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案(通用20篇)

初中数学教案(通用20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数学教案 1

一、课题

27.3 过三点的圆

二、教学目标

1.经历过一点、两点和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作圆的过程.

2.. 知道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画圆的方法

3.了解三角形的外接圆和外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经历过一点、两点和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作圆的过程.

难点:知道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画圆的方法.

四、教学手段

现代课堂教学手段

五、教学方法

学生自己探索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授

1.过已知一个点A画圆,并考虑这样的.圆有多少个?

2.过已知两个点A、B画圆,并考虑这样的圆有多少个?

3.过已知三个点A、B、C画圆,并考虑这样的圆有多少个?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索、思考、交流后,小组选派代表向全班学生展示本小组的探索成果,在展示后,接受其他学生的质疑.

得出结论:过一点可以画无数个圆;过两点也可以画无数个圆;这些圆的圆心都在连结这两点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经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可以画一个圆,并且这样的圆只有一个.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给出三角形外接圆的概念:经过三角形三个顶点可以作一个圆,这个圆叫作三角形的外接圆,外接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

例:画已知三角形的外接圆.

让学生探索课本习题1.

一起探究

八年级(一)班的学生为老区的小朋友捐款500元,准备为他们购买甲、乙 两种图书共12套.已知甲种图书每套45元,乙种图书每套40元.这些钱最多能买甲种图书多少套?

分析:带领学生完成课本的表格,并完成2、3 问题,使学生清楚通过列表可以更好的分析题目,对于情景较为复杂的问题情景可采用这种分析方法解题.另外通过此题,使学生认识到:在应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时,当求出不等式的解集后,还要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确定问题的解.

(二)、小结

七、练习设计

P15习题2、3

八、教学后记

后备练习:

1. 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 ,则这个三角形的外接圆面积等于 .

2. 如图,有A, ,C三个居民小区的位置成三角形,现决定在三个小区之间修建一个购物超市,使超市到三个小区的距离相等,则超市应建在( )

A.在AC,BC两边高线的交点处

B.在AC,BC两边中线的交点处

C.在AC,BC两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处

D.在A,B两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处

初中数学教案 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掌握实数的分类,会准确判断一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

2、使学生能了解实数绝对值的意义。

3、使学生能了解数轴上的点具有一一对应关系。

4、由实数的分类,渗透数学分类的思想。

5、由实数与数轴的一一对应,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分析

重点:无理数及实数的概念。

难点:有理数与无理数的区别,点与数的一一对应。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有理数?

2、有理数可以如何分类?

(按定义分与按大小分。)

二、新授

1、无理数定义: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判断: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

2、实数的定义:有理数与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3、按课本中列表,将各数间的联系介绍一下。

除了按定义还能按大小写出列表。

4、实数的相反数:

5、实数的绝对值:

6、实数的运算

讲解例1,加上(3)若|x|=π(4)若|x-1|= ,那么x的值是多少?

例2,判断题:

(1)任何实数的偶次幂是正实数。( )

(2)在实数范围内,若| x|=|y|则x=y。( )

(3)0是最小的`实数。( )

(4)0是绝对值最小的实数。( )

解:略

三、练习

P148 练习:3、4、5、6。

四、小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实数,请同学们首先要清楚,实数是如何定义的,它与有理数是怎样的关系,二是对实数两种不同的分类要清楚。

2、要对应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定义及运算律和运算性质,来理解在实数中的运用。

五、作业

1、P150 习题A:3。

2、基础训练:同步练习1。

初中数学教案 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单项式及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能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会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在经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中,发展符号感;

2.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和合作交流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丰富多彩的现实情景,让学生经历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在解决问题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增长“用数学”的信心.

