子,禁不住叹气道:“可怜的虫子,这样盲目地爬行,什么时候才能爬到墙头呢?只要稍微改变一下方位,它就能很容易地爬上去,可是它就是不愿反省,唉,可怜的虫子。”你们看,观察同一只虫子,得到的启示迥然不同。太阳在白天放射光芒,月亮在夜晚投射青辉----可见世界并不是简单的组合体,同样观察虫子,两个人所处的角度不同,他们的感觉就大不一样,但他们所获得的启示都是对的。那对待我们的阅读教学是否也是如此呢,我想不管面对怎样的课型,只要我们抓准了课文,让我们的课堂立足一个“趣”字;倾注一个“情”字;把准一个“创”字;落实一个“读”字。我们的教学就会条条大道通罗马!
是不是这样呢,让我们来看课例《大禹治水》。
【设计依据】
给孩子提供一个真正自由、宽松的舞台,让我用我的眼睛看世界,让我按我的需要来学,让我用我的方式成功,让我爱我所爱,孩子必将还你一片蓝天。这样的课堂才能引起孩子情感上的共鸣,才能有利于学生自主、个性化的来学习。总之,在我们的课堂上与其让人累着,不如让人乐着;与其让人闲着,不如让人塌实着。
根据以上的设计依据我确立了以下教学流程:
一、习旧引新,迁情入境。
二、创设情境,读中设境。
三、引入情境,境中悟情。
四、深入情境,情中悟理。
具体的【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如下:
一.习旧引新,迁情入境。
这一部分的设计—简明扼要:小朋友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请大家比较一下如果我这样问:这一节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上一节课你都学了些什么?这样你不又瑞居在圣坛之上,而孩子又匍匐在讲台之下了吗?在不知不觉中已营造了一个似朋友般面对面交流的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
用简短的过度语导入第二部分的教学:那洪水究竟有多大,老百姓到底有多苦呢?请小朋友去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本课过度语的最大特点是将整个过程汇成了一条无声无息的涓涓溪流。
二.创设情境,读中设境。
这一部分主要是学习课文的第一第二小节。
第一小节的教学以学生情感的梯度发展为主旋律。安排了这样三个环节:
读着读着,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
带着这种心情,再读课文第一小节。并加之生生、师生间的互评。
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读着读着,在这滔滔的洪水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这一部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三个环节。请看----播放动画,范读课文。小朋友们,读着读者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音乐是灵空的,它可以不经过任何中介,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世界。将画面与音乐两种刺激融为一体,更好的激发了学生对语言的多角度思考、多方位想象。孩子们有的说……我看到了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老百姓无家可归,互相掺扶着四处去流浪—好心的人给点吃的吧!听到了鸡飞狗叫的声音;我看到了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小孩紧紧地抱着一棵大树,在声撕力极的喊着:“救命啊!救命啊!好心的人快来救救我吧!”我还看到了一个怀抱小孩的妇女,在洪水中艰难地行走着,哄的一阵大浪冲来,卷走了她怀里的孩子,她呆呆地站在哪儿,泪如雨下,不一会儿,她疯狂地冲向那肆虐的洪水,就这样也无声无息地消失在了这滔滔的洪水中。
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年复一年的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日子,能让老百姓这种苦难的日子继续下去吗?紧接着进入第二小节的学习。
第二小节的教学,尽可能的把学习的时间留给学生;空间还给学生;自由让给学生。也安排了三个环节:
尽情的朗读课文第二小节,看谁读得最认真,
分四人一小组讨论:你最喜欢哪一句话,为什么?这一问题的设计,问域宽,思维强度大,灵活性强,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
交流汇报。
最令我回味的还是第三个环节,我把它介绍给大家:小朋友,请你们猜猜看,老师最喜欢第几句话?老师你最喜欢第一句话,NO,第二句话,NO TO,那肯定是第三句话了!YES!YES与NO的加入这不就是多学科的整合吗,使学生为之一震,从而精神倍增。一般按常理我会抓住—千辛万苦、九条大河、九座大山等这几个重点词来进行教学。而在这里呢,我是这样来设计的:给老师一次机会,让我来读读这一句话,播放动画,范读他吃劲了千辛万苦……通过上一课的学习呢,我们已经知道—大禹带领老百姓挖通了许多许多条河,劈开了许多许多座山,那在劈山挖河的过程中禹会吃那些苦呢?你看,老师带着微笑走向孩子,用智慧去开启智慧,用灵魂去塑造灵魂,用生命去点燃生命,在师生完全平等的平台上帮助孩子提炼生活、丰富想象,重新构建原有的知识储备。孩子情不自禁地说:“禹在挖山劈河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就会从山上摔下来,摔得遍体鳞伤;可能会被毒蛇给咬了,给大老虎弄伤了;双脚常年浸泡在洪水中,会得一种病--关节炎;炎热的夏天,又没有空调、又没有电扇,会热得中暑;寒冷的冬天,漫天飞雪,冻得浑身发抖……”
用情感填白式、故事连载式学习第三部分。
三.引入情境,境中悟情。
禹为了治理洪水,风里来雨里去,一干就是13年,在这13年里(填读第一句话)1 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孩子问:为什么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都不回去看一看,难道他不想自己的妻儿吗?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一个个问题就像一个个小钩子钩住孩子的好奇心,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
2这些问题不光是你不明白,连禹的儿子也不明白啊!(填读第二句话)
3有一天,禹的儿子再也忍不住了,跑去问娘,他会问些什么呢?面对儿子的提问娘又会怎样回答他呢?你们看-提问的权利学生拥有,解疑的义务学生承担,这不就是主体性最好的落实吗!
以上只是情感的铺垫,精彩的是以下循循善诱地三次表演。指名试着表演---互相点评后同桌互演----配乐加动作表演。将表演活动设计成有梯度、有层次的螺旋式,符合学生的能力特点,兼顾学生的个性差异,将教学推向高潮----(配上音乐渲染气氛,设计一些动作再现生活—儿子在门前读书,妈妈在屋里缝衣服)禹的儿子十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有一天,儿子再也忍不住了,跑去问娘:娘,别人都有爹,我的爹在那里,他为什么不回来看看我们?娘强忍着泪水,摸着儿子的头说:儿啊!爹不回来看我们,自有他的道理,等洪水被制服了,他一定会回来看我们的。这感人的一幕幕,渲染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趁着被燃烧的激情,我顺势推了一把:禹不想自己的妻儿吗?他多想回去看一看那啊!可是为了治理洪水,为了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他舍小家而顾大家,三过家门而不入啊!让我们带着这崇敬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感人的故事吧!孩子们一个个读得热泪盈眶。气氛的渲染、成功的引导,让学生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主人公,让学生的脉搏和作者的脉搏一起跳动。
苏霍姆林斯基不是这样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能促进人的精神世界。于是用情感对比式学习最后一部分。这一部分相对来说操作起来比较简单,我给大家展示一下。
四.深入情境,情中悟理。
就这样,禹为了治理洪水走遍了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把洪水给制服了,那又会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让我们放声朗读吧!
