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通用20篇)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通用20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

教学内容:苏教版的例题,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 经历对客厅全景观察的过程,体会比较长短,高矮是生活中的数学。

2、 联系生活实际认识长短、高矮的含义,了解长短、高矮是比较的结果。初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学会比较的方法。用自己的语言较完整、正确地叙述比较的结果。

3、 初步运用简单的推理、判断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请一个小朋友上台和教师比身高,请学生说一说比的结果。(说明:高和矮是比较的结果,长和短也是比较的结果,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到小红家去作客,我们一起找一找,比一比物体的长短和高矮,好吗?)揭示课题。

二、 联系生活比一比。

1、 通过观察、比较,初步感知长短、高矮。

(1)、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从左往右或从上往下观察主题图,说说客厅里有些什么东西。

(2)、指导学生比较两根吸管,两件衣服的长短,比较饮料瓶、玻璃杯的高矮。

(3)、同桌交流比较的结果,相互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为全班交流做准备。

(4)、交流反馈,说说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重点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比较两盆花草的高矮,通过学生间的相互汇报交流体会比较的方法,感受长短、高矮都是比较的结果。

(5)、以吸管为例,引导学生用谁与谁比长(高)或谁与谁比短(矮)表述两个物体比较的结果,其余3幅图请学生在四人小组内相互说一说,再指名回答。

2、 通过开放性地找一找,比一比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比长短,高矮的方法。

(1)、提问:图中哪些物体之间还可以比一比长短与高矮?

(2)、组织小朋友先在小组内交流讲座,教师巡视指导,搜集讨论信息,以便有目的地指导交流。

(3)、要求小组内推选代表交流找到的比较物体,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以不同的方式表述比较的.结果。如桌子高,板凳矮;桌子比板凳矮;桌子比板凳高;板凳比桌子矮等等。

3、 组织讨论,加深学生对长短、高矮是比较结果的认识。出示一枝铅笔,组织学生讨论这枝铅笔是长还是短。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没有比较就没有长短、高矮之分。

三、 综合运用,发慌学生的比较意识。

1、想想做做例1例3,课堂活动13,练习八1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认识1120各数

2、认识感悟10个一是10

4、 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

5、 会读1120各数

6、 理解个位,十位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个一是0

2、理解个位十位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出示图,你看到了什麽?

初步认识11-20

二、新授

1、 学生那10根小棒,捆在一起,问:这捆小棒有多少跟?

10跟小棒叫做一个十

齐读:10个一是十,一个十就是10个一

2、 教学例1

(1) 学生数12、13根小棒

(2) 捆小棒

怎样捆才能看出是多少根小棒呢?

学生操作

(3) 写12

(4) 认识数位

出示计数器

1捆小棒是10根,就是一个十,在十位上拨一个珠子

这个珠子表示多少?

还有几跟没有捆?怎样在计数器上表示?学生操作

个位的2表示什麽?合起来是多少?

读12

根据小棒写算是10+2=12

(5) 同理教13

3、 教学例3

(1) 学生拿15、18根小棒,并捆一捆

(2) 在计数器上画

(3(spc是什么意思?spc即统计过程控制(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是一种借助数理统计方法的过程控制工具。)) 问:十位,个位上的珠子表示什麽?

(4) 写15、18

(5) 填算式

(6) 观察计数器图,你发现了什麽?小组讨论

老师:从右起,1

2、 67页2、3

练习八1

课后记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4

教学内容:

快乐的午餐(比多少)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数一数、比一比、画一画的活动中,直观认识两个数量(10以内)间的相等与不等关系。

2、能力目标:结合动手操作活动,能够清楚地表达出谁和谁同样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积累一一对应的活动经验。

3、情感目标:继续学习并养成认真倾听,有序操作,大胆表达的习惯。

教学重点:

能够清楚地表达出谁和谁同样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教学难点:

结合动手操作活动,积累一一对应的活动经验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主题图:一群小松鼠高高兴兴地来到了动物餐厅,准备美餐一顿,爱动脑筋的.小松鼠发现了好多数学问题,我们一起去看看。板书:快乐的午餐

二、操作感知,感悟“一一对应”

1、让学生动手操作,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多少

①盘子够吗?学生说出后,你是怎么知道的?6和6一样多。要比较物体的多少可以数数;也可以一个对一个的进行比较。老师这里有松鼠和盘子图,我们一起来摆一摆,看看盘子到底够吗?一只松鼠要发一个盘子,那我们就把一个盘子对着一只松鼠摆,一个对着一个。

②勺子够吗?餐厅里的勺子够吗?我们一起来摆一摆。指名学生摆一摆。

③杯子够吗?有了盘子勺子,还要给每只小松鼠准备杯子,餐厅里的杯子够吗?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先读一读小动物说的话,然后小组演一演,借助学具摆一摆,最后全班交流

2、看图让学生说一说哪个最多、那个最少。理解“多少、同样多、最多、最少”的含义。

三、练习反馈,强化思维

1、拍手游戏,前后呼应。

如:师拍3下,你和我一样多。生相应拍手3下。

师拍4下,你比我多。生相应拍手5下。(指名说)

师拍4下,你比我少。生相应拍手3下。(指名说)

2、画一画。完成教材“练一练”的、26页例题及做一做,练习三做一做让学生说出减法算式的含义

2.出示课件1,动态显示:荷叶上原来有4只青蛙,“扑通”跳到水里1只。草地上原来有4只羊,一会儿跑走2只,草地上还剩下几只羊?