2.通过用含字母的式子描述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认识到它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数学工具之一。

教学重、难点:

重点:单项式及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

难点:单项式次数的概念;单项式的书写格式及注意点。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式

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学生自主探究现实情景中用字母表示数的问题,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找出材料中个体的共同点,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抽象、概括单项式及相关的概念.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一张奔驰在青藏铁路线上的列车照片,并配上歌曲《天路》,边欣赏边向学生介绍青藏铁路所创造的历史之最。

情境问题:

青藏铁路西线上,在格尔木到拉萨之间有一段很长的冻土地段。列车在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是100千米/时,在非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可以达到120千米/时,请根据这些数据回答:列车在冻土地段行驶时,2小时能行驶多少千米?3小时呢?t小时呢?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出发,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青藏铁路的伟大成就,激发

爱国主义情感,得到一次情感教育。

解:根据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路程=速度×时间

2小时行驶的路程是:100×2=200(千米)

3小时行驶的路程是:100×3=300(千米)

t小时行驶的路程是:100×t=100t(千米)

注意:在含有字母的式子中若出现乘号,通常将乘号写作“ · ”或省略不写。

如:100×a可以写成100a或100a。

代数式:用基本的运算符号(运算包括加、减、乘除、乘方等)把数和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起来的式子。

代数式可以简明地表示数量和数量的关系,本节我们就来学习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类代数式整式。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路程=速度×时间出发,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让学生历一个从一般到特殊再到一般的认识过程,发展学生的认知观念。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探究

思考:用含字母的式子填空(独立完成),并观察列出的式子有什么共同特点(小组可交流讨论)。

1、边长为a的正方体的表面积是__,体积是__.

2、铅笔的单价是x元,圆珠笔的单价是铅笔的2.5倍,则圆珠笔的单价是___元。

3、一辆汽车的速度是v千米∕小时,它t小时行驶的路程为__千米。

4、数n的相反数是__。

解:(1)6a2、 a3 (2)2.5x (3) vt (4)-n

思考: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6a 2=6·a·a a3=a·a·a 2.5x=2.5·x vt=v·t -n=-1·n

单项式:数与字母、字母与字母的乘积。

注意: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设计意图:从熟悉的实际背景出发,充分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发现、自己描述,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获得数学猜想和数学经验,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和探究欲,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火眼金睛

下列各代数式中哪些是单项式哪些不是?

(1)a (2) 0 (3) a2

(4) 6a (5)3a+2b (6)xy2

设计意图:加强学生对不同形式的单项式的直观认识。

解剖单项式

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

如:-3x的系数是 ,-ab的系数是 , 的系数是 。

次数:一个单项式中的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

如:-3x的次数是 ,ab的次数是 。

小试身手

单项式 2a 2 -1.2h xy2 -t2 -32x2y

系数

次数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对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是否理解,找出存在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巩固概念。

单项式的注意点:

(1)数与字母相乘时,数应写在字母的___,且乘号可_________;

(2)带分数作为系数时,应改写成_______的形式;

(3)式子中若出现相除时,应把除号写成____的形式;

(4)把“1”或“-1”作为项的系数时,“1”可以__不写。

行家看门道

①1x ②-1x

③a×3 ④a÷2

⑤ ⑥m的系数为1,次数为0

⑦ 的系数为2,次数为2

设计意图:单项式的书写和表示有其特有的格式和注意点,通过以上两个题目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注意点。

三、例题讲解,巩固新知

例1:用单项式填空,并指出它们的系数和次数:

(1)每包书有12册,n包书有 册;

(2)底边长为a,高为h的三角形的面积 ;

(3)一个长方体的长和宽都是a,高是h,它的体积是 ;

(4)一台电视机原价a元,现按原价的9折出售,这台电视机现在的售价

为 元;

(5)一个长方形的长0.9,宽是a,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

解:(1)12n,它的系数是12,次数是1

(2) ,它的系数是 , 次数是2;

(3)a2h,它的系数是1,次数是3;

(4)0.9a,它的系数是0.9,次数是1;

(5)0.9a,它的系数是0.9,次数是1。

设计意图:学生能用单项式表示简单的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进一步巩固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概念。

试一试

你还能赋予0.9a一个含义吗?