读着读着,现在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孩子兴奋地说:“现在我可高兴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再也不用四处去流浪了。”这样安排,与第一小节的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轻而易举的又一次拨动了学生的情弦,激发了学生强烈得求知欲望。
在这安定的日子里,老百姓都在干些什么呢?(播放流动图)快来看呀!认为此处不必作太多的讲解,动静结合,此时无声胜有声。
这幸福美满的日子都是谁带来的,孩子们兴奋地高喊:大禹!所以(填读23句)有意识地把思想教育融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含而不露,隐而不晦,使学生在读思说的教学活动中受到了崇高的人格熏陶和感染。
不是说“言语”的发源来之于具体而深刻的情境。在一片喜庆的祥和氛围中,在情动于中而形于外的境界里,进一步挖掘教材蕴含的思想性:学到这,难道你不想对大禹说点什么吗?大禹啊大禹-----由于激起了学生内心的情感,孩子的思维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他们越飞越高,越飞越远,有的说,大禹啊大禹,你真了不起,滔滔的洪水都让你给制服了,人们永远感谢你;是你又带给了人们安逸的生活,你的美名流芳百世,长大后我要像你一样做个真正的男子汉;如果我也生在那个年代,我就会帮你出出注意,造很多水库,让你不用那么辛苦……
最后构建完美板块,升华情感: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制水的伟大英雄—大禹,让我们再一次深深地呼唤他—大禹。让人文性与思想性进一步整合,让学生用“心理视线”去读书,让学生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
《大禹治水》教案 篇12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其中8个二会字只读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16 大禹治水
2、简介大禹。
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1)把生字圈出来。
(2)把难读的句子画出来。
2、检查自读情况。
3、范读课文。
思考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大禹的什么事?
4、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
(1)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从哪儿看出洪水很凶猛?
看图说说洪水的疯狂。理解:滔滔、淹没。
(3)“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
(3)这些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
3、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
四、过渡
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下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五、教学部分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治、洪、姓,指名读。
2、引导学生说说字形记忆方法。
3、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继续细读课文
1、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
哪一句写是大禹想的,哪几句是写大禹做的?大禹是怎样想,又是怎样做的?
(2)学习二、三两句。
①指名读第二,三雨句,说说大禹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②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的艰辛?
(板书:走遍吃尽)
“走遍”“吃尽”说明了什么?
“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中的“千”“万”是不是确指一千个,一万个?它们说明什么?
③“九条大河”“九座大山”中的“九”是不是表示数字中的九?它表示什么?
“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说明了什么?
(板书:挖通劈开)
④要带领老百姓开山挖河,完成引水入海的浩大工程,课文中说大禹吃尽了“千辛万苦”,小朋友们想一想:他可能会吃哪能苦呢?
⑤指导朗读。
学生练读,齐读。
2、细读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3)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自然段表示数量的词。
这些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突出表现了什么?
板书:13年三次过家门一次也没进
(4)指导朗读。
3、细读第4自然段。
(1)齐读。
(2)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联系二、三自然段讨论。)
(3)老百姓会怎样感激大禹?
板书:制服洪水代代相传
(4)齐读课文第4自然段,体会“代代相传”的意思。
三、练习背诵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扩词。
治久
理伟
二、教学部分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教学生字字形。
(1)引导自学部分生字。
(2)注意“久”的写法。
2、指导书写。
3、练习描红。
三、课堂练习
1、抄写词语。
2、按要求填空。
洪:有画,第七画是。
父:有画,第三画是。
理:有画,第十画是。
姓:有画,第三画是。
四、作业。
1、抄写生字。
2、背诵课文。
板书:
16 大禹治水
走遍 吃尽 挖通 劈开 制服洪水
13年 三次过家门 一次也没进 代代相传
《大禹治水》教案 篇13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禹治水的艰难以及所付出的努力.
技能目标:有感情的朗读,理解先后顺序的疏理.
情感目标:大禹真是一位了不起的伟大英雄啊,为了制服洪水,他克服了许多常人受不了的艰难困苦,做了许多常人做不到的事儿.体会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
课前准备:课件,.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直接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
2,师:大禹为什么要治水 这里的水指的是什么水 洪水是什么样子 你见过吗 (指名说)
3,播放录相: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录相.(洪水肆虐的景象)
二,学习课文
学习第一节
1,问:你从录相中看到了什么 (学生谈)
2,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么描写洪水的
自己读读第一节.
3,指导朗读.你能读出洪水的可怕和凶猛吗
通过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波涛滚滚的洪水正向我们冲来,太可怕了!我仿佛看到了老百姓拖儿带女地正在四处逃难,真是太可怜了!能把洪水读得再凶猛些吗 ……
4,通过朗读这一段你还知道了什么
(很久很久以前)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直到我们还知道,是因为什么 课文最后有一个成语,大家找一找.(代代相传)
学习第四节
1,师:从刚才同学们的朗读中,老师深深地感受到了洪水就像一
头猛兽,摧毁了老百姓幸福的家园,老百姓已经无家可归了!那么洪水究竟有没有被制服呢 (制服了)老百姓终于能过上安定的日子了,这是多么令人兴奋啊,老百姓该有多么感激大禹啊!
2,如果你是老百姓,你会怎样感激大禹 (指名说)
过渡:大禹是怎样制服凶猛的洪水 继续往下把课文读完.(自读二,三小节)
学习第二,三节
1,问:那么禹是怎样制服洪水的 治水的过程怎样 (指名答)
2,出示幻灯片:禹在干什么 (察看水流和地形)(带领老百姓……)他是怎样察看的 他又是怎样疏通河道的 读读课文.(板画千山万水)
3,先是________________,接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指导朗读.
5,师:在禹之前,很多人包括他的父亲,都曾治过水,但是因为没有查看水流和地形,所以都没有成功.那么通过仔细察看,禹到底用了什么办法治水呢 (指名说)
6,教师简笔画理清思路:要治水,最终就是要让洪水流入——(大海),而这中间隔着千山万水,所以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劈开了——,引导洪水——(板书)
7,看图:挖河,劈山容易吗 从哪里看出 再去读一读,找一找.
课文中的"九"你是怎样理解的
(指导朗读)
8,连起来练读第二节
学习第三节
1,师:在治水的过程中,有一件更加令人感人的故事,想听吗
课文中就给我们讲了一个"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2,教师示范朗读第三节.
3,出示填空题:
禹在外治水年,曾经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指名填;齐读.)
4,禹的儿子多大了 怎么会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呢
体会:十三年有多长啊 四千七百多天哪!大禹回过家吗我想他应该有机会回家的,至少在三次路过自己家门的时候可以回去看一看哪,但他……如果是你,当你一天没见到爸爸,你可能不觉得怎么样,当你一个星期没见到爸爸,你可能也不会觉得怎么样,当你一个月,一年见不到爸爸,你会怎么想 禹的儿子十多年见不到父亲,他会怎么想 (伤心,责怪,觉得父亲了不起……)读出他的感受,行吗
是他不想回去吗 那是为了什么 难道他不关心自己的家人,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吗 (不是,他不顾自己的小家是因为他心中装的是大家,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安定幸福的日子呀!)
5,指导朗读.读出对大禹的崇敬和感谢.
6,洪水被制服了,那么治水是一件容易的事吗 (学生讨论)
⑴同学们想象一下,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哪些危险呀 他又是怎么克服的呢
⑵师:为了寻找治理洪水的最好办法,大禹付出了多少艰苦的劳动啊!
⑶理解"英雄":什么样的人称得上英雄 小结:英雄就是不怕困难,勇敢顽强,为人民谋幸福的那些人,(伟大),我想应该是付出的努力更多,为人民作出的贡献更大的那些人.让我们读好这个词:伟大英雄
7,指导朗读.
三,小结
大禹真是一位了不起的伟大英雄啊,为了制服洪水,他克服了许多常人受不了的艰难困苦,做了许多常人做不到的事儿.
四,课件展示.
给大家一个建议:读一读古代英雄故事,在班级举办英雄故事会,比比谁的故事最精彩.
反思:
我们知道,朗读中的感情,象在生活中一样,只有朗读考真正产生了这种情感时,才能从语调里自然地露出来.指导朗读,教师如果只是简单地求读得流畅,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学生不深入地了解课文的内容,不切实为课文的内容所感染,那么他根无真正做到有感情的朗读.因而教师在朗读前应启发学生从各方面进步地反握全文的思想感情,这就需要教师运用启发性,原则进一步进行指导.
1,学生讲,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自己首先发言谈自己思考后感受.通过他们的发言,既可以促进学生们的相互交流,锻炼他们"说"的能力,可以使教师从发言中了解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水平,从而便于进一步指导.同时,热烈的课堂气氛能激发全体学生对课文思想感情的共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为进一步提高朗读水平打下基础.
2,教师讲.学生发言后,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引导学生继续往深层发掘,诏发学生国境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展开联想,这种联想往往使学生增强课文内容所需要的感情,补充和丰富他们对中心思想的具体感受,激发他们的朗读愿望.
3,教师范读.在朗读教学中,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它不公可以给学生,提供模仿的样板,而且可以给学生启发,使他们从中领会准确表达中心思想的语言表达方式.当然,教师汇聚读并不是让学生简单的机械模仿,而是给学生一个对比的对象,使他们更直观感受课文思想感情.
《大禹治水》教案 篇14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70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三
一.习旧引新,迁情入境。
这一部分的设计—简明扼要:小朋友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请大家比较一下如果我这样问:这一节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上一节课你都学了些什么?这样你不又瑞居在圣坛之上,而孩子又匍匐在讲台之下了吗?在不知不觉中已营造了一个似朋友般面对面交流的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
用简短的过度语导入第二部分的教学:那洪水究竟有多大,老百姓到底有多苦呢?请小朋友去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本课过度语的最大特点是将整个过程汇成了一条无声无息的涓涓溪流。
二.创设情境,读中设境。
这一部分主要是学习课文的第一第二小节。
第一小节的教学以学生情感的梯度发展为主旋律。安排了这样三个环节:
读着读着,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
带着这种心情,再读课文第一小节。并加之生生、师生间的互评。
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读着读着,在这滔滔的洪水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这一部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三个环节。请看----播放动画,范读课文。小朋友们,读着读者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音乐是灵空的,它可以不经过任何中介,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世界。将画面与音乐两种刺激融为一体,更好的激发了学生对语言的多角度思考、多方位想象。孩子们有的说……我看到了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老百姓无家可归,互相掺扶着四处去流浪—好心的人给点吃的吧!听到了鸡飞狗叫的声音;我看到了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小孩紧紧地抱着一棵大树,在声撕力极的喊着:“救命啊!救命啊!好心的人快来救救我吧!”我还看到了一个怀抱小孩的妇女,在洪水中艰难地行走着,哄的一阵大浪冲来,卷走了她怀里的孩子,她呆呆地站在哪儿,泪如雨下,不一会儿,她疯狂地冲向那肆虐的洪水,就这样也无声无息地消失在了这滔滔的洪水中。
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年复一年的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日子,能让老百姓这种苦难的日子继续下去吗?紧接着进入第二小节的学习。
第二小节的教学,尽可能的把学习的时间留给学生;空间还给学生;自由让给学生。也安排了三个环节:请使用站内搜索引擎查找本课全部资料。本站(经纶)地址是:www.diyifanwen.com
尽情的朗读课文第二小节,看谁读得最认真,
分四人一小组讨论:你最喜欢哪一句话,为什么?这一问题的设计,问域宽,思维强度大,灵活性强,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
交流汇报。
最令我回味的还是第三个环节,我把它介绍给大家:小朋友,请你们猜猜看,老师最喜欢第几句话?老师你最喜欢第一句话,no,第二句话,no to,那肯定是第三句话了!yes!yes与no的加入这不就是多学科的整合吗,使学生为之一震,从而精神倍增。一般按常理我会抓住—千辛万苦、九条大河、九座大山等这几个重点词来进行教学。而在这里呢,我是这样来设计的:给老师一次机会,让我来读读这一句话,播放动画,范读他吃劲了千辛万苦……通过上一课的学习呢,我们已经知道—大禹带领老百姓挖通了许多许多条河,劈开了许多许多座山,那在劈山挖河的过程中禹会吃那些苦呢?你看,老师带着微笑走向孩子,用智慧去开启智慧,用灵魂去塑造灵魂,用生命去点燃生命,在师生完全平等的平台上帮助孩子提炼生活、丰富想象,重新构建原有的知识储备。孩子情不自禁地说:“禹在挖山劈河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就会从山上摔下来,摔得遍体鳞伤;可能会被毒蛇给咬了,给大老虎弄伤了;双脚常年浸泡在洪水中,会得一种病--关节炎;炎热的夏天,又没有空调、又没有电扇,会热得中暑;寒冷的冬天,漫天飞雪,冻得浑身发抖……”
用情感填白式、故事连载式学习第三部分。
三.引入情境,境中悟情。
禹为了治理洪水,风里来雨里去,一干就是XX年,在这XX年里(填读第一句话)1 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孩子问:为什么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都不回去看一看,难道他不想自己的妻儿吗?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一个个问题就像一个个小钩子钩住孩子的好奇心,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
2这些问题不光是你不明白,连禹的儿子也不明白啊!(填读第二句话)
3有一天,禹的儿子再也忍不住了,跑去问娘,他会问些什么呢?面对儿子的提问娘又会怎样回答他呢?你们看-提问的权利学生拥有,解疑的义务学生承担,这不就是主体性最好的落实吗!
以上只是情感的铺垫,精彩的是以下循循善诱地三次表演。指名试着表演---互相点评后同桌互演----配乐加动作表演。将表演活动设计成有梯度、有层次的螺旋式,符合学生的能力特点,兼顾学生的个性差异,将教学推向高潮----(配上音乐渲染气氛,设计一些动作再现生活—儿子在门前读书,妈妈在屋里缝衣服)禹的儿子十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有一天,儿子再也忍不住了,跑去问娘:娘,别人都有爹,我的爹在那里,他为什么不回来看看我们?娘强忍着泪水,摸着儿子的头说:儿啊!爹不回来看我们,自有他的道理,等洪水被制服了,他一定会回来看我们的。这感人的一幕幕,渲染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趁着被燃烧的激情,我顺势推了一把:禹不想自己的妻儿吗?他多想回去看一看那啊!可是为了治理洪水,为了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他舍小家而顾大家,三过家门而不入啊!让我们带着这崇敬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感人的故事吧!孩子们一个个读得热泪盈眶。气氛的渲染、成功的引导,让学生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主人公,让学生的脉搏和作者的脉搏一起跳动。
苏霍姆林斯基不是这样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能促进人的精神世界。于是用情感对比式学习最后一部分。这一部分相对来说操作起来比较简单,我给大家展示一下。
四.深入情境,情中悟理。
就这样,禹为了治理洪水走遍了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把洪水给制服了,那又会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让我们放声朗读吧!