设计意图:同一个式子可以表示不同的含义,通过这个例子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式子更具有一般性,而且发散学生思维。

大胆尝试

写出一个单项式,使它的系数是2,次数是3.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体验,为不同程度的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拓展提高

尝试应用

用单项式填空,并指出它们的系数和次数:

(1)全校学生总数是x,其中女生占总数48%,则女生人数是 ,男生人数是 ;

(2)一辆长途汽车从杨柳村出发,3小时后到达相距s千米的溪河镇,这辆长途汽车的平均速度是 ;

(3)产量由m千克增长10%,就达到 千克;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单项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掌握单项式及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

能力提升

1、已知-xay是关于x、y的`三次单项式,那么a= ,b= .

2、若-ax2yb+1是关于x、y的五次单项式,且系数为-3,则a= ,b= .

设计意图:照顾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体会跳一跳、摘桃子的乐趣。

五、小结:

本节课你感受到了吗?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本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1、单项式的概念: 数与字母、字母与字母的乘积。

2、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概念。

系数:单项中的数字因数;

次数:单项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

3、会用单项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注意列式时式子要规范书写。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和反思,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激励学生,使学生相信自己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进步,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结束寄语

悟性的高低取决于有无悟“心”,其实,人与人的差别就在于你是否去思考,去发现!

设计意图:这是对学生的激励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期盼,可以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六、板书设计

2.1 整式

单项式概念 探究 例1 多

单项式的系数概念 观察交流 尝试应用 媒

单项式的次数概念 能力提升 体

七、作业:

1.作业本(必做)。

2. 请下面图片设计一个故事情境,要求其中包含的数量关系能够用单项式表示,并且指出它们的系数和次数(选做)。

设计意图:布置分层作业,既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让学生自行编题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可以改变一味由教师出题的形式,活跃学生思维,使学生能够透彻理解知识,同时培养同学之间的竞争意识。

八、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研究整式的起始课,它是进一步学习多项式的基础,因此对单项式有关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将直接影响到后续学习。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要加强直观性,即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感知材料,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认识概念,同时也要注重分析,亦即在剖析单项式结构时,借助反例练习,抓住概念易混淆处和判断易出错处,强化认识,帮助学生理解单项式系数、次数,为进一步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针对七年级学生学习热情高,但观察、分析、认识问题能力较弱的特点,教学时将提供大量感性材料,以启发引导为主,同时辅之以讨论、练习、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并逐步培养起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为进一步学习同类项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数学教案 4

教学目标

1.经历不同的拼图方法验证公式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加深对因式分解、整式运算、面积等的认识。

2.通过验证过程中数与形的结合,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数学知识之间内在联系,每一部分知识并不是孤立的。

3.通过丰富有趣的拼图活动,经历观察、比较、拼图、计算、推理交流等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和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的能力,获得一些研究问题与合作交流方法与经验。

4.通过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进数学学习的信心。通过丰富有趣拼的图活动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重点

1.通过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加深对因式分解、整式运算、面积等的认识。

2.通过拼图验证公式的过程,使学习获得一些研究问题与合作交流的方法与经验。

难点

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验证公式

教学方法

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课型新授课教具投影仪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情景设置:

你已知道的'关于验证公式的拼图方法有哪些?(教师在此给予学生独立思考和讨论的时间,让学生回想前面拼图。)

新课讲解:

把几个图形拼成一个新的图形,再通过图形面积的计算,常常可以得到一些有用的式子。美国例题的拼法及相关公式

提问:还能通过怎样拼图来解决以下问题

(1)任意选取若干块这样的硬纸片,尝试拼成一个长方形,计算它的面积,并写出相应的等式;

(2)任意写出一个关于a、b的二次三项式,如a2+4ab+3b2

试用拼一个长方形的方法,把这个二次三项式因式分解。

这个问题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讨论和拼图,教师在这要引导适度,不要限制学生思维,同时鼓励学生在拼图过程中进行交流合作

了解学生拼图的情况及利用自己的拼图验证的情况。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及时指导,并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拼图及让学生讲解验证公式的方法,并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状况给予适当的引导,引导学生整理结论。

小结:

从这节课中你有哪些收获?

(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只要是学生的感受和想法,教师要多鼓励、多肯定。最后,教师要对学生所说的进行全面的总结。)

学生回答

a(b+c+d)=ab+ac+ad

(a+b)(c+d)=ac+ad+bc+bd

(a+b)2=a2+2ab+b2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硬纸板制作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拼图、思考、交流经验,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适当引导。

作业

图3-9,提问:左图是一个正六边形,它经过怎样的平移能得到右图?谁到黑板做做看?

小组讨论,派代表到台上给大家讲解。

气氛要热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掘他们的想象力。

畅所欲言,互相补充。

课堂小结: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启发学生在我们周围寻找平移的例子。

课堂练习:

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完成。

例子一定要和大家接触紧密、典型。

答案不惟一,对于每种答案,教师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六、教学反思:

本节的内容并不是很复杂,借助多媒体进行直观、形象,内容贴近生活,学生兴致较高,课堂气氛活跃,参与意识较强,学生一般都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美学思想,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初中数学教案 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理解的意义,掌握的三要素;

2.使学生学会由上的已知点说出它所表示的数,能将有理数用上的点表示出来;

3.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正确掌握画法和用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难点:正确理解有理数与上点的对应关系.

课堂教学过程 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小学里曾用“射线”上的点来表示数,你能在射线上表示出1和2吗?

2.用“射线”能不能表示有理数?为什么?

3.你认为把“射线”做怎样的改动,才能用来表示有理数呢?

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

让学生观察挂图——放大的温度计,同时教师给予语言指导:利用温度计可以测量温度,在温度计上有刻度,刻度上标有读数,根据温度计的液面的不同位置就可以读出不同的数,从而得到所测的温度.在0上10个刻度,表示10℃;在0下5个刻度,表示-5℃.

与温度计类似,我们也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出刻度,标上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零.具体方法如下(边说边画):

1.画一条水平的直线,在这条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通常取适中的位置,如果所需的都是正数,也可偏向左边)用这点表示0(相当于温度计上的0℃);

2.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箭头所指的方向),那么从原点向左为负方向(相当于温度计上0℃以上为正,0℃以下为负);

3.选取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在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从原点向左,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

提问:我们能不能用这条直线表示任何有理数?(可列举几个数)

在此基础上,给出的定义,即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

进而提问学生:在上,已知一点P表示数-5,如果上的原点不选在原来位置,而改选在另一位置,那么P对应的数是否还是-5?如果单位长度改变呢?如果直线的正方向改变呢?

通过上述提问,向学生指出: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缺一不可.

三、运用举例 变式练习

例1 画一个,并在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例2 指出上A,B,C,D,E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课堂练习

示出来.

2.说出下面上A,B,C,D,O,M各点表示什么数?

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正有理数可用原点右边的点表示,负有理数可用原点左边的点表示,零用原点表示.

四、小结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后指出: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使数和直线上的点建立了对应关系,它揭示了数和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我们研究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

本节课要求同学们能掌握的三要素,正确地画出,在此还要提醒同学们,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上的点来表示,但是反过来不成立,即上的点并不是都表示有理数,至于上的哪些点不能表示有理数,这个问题以后再研究.

五、作业

1.在下面上:

(1)分别指出表示-2,3,-4,0,1各数的点.

(2)A,H,D,E,O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2.在下面上,A,B,C,D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3.下列各小题先分别画出,然后在上画出表示大括号内的一组数的点:

(1){-5,2,-1,-3,0}; (2){-4,2.5,-1.5,3.5};

初中数学教案 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运用运算律探究去括号法则,并且利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类比带有括号的有理数的运算,发现去括号时的符号变化的规律,归纳出去括号法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去括号法则,准确应用法则将整式化简.