读着读着,现在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孩子兴奋地说:“现在我可高兴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再也不用四处去流浪了。”这样安排,与第一小节的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轻而易举的又一次拨动了学生的情弦,激发了学生强烈得求知欲望。
在这安定的日子里,老百姓都在干些什么呢?(播放流动图)快来看呀!认为此处不必作太多的讲解,动静结合,此时无声胜有声。
这幸福美满的日子都是谁带来的,孩子们兴奋地高喊:大禹!所以(填读23句)有意识地把思想教育融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含而不露,隐而不晦,使学生在读思说的教学活动中受到了崇高的人格熏陶和感染。
不是说“言语”的发源来之于具体而深刻的情境。在一片喜庆的祥和氛围中,在情动于中而形于外的境界里,进一步挖掘教材蕴含的思想性:学到这,难道你不想对大禹说点什么吗?大禹啊大禹-----由于激起了学生内心的情感,孩子的思维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他们越飞越高,越飞越远,有的说,大禹啊大禹,你真了不起,滔滔的洪水都让你给制服了,人们永远感谢你;是你又带给了人们安逸的生活,你的美名流芳百世,长大后我要像你一样做个真正的男子汉;如果我也生在那个年代,我就会帮你出出注意,造很多水库,让你不用那么辛苦……
最后构建完美板块,升华情感: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制水的伟大英雄—大禹,让我们再一次深深地呼唤他—大禹。让人文性与思想性进一步整合,让学生用“心理视线”去读书,让学生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
请使用站内搜索引擎查找本课全部资料。本站(经纶)地址是:www.diyifanwen.com 本文转载自
溧阳教育
《大禹治水》教案 篇15设计理念:抓住文中关键词句,数量词的运用,借助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画面,让学生充分动口,动脑,展开丰富想象,在一次次的朗读中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得到思想上的启迪,情感上的升华.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尝试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治,洪"
3,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难点:第二,三自然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回顾旧知,揭示揭题: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十五课《大禹治水》.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 [录象,图片]:(述第一段课文)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有的躲到山上,住在山洞里,像野兽一样生活着,有的住在树上,像猴子一样爬上爬下,没有食物,只能吃树皮,吃草根!
二,细细品味,感悟大禹的英雄品质.
◎过渡:这洪水的危害真是太大了,该不该治
▲学习第二自然段
所以--出示齐读: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1,(在治理洪水下加点)治理洪水,小朋友们,根据你自己所知道的知识你认为治理洪水该怎么治呢 (指名2—3人回答)
2,说得不错,看来,小朋友对治理洪水都有自己的想法!是呀!治理洪水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那么禹是怎么做的呢!轻声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划出有关句子,圈出有关词语!(师板书:---,○)
3,交流
(1)生回答相机出示第二句:
★"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
a,看图理解"水流和地形".如果禹要仔细地查看一个地方的水流和地形,那就要爬上高山,还得要趟过大河,你从哪个词看出禹爬的山多,过的河多呢 [板书:千山万水]
(出示图片)这么多座山,这么多条河,谁再来读读这个词!
评价:①太少了,还不够多.
②很多了
b,每座大山禹都要爬,每条大河禹都要趟,真是:走遍了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
c,小朋友看,老师这有两组句子:(出示)
①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
②他吃了千辛万苦,走了千山万水.
⑴仔细地读一读,第一句和第二句有什么不一样 (指名说.根据回答在"尽"和"遍"加点)
⑵你观察地真仔细,那少了这个字和加了这个字,有什么不一样呢 (指名说:加了这两个字,我们能知道禹他把所有的苦都吃够了,把所有的山都爬了,所有的河都过了)
⑶小朋友说得真好,读书真会想!确实象书上这样用了这两个词(指"吃尽了","走遍了"就写出了禹没有哪座山没有爬,没有哪座河没有过,什么样的苦都吃够了!)
⑷来,让我们再来读这句话,特别注意要把划线上和加点的词读好了,读出我们对禹的敬佩,赞叹之情!谁来试一试!(2—3人)(指名,你读得真好,老师听出来了,你确实被禹感动了!还有谁想读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d,(投影:黄河流域水图)小朋友们看,这是黄河流域水图,黄河的上游在这儿,下游在这儿,而黄河的中下游地区,就是当时禹治理洪水时走过的地方.
①小朋友想想,禹生活在距离今天4000多年前的古代,当时的交通工具和劳动工具都是非常落后的,那么你能从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还要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这些词想一想,禹在治理洪水时会遇到哪些困难 又吃了哪些苦呢 指名说.
②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和同学们互相说说.
(生小组交流)(生踊跃举手)
(①禹有可能被洪水冲走.师:(补充)有危险.②他的拐杖也有可能被洪水冲走.③有的时候没饭吃.④他常常睡在草丘山冈,有可能被蛇咬.⑤有可能吃不好,睡不好.⑥有可能陷进河里.⑦有可能走路不小心摔倒了.⑧有可能陷进淤泥里.⑨他的脚跟烂了,泡在水里,有可能溃疡.)
③老师一直在用心地听!我发现,有些小朋友是联系课文内容来讲的,有些小朋友是联系自己查到的资料来说.这都是很值得提倡的学习方法!说得真不错!
④为了让小朋友说的更好,老师还为小朋友设计了四种情境,你能选择其中的一种来练习说一说吗 (出示)
冬天,大雪纷飞,北风呼啸,禹 .
夏天,烈日炎炎,禹 .
清晨,人们还在熟睡中,禹 .
深夜,人们已进入梦乡,禹 .
⑤自己先在底下轻声地来练练!(指名说,师随机评价如"真是吃尽了千辛万苦!听了你的发言,老师觉得你真的被禹感动了)
⑥是啊,为了治理洪水,他不顾惜自己的身体.由于长年泡在泥水中,他的脚跟都烂了,脚指甲也脱落了,大腿的皮在劳动时都磨破了.艰苦的劳动,使他的手起了水泡,长满了老茧.为了治水,大禹就是这样的不辞劳苦!小朋友想想,他这么辛苦到底是为了什么呀 生:为了大家!
⑦(动情地)对!为了大家,为了老百姓,为了老百姓的幸福,大禹吃的苦太多太多了,数也数不清,真是吃尽了——千辛万苦.
⑧让我们完整地有感情读读这句话,老师相信你一定读得比刚才还要好!(1,2人)
◎过渡:仔细地查看水流和地形还只是治理洪水的准备工作,更大的辛苦在后面呢
(2),[出示第三句]:
★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河流入了大海
a,这里的两个"九"是不是只有九条大河,九座大山呢 (这儿的九并不是九,而是指很多.)
b,那通过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在"挖通"和"劈开"下加点!)这些词你都想了什么,眼前又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情景呢 (指名说)
c,为什么要把这些河挖通,把这些山劈开呢
[简笔画理解:挖通,劈开](小朋友看老师画图)
师板画两条大河,我们在两条河流之间挖一条大河.
当河水涨起来的时候,就可以通过挖的河流到这条大河,这条大河满了,还要挖通别的大河,这样一直挖下去,直到引导洪水全部流入大海.
③ 只是挖河还不算难,如果河与河之间还有山,那还要劈开大山.你见过大山吗 劈开大山容易吗那可不像我们看电视里沉香拿的神斧,一劈就好了,看图,完全是用这一类的简单工具把山挖开,再用车子把石头,泥土运走.经过无数个日日夜夜,山终于被挖开了,远远看去,大山就像是被劈开的一样.)
d,挖通一条大河,劈开一座大山已经够辛苦的了,挖通很多条大河,劈开很多座大山,那该是多么的辛苦啊!真是吃尽了——
[闪烁:千辛万苦]谁再来读读这个词语.要读得比前面还要辛苦.
这个自然段都是围绕"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来说的,第二句是写治水前的准备工作,第三句话是写治理洪水具体是怎么做的,这样写,多有顺序!多清楚呀!让我们一起来完整地读读这段话,读出禹的辛苦和他那顽强的毅力.
◎过渡: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还有个感人的小故事,[板书:三过家门而不入],
▲学习第三自然段
现在想不想听老师讲个故事呢 想!
1,好!故事的名字就叫《三过家门而不入》(板书).听完后,老师还有问题问问大家呢!看看谁最善于倾听,善于思考了.
(师讲述故事,课件演示故事相关图片,配乐渲染气氛.)
禹治水十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却顾不得进入看一看.禹第一次路过家门的时候,他的妻子正生了他们的儿子,禹在门口听见婴儿哇哇的哭声,他多么想进去看看自己的小宝贝啊!可是,治水的工程非常紧张.禹想了想,还是狠狠心,走了……过了几年,当禹第二次路过家门时候,他的孩子已经会叫爸爸了.
这一天,他的妻子抱着他们的孩子,站在家门口.孩子挥着小手叫:"爸爸,爸爸."禹的眼眶红了,他深情地望了他们母子一眼,对她的妻子说:"好好照顾好孩子, 告诉他,等洪水治理好后,我一定回来!"说完,又走了……这一走又是几年过去了.禹第三次路过家门的时候,他的儿子已经长大了.儿子想爸爸啊,看到禹回来了,高兴极了!他扑过去,紧紧抓住爸爸的手……
2,小朋友,你想一想,这时,禹的儿子会对禹说些什么呢 面对儿子,禹的心里又会是怎么想,他会怎么说,怎么做的呢 哪位小朋友能把这个故事继续讲下去呢 先和同学讲一讲.
(生互相续讲故事)
3,好,现在看哪位小朋友最会讲故事了.好,你来!
(①他的儿子会对他的爸爸说:"爸爸,您辛苦了!等我长大了,我就帮您一起治!"②禹的儿子会说:"爸爸,您辛苦了!您先进来喝杯茶再去工作吧!"师:多飞外体贴爸爸啊!③禹的儿子扑过去,紧紧贴在爸爸身上,说:"爸爸,您辛苦了!"爸爸听了心里高兴极了,感动极了!)
4,(诱导)这时,大禹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①大禹说:"治水的时间不能耽误,为了让平民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我治完水再回来."②大禹还是狠狠心走了.)
5,小朋友们真会讲故事!真感人啊!你们说,难道大禹不想念自己的妻子,自己的孩子吗
6,是啊,他也是有感情的人啊,他也想念自己的妻子,自己的孩子!但是为了治水,为了百姓的幸福,他牺牲了自己的幸福,他治水十年,三次路过家门,却一次都没进过家门,他把自己的心都扑在了百姓的身上.让我们有感情地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特别要读好这些数字.(齐读第三自然段)
三,总结拓展,让英雄走进学生心灵深处.
1, 师引述:[课件,书上洪水风平浪静图],经过大禹十三年的千辛万苦,现在,你们看到了什么河水静静地流着,再也不能危害老百姓了,我们就说:[出示]洪水被……,老百姓有田种了,有房住了,再也不用在树上生活,再也不用在山洞躲藏,我们就说: [出示]老百姓过上……."这幸福美满的生活是谁带来的呢 大家非常感激(加点)这位治水的[板书:伟大英雄].
2,小朋友,此时此刻,你想对禹说些什么吗
生:大禹叔叔,我要向你学习.
生:大禹叔叔,你真是个英雄!
生:大禹叔叔,你真伟大!
生:我要对大禹说,您千万不能累坏了身子,累坏了身子后谁帮我们治水呢
生:大禹叔叔,我要学习您奉献的精神.
3,总结:
是呀,所以,后人尊称禹为"大禹",完整出示第四段最后一句,齐读"从此,大禹的名字代代相传!"让我们连起来把第四段读一读,记住大禹的名字!
四,学习生字:治 洪,
1,◎通过课文的学习,大家都牢牢记住了大禹的名字!接下来,我们学习两个生字:
2,出示:生字"治,洪"
3,仔细看看,他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指名说)评价:你真会学习,观察的真仔细!
4,你准备怎么记住他呢.(指名说)
5,怎么在田字格中写好它呢
描红——临写,师巡视指导
先看(看清每一部分,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再描(一边描一边记每一部分,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临写--临第二个时与前面的比较比较,哪儿写的好,哪儿写的不好,再写第二个时改过来)
6,视频反馈:拿学生的作业本进行指导
7,好,象老师这样同桌的小朋友把习字册互相交换,也来评评,写得好的给他画个圈,写得不好帮他改一改!
板书设计:
千山万水 千辛万苦
大禹治水 伟大英雄
三过家门而不入
《大禹治水》教案 篇16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重点读好“无家可归”、“千辛万苦”、“千山万水”、“十三年、三次、一次也没有”等词语。
2通过课文留白处理、角色换位等方法,体会大禹治水吃尽千辛万苦,感悟到大禹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
一:复习检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5课,大禹治水。看看这些词语你还认识吗?(小老师带读)
2上节课我们知道古代有个人教“大禹”,做了一件什么伟大的事呢?(治水)。关于大禹治水这个故事,小朋友们上节课提出了几个问题:治水的原因、方法、结果。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中。
二:精读课文
分析原因:
1首先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读课文,找找看哪一小节是说大禹治水的原因的?(第一小节,指读)
2读了第一小节,你知道了什么?
水很多,很大,到处弥漫,这样的洪水我们说是“滔滔”,你能读出洪水的汹涌吗。(指读)
故事发生在很久以前,是啊这个故事发生在4000多年之前啊真的是很久很久啊 ~(指导读好很久很久。)
滔滔的洪水把农田淹没了会有什么后果?大水把房屋也冲到了会有什么后果?
凶猛的洪水袭来,人们失去了自己的家园,没有家住了,这就叫无家可归。(指导朗读)
可恶的洪水,是人们失去了生命,人们只好过着痛苦的无家可归的生活,现在你再用心读读,把你的感受都都出来。(指读)
好大的洪水,好不幸的人们,让我们一起满怀同情来读读。(齐读)
了解方法:
1孩子们,你就是禹,你就在这滔滔的洪水中,看着人们随时会被大水夺取生命,你会怎么想。
2是啊, 禹和你们一样,他下决心——引读
指导朗读。
大禹治水的决心就是这么大,可是治理洪水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他是怎么治理的呢?请自由朗读第二小节。
3(1)出示填空题:大禹治水,它先是_________,接着_________________,
最后_________。
出示句子:读一读,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千山万水)只翻过一座山,淌过一条河?每座山都翻过,每条河都游过,这就叫走遍了千山万水。
(2)大禹治水的过程可真是复杂啊,那么你能想象出他在治水过程中会吃哪些苦呢?
路过山崖他可能………...会山洪暴发他可能会…………..清晨,别人还在睡梦中,他……………,夜晚,他……………..
走了太多的路,脚都磨破了,露出了鲜红的肉,即便这样,他还拄着拐杖一步一步坚持着。终于走遍了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
(3)指导朗读
(4)吃了那么多苦,终于做好了准备工作了,然后他又怎么做的呢?