2.难点: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变号容易产生错误.

3.关键:准确理解去括号法则.

教具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新授

利用合并同类项可以把一个多项式化简,在实际问题中,往往列出的式子含有括号,那么该怎样化简呢?

现在我们来看本章引言中的问题(3):

在格尔木到拉萨路段,如果列车通过冻土地段要t小时,那么它通过非冻土地段的.时间为(t-0.5)小时,于是,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00t千米,非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20(t-0.5)千米,因此,这段铁路全长为

100t+120(t-0.5)千米①

冻土地段与非冻土地段相差

100t-120(t-0.5)千米②

上面的式子①、②都带有括号,它们应如何化简?

思路点拨:教师引导,启发学生类比数的运算,利用分配律.学生练习、交流后,教师归纳:

利用分配律,可以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得:

100t+120(t-0.5)=100t+120t+120×(-0.5)=220t-60

100t-120(t-0.5)=100t-120t-120×(-0.5)=-20t+60

我们知道,化简带有括号的整式,首先应先去括号.

上面两式去括号部分变形分别为:

+120(t-0.5)=+120t-60③

-120(t-0.5)=-120+60④

比较③、④两式,你能发现去括号时符号变化的规律吗?

思路点拨:鼓励学生通过观察,试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去括号法则,然后教师板书(或用屏幕)展示: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特别地,+(x-3)与-(x-3)可以分别看作1与-1分别乘(x-3).

利用分配律,可以将式子中的括号去掉,得:

+(x-3)=x-3(括号没了,括号内的每一项都没有变号)

-(x-3)=-x+3(括号没了,括号内的每一项都改变了符号)

去括号规律要准确理解,去括号应对括号的每一项的符号都予考虑,做到要变都变;要不变,则谁也不变;另外,括号内原有几项去掉括号后仍有几项.

二、范例学习

例1.化简下列各式:

(1)8a+2b+(5a-b);(2)(5a-3b)-3(a2-2b).

思路点拨:讲解时,先让学生判定是哪种类型的去括号,去括号后,要不要变号,括号内的每一项原来是什么符号?去括号时,要同时去掉括号前的符号.为了防止错误,题(2)中-3(a2-2b),先把3乘到括号内,然后再去括号.

解答过程按课本,可由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例2.两船从同一港口同时出发反向而行,甲船顺水,乙船逆水,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都是50千米/时,水流速度是a千米/时.

(1)2小时后两船相距多远?

(2)2小时后甲船比乙船多航行多少千米?

教师操作投影仪,展示例2,学生思考、小组交流,寻求解答思路.

思路点拨:根据船顺水航行的速度=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流速度,船逆水航行速度=船在静水中行驶速度-水流速度.因此,甲船速度为(50+a)千米/时,乙船速度为(50-a)千米/时,2小时后,甲船行程为2(50+a)千米,乙船行程为(50-a)千米.两船从同一洪口同时出发反向而行,所以两船相距等于甲、乙两船行程之和.

解答过程按课本.

去括号时强调:括号内每一项都要乘以2,括号前是负因数时,去掉括号后,括号内每一项都要变号.为了防止出错,可以先用分配律将数字2与括号内的各项相乘,然后再去括号,熟练后,再省去这一步,直接去括号.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练习1、2题.

2.计算:5xy2-[3xy2-(4xy2-2x2y)]+2x2y-xy2.[5xy2]

思路点拨:一般地,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

四、课堂小结

去括号是代数式变形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去括号时,特别是括号前面是“-”号时,括号连同括号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去括号规律可以简单记为“-”变“+”不变,要变全都变.当括号前带有数字因数时,这个数字要乘以括号内的每一项,切勿漏乘某些项.

五、作业布置

1.课本习题2.2练习(1)(2)

2.某货运公司要用若干辆汽车运送一批货物。如果每辆拉6吨,则剩余15吨;如果每辆拉8吨,则差5吨才能将汽车全部装满。问运送这批货物的汽车多少量?