出示句子自由朗读。
讨论:①九条大河,九座大山,真的只是九吗?从中你读出了什么?
②四千多年前,人们有起重机吗?有挖土机吗?就连铁锤、斧头都没有,这么庞大的工程,就靠着石刀、石斧这些最原始的工具来完成。
③人们在开山挖河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真是吃尽了千辛万苦啊,但是所有的苦都是值得的,有价值的,最后(引读)
④指导朗读。
故事感悟:三过家门而不入
1在大禹治水的过程中还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下面请大家自己读读。2填空
3十三年多长啊?4700多天啊,他回过家吗?至少路过家门时也要看一看啊,但他……难道他不关心自己的孩子和家人吗?
如果你是大禹会对自己的儿子说些什么?
治水结果
经过13年的艰苦奋斗,最终结果怎么样啊?齐读第三段
这时人们会对大禹说写什么?
同学们,大禹治水的故事从几千年前一直流传到现在,以后也会一代一代传下去,这就是代代相传。
齐读课文。
联系生活实际 激发学生共鸣
今天,上了这节《大禹治水》。总的来说一节课比较完整,重点也比较突出。通过抓住重点词语“滔滔”、“无家可归”这两个重点词语让学生感悟到洪水的严峻,人们的生活正受到严重的威胁,从而过度到大禹治水的必要性。又通过“千山万水”“千辛万苦”这两个词语让学生体会大禹为了治水不畏艰辛的情感。现在玄武区正在推进“三全”、“五优化”的课堂实践和探究。其中很明确地提出要优化学习目标,这里就要求在提出学习目标的时候,要注意目标的准确、具体、明确以及可测性。所以在我们制定学习目标时,在表述时一定要很细致,起初我的目标之一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这就比较模糊,在大家的评课中我们将其改为“抓住重点词语滔滔、无家可归、千辛万苦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这样的目标不仅具体,而且在课堂上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目标的达成度。
这一节课另一重点是体会大禹的舍小家为大家的情感,这里可以从两个地方体会,一个是大禹治水走进千山万水,一个是故事“三(有哪些以lia开头的四字成语?没有lia字开头的成语,QQ接龙红包“一个顶俩”难倒了不少网友,根据成语词典提示,成语中含有俩(lia)的成语有:鬼蜮伎俩、鬼魅伎俩、有三有俩、鬼蜮技俩、一个顶俩。可是,按照规定,必须是俩(lia)开头的成语才可以。但是并没有俩(lia)开头的成语,所以这是一个无解的成语接龙呢。)国家门不入”。在这里孩子虽然体会到了,但是自主体验还不太深刻。究其原因,我想是故事背景比较远,孩子无法得到情感共鸣。那么怎么合理设计才能缩小这种差距呢?在随后的评课上,何校长对这一难点的点评让我茅塞顿开,“千山万水”可以与平时孩子们的生活体验游山玩水联系在一起,产生矛盾,游山玩水有什么不好的?从而得出大禹走遍千山万水是为了治水,他的肩头是有沉重的任务。在感叹何校长批文入情如此精妙的同时,我也反躬自省,只有联系孩子自身的情感体验,才会与文本发生共鸣获得更深刻得体验。
明确目标,敲出语文课堂的重音
朱晓菲
在我们玄武区大力推进“三全”、“五优化”的大背景下,朱晓琳老师紧承何校长、杨主任接下了“相约星期一”的第三棒,为我们呈现了《大禹治水》一课的教学。
朱老师是位年轻教师,可每次听朱老师的课都能深刻感觉到朱老师的进步和飞跃。上课伊始,学生良好的课堂风貌、准确的吐字发音,无不显示了老师平时教学的严谨和扎实。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朱老师紧紧抓住每小节的重点词语,从理解到朗读再到升华内容,层层深入、有条不紊。应该说,朱老师这节课的亮点诸多,结合我区“三全”“五优化”中“优化学习目标”来谈谈一点想法。
同样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在备课中设计教学目标时总离不开“老三样”:认识生字词、理解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在学习了我区 “优化学习目标”的要求后,我不禁扪心自问,我们说的“理解生字词”到底理解哪些词语?理解到什么程度?我们说“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到底用什么方法让学生的情感水到渠成?要达到怎样的效果?带着这一连串的问号走进朱老师的课堂,我得到了一些启示。
朱老师在教学《大禹治水》一课时抓住了每一小节的重点词语如“滔滔、无家可归、千山万水、千辛万苦、13年、代代相传”把每个词语都落实到了教学目标中去,在课堂上让学生准确、清晰地理解了这些词语,进而从词语入手去体会大禹“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如果朱老师在备课和上课中不明确到具体是哪些词语,不把教学的重音敲向这些词语,那么她的课堂很可能是面面俱到学生却无所得。为了达到自己设定的教学目标,朱老师运用了图片、视频、问题设计等多种教学策略去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在我看来,朱老师这节课的目标设计已经很明确了,可是在随后的评课环节中,何校长的点评又让我眼前一亮,那就是“千山万水”和“千辛万苦”到底要更加优化哪一个?两个词语都表现了大禹治水的辛苦,那么孩子在学习时更要侧重体会哪个词语呢?何校长以为“千山万水”是具象的,“千辛万苦”是抽象的,低年级的孩子更应该去理解什么叫“千山万水”,大禹可能会翻越哪些山?怎样翻越?会遇到哪些困难?大禹会渡过哪些水?夏季涉水会怎样?冬季呢?当学生对“千山万水”一词有了深入了解后,“千辛万苦”也就迎刃而解了。这比先讲解“千山万水”让学生体会大禹的辛苦,再讲解“千辛万苦”再让学生体会大禹的辛苦要高效的多。
都说成熟型教师的一句点拨往往会让年轻教师收益匪浅,如果我们年轻教师在备课上课中能像何校长这样去反复揣摩教学目标的设定、去揣摩高效地达到目标需要什么样的策略,那么学生习得的课堂将像鼓点敲出的节奏那样重点突出、轻重缓急了然于胸。
谈谈如何优化问题设计——兼评朱晓琳老师《大禹治水》一课的教学
今天再听朱老师的公开教学《大禹治水》,我觉得内心有一种幸福的感觉,对于学校的校长而言,最大的幸福莫过于看到学生进步,看到教师成长了。
朱老师的课让人觉得清新、自然,课堂节奏不疾不徐,收放自如,这是一位老师“课感”的成熟,有了上课的感觉,进入了游历课堂的状态,这是非常好的!
除了“课感”,朱老师在语文教学的技巧方面也有了很大进步。以下几点足以证明:
一、理解词语符合儿童认知规律。
低年级学生认知特点是形象思维强,抽象思维弱,记忆能力强,理解能力弱,所以低年级语文词语教学也要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重积累,轻理解。轻理解不是不指导理解,而是要找到适合儿童认知规律的有效的理解词语的方法。朱老师这节课中多次运用的指导学生理解词语的尝试就是一种适合的方法,我给它取个名字,叫“太极式理解”,就是在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或者说词语语境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予以巧妙点拨,让学生明了词语的意思,犹如太极中的四两拨千斤的功夫。如理解第一自然段“无家可归”一词,老师先让学生朗读想象“滔滔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到了房屋”的情景,想象农田被淹没、房屋被冲毁给老百姓的生活和生命财产造成的巨大的损失,然后,老师巧妙点拨:“滔滔洪水,使老百姓失去了房屋,失去了农田,没有房子住,没有田地种,只能四处流浪,靠乞讨度日,这就叫——”学生异口同声:“无家可归”。“无家可归”这个词语的含义以及所包含的情感悠然而现,可谓大道无形,不着痕迹而又水到渠成。
二、把握了语文教学的基本结构。
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这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从整堂课的教学来说,老师以“大禹为什么治水”“大禹怎样治水”“大禹治水的结果怎样”三个由学生生发的问题切入教学,整体上把握了文本的主脉,然后逐段阅读理解,层层推进,最后总体回顾故事,从整个故事中领悟大禹这样一位舍小家为大家的英雄形象。
从局部处理来看,对于段的教学朱老师依然很好的把握了这样的课堂基本结构。如教学第二自然段“大禹怎样治水”,老师首先出示一道填空“大禹先是_______,接着_______,最后_______。”,学生初读之后很快准确地把握了这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握了作者的思路,“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刘勰语)然后分别品读“如何吃尽千辛万苦察看地形”“如何带领百姓开山挖河”“最后将洪水引入大海”的,再整体朗读,体会人物的精神。
听朱老师的课,也引起了我对于我区本学期推出的课堂教学“三全”“五优化”研究与实践中“如何优化问题设计”的一点思考:
1、问题由学生生成。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围绕着自己提出的问题去阅读和探究,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利于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利于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初读课文的时候,老师就设计了学生读题质疑的环节,老师又以学生生成的“大禹为什么治水”“大禹怎样治水”“大禹治水的结果怎样”三个问题架构全文的教学,问题是“我们”提的,阅读当中当然更为主动地去探究,阅读的指向当然更加清晰明确,教学的效率当然有所提高。教学的问题从学生中生成,对于引导学生主动钻研文本,启动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是十分有益的。
2、问题从文眼中生成。
语文教学的问题设计一定是“语文的”,它不能离开语文的文本,不能离开语言文字。语文教学的问题设计,目的是“学习语文”,目的就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引领学生触摸语言文字。所以,语文教学的问题一定要从语言文字中来。一篇文章那么多语言文字,从哪些语言文字中来才合适呢?沙里淘金,寻找最有价值的语言文字。什么样的语言文字才是最有价值的?能够促进阅读效果的,能够带动整个章节、整篇文章阅读的语言文字是最有价值的,就是张庆老师讲的可以起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效果的语言文字。这样的语言文字就是“文眼”,文章的眼睛,学生透过它能够窥其全貌,能够探其本质。苏教版二年级上册《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是一首现代故事小诗,这首诗的眼睛在哪里?就在一个“送”字:谁送?为什么送?怎样送?送的结果怎样?围绕一个“送”字,我们能够了解故事的全部线索和情节;围绕一个“送”字,我们更能直逼诗歌的思想内核。第三小节学完,老师问:送蝈蝈,仅仅是为了送歌声吗?更是送什么?学生在前面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感悟到:送蝈蝈,是为了送歌声,更是为了送快乐,送爱心。
3、问题从互动中生成。
《大禹治水》第三自然段写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这种舍小家为大家,心中装着百姓,心中藏着大爱英雄主义情感是二年级学生很难体会到的。课堂上,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生成了一个很有价值的资源。老师问:“大禹在外治水13年,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为什么不回去呢?”学生回答:“大雨路过家门不回去,是因为他有急事要做?”老师很快意识到这个课堂生成的价值,老师连续追问:“是啊!他有急事啊!家里13年没有见面的老母亲在日日夜夜牵挂着他,期盼着他平安回来呀!13年没看到老人家了,还让她天天担心自己,思念自己,看看自己的老母亲,对大雨来说还有比这更急的是吗?”“家里辛劳的妻子啊,大禹13年没有回家,你又种地,又织布,上有老,下有小,多么不容易啊!进门问候一下妻子,帮他减轻的负担,就不是急事吗?”“可怜的儿子啊!十几岁了,父亲也不知道你长什么样呢!身体结实吗?个头是高是矮,是胖是瘦?看看自己十几年没有见过的儿子,这不是急事吗?”学生默默颔首,进入情景。老师进一步启发提问: “是啊,这些对大禹来说都是急事,但是他还有更急的是啊!一起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齐读)他更为什么事急啊?他更为谁急啊?”大禹心中装着天下百姓,舍小家为大家的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清晰地浮现在学生眼前。
执教的老师以课表述思想,表现成长,听课的老师在听课中思想,在听课中成长,“相约星期一”,生长思想,收获成长的地方。
谢谢朱晓琳老师!
何义田
二〇〇九年九月二十八日
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创设情境教学 杨赟
创设情境教学法这是通过朗读、讲解、音像等手段,展现出生动的场景、抒发强烈的情感来进行教学的方法。它要求教师首先创设出一种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教师自己首先进入该情境中,然后通过情绪的感染、移情作用,使学生也仿佛置身于该情境中,让他们暂时“变成”该情境中的某个角色、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接受情境,学生思考问题就必然与该情境中的节奏相吻合,思维也会更积极、主动、独立,才会产生创新的火花。语文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在朱老师的课上为了让学生理解“吃尽千山万水”,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的情景,让学生想象画面让学生说说大禹在那些情境下会怎样,这个设计很好,也说明老师是动了脑筋,创设了这样的情境,那怎样做会达到更好的效果呢?说几点与大家共同学习:(1)联系生活实际展现情境。让学生到生活中体验情趣、积累经验,此法适合于生活情趣较浓的文章教学。(2)利用实物、图片再现情境,让学生睹物思情、睹物思人进入情境。(3)角色扮演体会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描述、表演等活动,来再现与课文相关的情境,并利用角色效应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发现、琢磨、感悟。(4)锤炼语言描绘情境。这种方法适合于游记或其它写景文章的教学。教学时,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描绘,让学生“身临其境”。(5)播放音乐渲染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播放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音乐或歌曲,用来揭题激趣、总结点题、伴乐朗读渲染情境等。总之,教师所创设的情境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促使其主动、独立地
思考,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听朱老师的《大禹治水》有感
王江
之前就听过朱老师的课,当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上课是潇洒自如。
而今,再看她上课,多了几分睿智,几分成熟,几分洒脱。
对于优化教学目标,从数学老师的角度看,我觉得她还是做的很不错了,每一个环节的教学目标都很明确。
比如说:从一开始的复习读词语,到接下来的围绕“为什么大禹治水”“怎么样”“结果”出发,一环接一环,过度自然,有感情的朗读词语,感情读到位了,个人觉得,学生的体会自然也就深入了。
鸡蛋里挑个小小的骨头,对于朗读,我个人觉得,既然老师说学生读的不是很到位,那老师可以增加一个小小的环节,“想听朱老师读读这段话吗?”老师示范读,读完之后,学生再读。我清楚地记得于永正老师上《梅兰芳学艺》,就多次示范读书,效果很好。
以上只是我并不成熟的一孔之见!(王江)
课 堂 中 的 书 声 琅 琅———朱晓琳《大禹治水》听课反思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一直谨记在课堂中要书声琅琅;作为一名新时期的老师,更要牢记在课堂中渗透点滴的素质教育。
朱晓琳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很好的示范课,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台风很好,普通话标准清晰,赏心悦目。朱老师在课堂中,通过带有感情的朗读,让小朋友深刻的理解“滔滔”,“千山万水”,“千辛万苦”等词语。只是二年级的小朋友,却能朗读的如此之好,可见,朱老师在一年级的时候就已经付出了很多的辛苦培养这些孩子。这让我不禁想到了,作为一年级老师的我,也要课堂中更多的渗透朗读。虽然现在只是拼音学习,但也涉及到不少词语以及初步涉及到句子学习。在上面的一节课中,学到“大刀”,“小桥”,“流水”等词汇,威风凛凛的朗读“大刀”,在朗读“小桥流水”的时候能让老师和孩子都体验美好的画面,已经起到初步的成效,但是我想应该在以后的教学中能更多的渗透朗读以及素质教育的点点滴滴。
一、二年级的老师多多培养孩子,不仅能为孩子在中高年级的学习做好铺垫,更是在真正意义上体现作为北小这样的学校,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孩子。
《大禹治水》教案 篇17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51
《大禹治水》教学偶得
(许娜)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教学要使学生“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而对课文的背诵,显然对此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我以往的教学中,如果要求学生背诵,尤其是离学生很“遥远”的文字,孩子们就会表现出明显的畏难情绪,背诵的效率和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前一段在教学《大禹治水》一课时,我使用“激将法”来激学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师:学完了课文,老师有一种强烈的愿望,那就是把它背会,装在自己的脑子里,细细品味。可是文章比较长,我担心背不会,毕竟我不比你们,你们这“八九点钟的太阳”正是记忆力最强的时候。谁来帮帮我,怎样才能快速地把它背会。
生:可以一段一段地背。
生:要边背边想。请使用站内搜索引擎查找本课全部资料。本站(经纶)地址是:www.diyifanwen.com
生:如果背到哪个地方忘了,可以打开书多读几遍,加深印象。
……(他们竟然把平时我教给他们的方法一一反馈给我了!)