3.小明步行由A地去B地,若每小时走6千米,则比规定时间迟到1小时;若每小时走8千米,则比规定时间早到0.5小时。求A、B两地之间的距离。

教师按顺序出示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用实物投影展示部分学而生练习。

教师关注:

1.学生在计算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2.x系数为分数时,可用乘的办法,化系数为1。

3.用实物投影展示学困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鼓励。

巩固“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反馈学生对解方程步骤的掌握情况和可能出现的计算错误。

2、3题的重点是在新情境中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

活动五

提问1:今天我们学习了解方程的那种变形?它有什么作用、应注意什么?

提问2:本节课重点利用了什么相等关系,来列的方程?

教师组织学生就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小结。

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回答交流,相互完善补充。

教师关注:学生能否提炼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如果不能,教师则提出具体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交流。

引导学生对本节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和梳理,以便于学生掌握和运用。

布置作业:

内容(带计算器的同学跟着操作、练习)

4、结合问题2,你先猜想,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应该是?

5、阅读P36,并动手做做

三、新知应用

1、计算

1)、18—6÷(—2)×2)11+(—22)—3×(—11)

3)(—0.1)÷×(—100)

2、师生小结

四、回顾与反思

请你回顾本节课所学习的主要内容

3页

五、自我检测

1、选择题

1)若两个有理数的和与它们的积都是正数,则这两个数( )

A.都是正数B.是符号相同的非零数C.都是负数D.都是非负数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负数没有倒数B.正数的倒数比自身小

C.任何有理数都有倒数D.-1的倒数是-1

3)关于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0有相反数B.0有绝对值

C.0有倒数D.0是绝对值和相反数都相等的数

4)下列运算结果不一定为负数的是( )

A.异号两数相乘B.异号两数相除

C.异号两数相加D.奇数个负因数的乘积

5)下列运算有错误的是( )

A.÷(-3)=3×(-3)B.

C.8-(-2)=8+2D.2-7=(+2)+(-7)

6)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B.0-2=-2;C.;D.(-2)÷(-4)=2

2、计算

1)6—(—12)÷(—3)2)3×(—4)+(—28)÷7

3)(—48)÷8—(—25)×(—6)4)

六、作业

1、P39第7题(4、5、7、8)、第8题

2、选做题:P39第10、11、12、1314、15题

初中数学教案 15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代数和的概念.

2.理解:有理数加减法可以互相转化.

3.应用:会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计算的`准确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一切加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继续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学习了本节课就知道一切加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体现了数学的统一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采用尝试指导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每一环节,设置一定题目进行巩固练习,步步为营,分散难点,解决关键问题.

2.学生写法:练习→寻找简单的一般性的方法→练习巩固.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把加减混合运算算式理解为加法算式.

2.难点:把省略括号和的形式直接按有理数加法进行计算.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或电脑、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练习讨论,总结归纳加减混合运算的一般步骤,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练习反馈.

七、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同学们学得都很好!请同学们看以下题目:

-9+(+6);(-11)-7.

师:(1)读出这两个算式.

(2)“+、-”读作什么?是哪种符号?

“+、-”又读作什么?是什么符号?

学生活动: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师继续提问:(1)这两个题目运算结果是多少?

(2)(-11)-7这题你根据什么运算法则计算的?

学生活动:口答以上两题(教师订正).

师小结:减法往往通过转化成加法后来运算.

【教法说明】为了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必须先对有理数加法,特别是有理数减法的题目进行复习,为进一步学习加减混合运算奠定基础.这里特别指出“+、-”有时表示性质符号,有时是运算符号,为在混合运算时省略加号、括号时做必要的准备工作.