师:同学们给我提了很多好主意,在这儿谢谢大家了。不过,我听别人说,如果背书的时候和别人进行比赛,可以加快背诵的速度。你们愿和我比着背吗?我想这么长的文章,一定有同学被吓怕了,要打退堂鼓的吧。(今天我故意耍了一招,瞧他们中计了吧?——)
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没有一个愿意服输的!
在这堂平常的课上,我有两点与大家分享:①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比教给他们具体的学习方法可能更有效,何况很多时候我们要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可能他们早已知晓。比如背诵的方法,我不知道还能教他们什么“高招”,真要让我教,可能也只能是一些“陈词滥调”,如果我在课堂上把这些“方法”再重复一遍,那可真是“无效教学”,是在浪费学生的时间呀,更何况,我们教的那些方法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学生,他们有自己的“高招”呀。②学生的学习潜能是无穷的,课堂教学的效率取决于我们老师的方法。只要我们老师动脑筋,把学生的潜能激发出来,还愁“四十分钟”不够用吗?
请使用站内搜索引擎查找本课全部资料。本站(经纶)地址是:www.diyifanwen.com 本文转载自
《大禹治水》教案 篇18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抓住重点词语,深入理解课文,从而飞外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是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以学生为主体,同桌合作学习
2.抓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品读,感受大禹的无私奉献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树立奉献的意识。
教学重点:
深入体会大禹治水过程中的辛劳,从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感人事迹中,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语段的重点词句体会大禹是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回顾来训练孩子们归纳全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并教会孩子们在遇到“谁,干什么”这类课题时归纳全文大意的小窍门)
2.勾画课文如何评价大禹的句子。
3.发现课文分总的结构。
(设计意图:通过课后思考题及观察勾画句子的位置,来初步掌握文章结构)
二、精读指导: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为什么治水?
2.抓“淹没”、“倒塌”、“冲走”、“冲毁”、“四处逃荒”来理解洪水的凶猛、无情。
3.齐读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通过让孩子抓感受洪水凶猛的词语,教师渲染,学生再读从而深刻体会洪水无情而凶猛)
(二)学习二自然段
1.面对无情的洪水,禹在想什么?
2.除了大禹心系百姓之外,还有什么原因让他更坚定地投入治水之中?
理解:父亲鲧临死时叮嘱儿子:“一定要把洪水治好。”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人物心理活动,初步树立人物形象,从理解鲧的心系百姓转为大禹的心想百姓;重点理解“叮嘱”,引读“一定要把洪水治好”,把父亲的遗愿转为大禹的志向。)
(三)学习三自然段
1.勾画大禹用什么方法治水的句子,并与父亲鲧的治水方法进行比较,体会大禹科学治水。
2.抓“常常”、“天蒙蒙亮”、“长年”、“脚跟都烂了”、“只好”等词来体会大禹治水的艰辛。
(设计意图:着重由学生自读自悟,圈出重点词语,自己说说体会这样的方式来理解课文,体会大禹治水的艰辛,让人物形象逐渐高大、丰满)
(四)学习四自然段
1.两个句子对比,自己体会“才”、“仅仅”、“就”、“却顾不得”的意思。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汇报,练读
(设计意图:力图通过两个句子的对比,体会副词的作用,从中感受禹为了治水,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并学会一些简单的朗读批注。)
(四)学习五自然段
1.通过和第一自然段洪水来时的场景对照,想象洪水退去的景象。
2.理解“欣欣向荣”。
三、归纳小结:
1.为什么大禹是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板书回答问题)
2.全文都是称呼“禹”,为什么题目是“大禹”?
(设计意图:力图成功塑造大禹这一英雄形象。)
推荐阅读:《大禹治水》教案范文(精选15篇)《大禹治水》教案(精选17篇)《15大禹治水》教案(通用16篇)《大禹治水》教案(精选13篇)《大禹治水》教案(精选15篇)大禹治水教案(通用16篇)大禹治水教案《大禹治水》教案(通用13篇)
一、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6个字。 2.学习课文过程中自主积累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敬业精神。...
《大禹治水》教案(通用23篇)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小朋友,你们喜欢神话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神话故事中的英雄人物,他的名字就叫大禹。2.简介禹。(传说中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姒姓,是鲧的儿子。又称大禹、夏禹、戎禹。...
《大禹治水》教案(精选22篇)一、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6个字。 2.学习课文过程中自主积累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敬业精神。...
《15大禹治水》教案(精选4篇)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小朋友,你们喜欢神话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神话故事中的英雄人物,他的名字就叫大禹。2.简介禹。(传说中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姒姓,是鲧的儿子。又称大禹、夏禹、戎禹。...
《大禹治水》教案(精选20篇)一、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6个字。 2.学习课文过程中自主积累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敬业精神。...
《大禹治水》教案(精选23篇)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小朋友,你们喜欢神话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神话故事中的英雄人物,他的名字就叫大禹。2.简介禹。(传说中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姒姓,是鲧的儿子。又称大禹、夏禹、戎禹。...
大禹治水教案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你们喜欢神话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神话故事中的英雄人物,他的名字就叫大禹。 2.简介禹。(传说中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姒姓,是鲧的儿子。又称大禹、夏禹、戎禹。...
《识字6》教案(精选23篇)教案内容:教学要求:1、学会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认不写。认识1个偏旁。2、能有顺序地观察图画,认识图上描绘的事物。凭借图画理解本课词语。3、了解祖国大地一年四季的一些自然景观,体会祖国地域辽阔、物产丰富。...
《识字4》教学设计(精选22篇)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用词串形式识字的课文,围绕儿童在野外采集昆虫标本的内容,将一组词语组成韵语。课文配有图画,在图文对照中识字、朗读,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课文训练的重点是识字和写字。...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