初中数学教案 16

教学目标:

1、明白生活中存在着无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能举例说明;

2、能体会引进负数的必要性和意义,建立正数和负数的数感。

重点:

通过列举现实世界中的“相反意义的量”的例子来引进正数和负数,要求学生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意义,为以后通过实例引进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加法和乘法法则打基础。

难点:

对负数的意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知识导向:本节课是一个从小学过渡的知识点,主要是要抓紧在数范围上扩充,对引进“负数”这一概念的必要性及意义的理解。

二、新课拆析:1、回顾小学中有关数的范围及数的分类,指出小学中的“数”是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产生发展起来的.。如:0,1,2,3,…

2、能让学生举例出更多的有关生活中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能发现事物之间存在的对立面。

如:汽车向东行驶3千米和向西行驶2千米

温度是零上10°C和零下5°C;收入500元和支出237元;水位升高1.2米和下降0.7米; 3、上面所列举的表示相反意义量,我们也许就会发现:如果只用原来所学过的数很难区分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一般地,对于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可把其中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正的,用过去学过的数表示;把与它意义相反的量规定为负的,用过去学过的数(零除外)前面放上一个“—”号来表示。

如:在表示温度时,通常规定零上为“正”,零下为“负”即零上10°C表示为10°C,零下5°C表示为-5°C概括:我们把这一种新数,叫做负数,如:-3,-45,…过去学过的那些数(零除外)叫做正数,如:1,2.2…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例:下面各数中,哪些数是正数,哪些数是负数,1,2.3,-5.5,68,-,0,-11,+123,…

三、阶梯训练:P18练习:1,2,3,4。

四、知识小结:

从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中,应能从数的角度来区分小学与初中的异同点,通过运用发现相反意义量,能理解引进“负数”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五、作业巩固:

1、每个同学分别举出5个生活中表示相反意义量的的例子;并用正、负数来表示;

2、分别举出几个正数与负数(最少6个)。 3、P20习题2.1:1题。

初中数学教案 1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并能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及运算能力。

重点:有理数加法运算律及其运用。

重点:灵活运用运算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小学时已学过的加法运算律有哪几条?

2、猜一猜:在有理数的加法中,这两条运算律仍然适用吗?

3、(1)计算30+(-20)=__________=______,-20+30=___________=_____;

(2)[8+(-5)]+(-4)=_______=______, 8+[(-5)+(-4)]=_______=______。

二、讲授新课

教师:你会用文字表述加法的两条运算律吗?你会用字母表示加法的这两条运算律吗?

(学生回答省略)

师生共同归纳: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即:a+b=b+a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即(a+b)+c=a+(b+c)

讲解例3

教师:例3中是怎样使计算简化的?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请两位同学起来回答)

三、巩固知识

教师:例4中用了两种方法,比较两种解法,哪种方法比较好?解法2中使用了哪些运算律?

师生共同得出:解法2比较好,因为它的`运算量比较小。解法2中使用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四、总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有理数加法运算律及其运用,主要用到的思想方法是类比思想,需要注意的是: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与小学学习的运算律相同,运用加法运算律的目的为了简化运算。解题技巧是将正数分别相加,再把负数分别相加,然后再把它们的和相加。

五、布置作业

初中数学教案 18

【教学目标】

1.熟练有理数乘法法则;

2.探索运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对话探索设计】

〖探索1

你知道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吗?你会用字母表示它们吗?在有理数范围内,它们仍然成立吗?

〖阅读理解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见P40)

〖探索2

下列计算若按顺序依次相乘怎样算? 用运算律为什么能简化运算?

(1)252004 (2) - 1999

〖探索3

运用运算律真的能节省时间吗?分两个大组,比一比:

计算(-198)

〖练习1

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简化运算:

(1)1999125 (2) -1097

〖探索4

1.每千克大米1.60元,第一天购进3590千克,第二天又购进6410千克,两天一共要付多少钱?你知道这道题有哪两种算法吗?哪一种简便?

2.如右图,你会用两种方法求长方形ABCD的面积吗?

〖例题学习

P41.例5

〖作业

P41.练习

〖补充作业

1.计算(注意运用分配律简化运算):

(1)-6(100-); (2)(-12).

(2)2(-3)4(-5)(-6)789(-10);

(3) 2(-3)4(-5)(-6)0789(-10);

4.下列各式的积(幂)是正的还是负的?为什么?

(1)(-3)(-3)(-3)(-3)(-3).

5.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简化运算:

(1)-98(-0.6); (2)-1999(-)()

【补充练习】

1.某地气象统计资料表明,高度每增加,气温就降低大约.现在地面气温是,则在的'高空的气温是多少?

2.运用分配律化简下列的式子:

(1)例3x+9x+x (2)13x-20x+5x;

=(3+9+1)x

=13x;

(3)12-9 (4)-z-7z-8z.

初中数学教案 19

学习目标:

1、理解加减法统一成加法运算的意义.

2、会将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转化为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学习重点、难点:

有理数加减法统一成加法运算

教学方法:

讲练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一架飞机作特技表演,起飞后的高度变化如下表:

高度的变化上升4.5千米下降3.2千米上升1.1千米下降1.4千米

记作+4.5千米—3.2千米+1.1千米—1.4千米

请你们想一想,并和同伴一起交流,算算此时飞机比起飞点高了千米.

2、你是怎么算出来的,方法是

二、探究新知

1、现在我们来研究(—20)+(+3)—(—5)—(+7),该怎么计算呢?还是先自己独立动动手吧!

2、怎么样,计算出来了吗,是怎样计算的,与同伴交流交流,师巡视指导.

3、师生共同归纳:遇到一个式子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第一步应该先把减法转化为 .再把加号记在脑子里,省略不写

如:(-20)+(+3)-(-5)-(+7)有加法也有减法

=(-20)+(+3)+(+5)+(-7)先把减法转化为加法

=-20+3+5-7再把加号记在脑子里,省略不写

可以读作:“负20、正3、正5、负7的”或者“负20加3加5减7”.

4、师生完整写出解题过程

三、解决问题

1、解决引例中的问题,再比较前面的方法,你的感觉是

2、例题:计算-4.4-(-4)-(+2)+(-2)+12.4

3、练习:计算1)(—7)—(+5)+(—4)—(—10)

四、巩固

1、小结: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2、P241、2

3、计算

1)27—18+(—7)—322)

五、作业

1、P2552、P26第8题、14题

初中数学教案 20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掌握实数的分类,会准确判断一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

2、使学生能了解实数绝对值的意义。

3、使学生能了解数轴上的点具有一一对应关系。

4、由实数的分类,渗透数学分类的思想。

5、由实数与数轴的一一对应,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分析

重点:无理数及实数的`概念。

难点:有理数与无理数的区别,点与数的一一对应。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有理数?

2、有理数可以如何分类?

(按定义分与按大小分。)

二、新授

1、无理数定义: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判断: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

2、实数的定义:有理数与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3、按课本中列表,将各数间的联系介绍一下。

除了按定义还能按大小写出列表。

4、实数的相反数:

5、实数的绝对值:

6、实数的运算

讲解例1,加上(3)若|x|=π(4)若|x-1|= ,那么x的值是多少?

例2,判断题:

(1)任何实数的偶次幂是正实数。( )

(2)在实数范围内,若| x|=|y|则x=y。( )

(3)0是最小的实数。( )

(4)0是绝对值最小的实数。( )

解:略

三、练习

P148 练习:3、4、5、6。

四、小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实数,请同学们首先要清楚,实数是如何定义的,它与有理数是怎样的关系,二是对实数两种不同的分类要清楚。

2、要对应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定义及运算律和运算性质,来理解在实数中的运用。

五、作业

1、P150 习题A:3。

2、基础训练:同步练习1。

【初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初中数学教案08-12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案07-17

角初中数学教案12-30

初中数学教案--实数09-29

初中数学教案:矩形01-01

初中数学教案《圆》03-05

【推荐】初中数学教案11-16

【精】初中数学教案11-21

【热门】初中数学教案11-18

初中数学教案【热】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