学生说说题意,再列式,交流算法。

3.出示课件2,学生说图意:1、架上原来有4只丝瓜,摘下2只,架上还有几只?2、消防池里有5把铁楸然后学生列式完成,小组交流订正。

4.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5只纸鹤,你能用这5只纸鹤,摆出几种不同的减法算式吗?摆摆试试,看谁摆的多。

5.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减法算式表示。

【设计意图:巩固练习中的气球图,进行动手操作,加深体验加法含义。

(1)认真观察气球图,让学生说明图意。使学生明白要用加法算式3+1=4表示。

(2)操作活动:让每个学生一只手拿3根小棒,另一只手拿1根小棒,求一共有几根小棒。

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就是把两只手的小棒合并在一起,也就是把3和1加起来,写成算式3+1=4表示。

(4)发散联想,近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教师启发、引导,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能用加法算式表示的事例。并会口头列加法算式表示。

4、实际应用、强化新知

1、先摆一摆,再说算式。(P23)

○○○○○○

2、摆一摆。( P24)

3、游戏,帮小青蛙找家。

5、总结评价

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了加法,完善课题板书:加法。你学到了哪些本领呢?生汇报,师:看来小朋友们学到的本领还真不少呢?回家后,把你学到的本领告诉爸爸妈妈。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3

教学内容: 教材练习十5~9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加深理解加法应用题和乘法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巩固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正确地解答已学过的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以及分析、比较、综合、推理等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一节我们已经练习了乘法的计算,今天我们将主要练习应用题。(板书课题:练习十(2))

二、综合练习。

1、练习乘法计算:

(1)出示乘法口诀卡片,让学生读一句口诀,再说出相应的两道乘算式和得数。

(2)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学生口算,然后集体算一遍。

2、练习应用题。

(1)练习十5。

A、出示

教学目标:

1、经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比较熟练的进行口算。

2、了解加、减发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在根据数的组成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发展思维能力和口算能力。

4、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的事物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10+5=,6+10=,10+7=

12-2=,14-10=,19-10=

2、口答:

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 ),5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 )。

46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1、出示32页情景图。

2、看图列式,思考算法。

提问:根据这幅图,你会列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吗?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30+4=,4+30=

34-30=,34-4=

提问:30+4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34-30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

小结:你们是根据数的组成来思考的。34+4就是把3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34;34-30就是从3个十和4个一里去掉3个十

,还剩4个一,还剩4个一。

3、解答“试一试”。

提问:4+30等于多少,你又可以怎样算?

(1)4个一和3个十和起来是34。

(2)因为30+4=34,所以4+30=34。

谈话:“34-4”你会算吗?填在书上,并轻声地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指名交流。

4、介绍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1)介绍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谈话: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称,在每一个算式中每部分也都有各自的名称。在加法算式里,像这里的30+4=34中,

相加的两个数,你能给它们起个名字吗?对了,相加的这两个数都叫做加数。两个加数相加的结果叫做什么呢?

讲述:两个加数相加的结果叫做“和”。(边说边在“30+4=34”的算式下面板书各部分的名称:加数、加数、和)

提问:谁来说一说算式4+30=34中各部分的'名称。

(2)介绍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谈话:减法算式中的各部分也有名称。在34-4=4里,减好前面的数叫做什么?请你猜一猜。

讲述:减号前面的数是被减数。(板书:被减数)

那么,减号后面的数又叫做什么呢?指名说。

减号后面的数叫做减数(板书:减数)

减法算式中的得数叫做什么呢?请学生试着说说。

减法算式中的得数叫做差。(板书:差)

指名说出算式34+4=30中各部分的名称。

(3)提问: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有什么区别?

三、巩固练习,深化应用

1、计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80+5=,56-50=,62-2=,96-90=

3+50=,2+80=,20+6=,28-8=

选择几题说说各部分名称。

2、“想想做做”做一做的做一做的练习十一的第2题、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比谁算得又对又快.(前五名同学发小红旗)练习十一2.20+50= 60—20= 60+30=

50—30= 40+10= 80—70=

3.40+7= 30+60= 9+50=

25—5= 90—30= 68—8=

20+80= 6+70= 100—50=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9

教材分析:

这部分教材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习得的基本技能之一。我把这一部分教材进行整合,把教材中十几减9和十几减几这两节课的内容整合到第一节课,集中教学计算方法,再安排练习课进行巩固复习。我比较了苏教版和北师大教材,发现用14-9作为例题最为合适,先从实际问题引入14-9,再让学生联系实际情境和生活经验,探索算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学具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在寒假里,婷婷、明明和小兰三个好朋友参加了社区的游艺活动,拍了不少的照片,你们想看看吗(课件出示教材主题图中的套圈游戏)

在这幅照片上,你们收集到哪些信息

二、自主探究。

1、要知道“有几个圈没套中”,该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指名回答并板书:14-9

2、14减9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借助你手边的学具验证一下你的想法是否正确,再跟你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你的想法。

(学生活动,讨论)

3、学生汇报,随机板书:

预设:

A、一个一个的减;

B、做减想加,9+(5)=14,14-9=5

C、14-4=10,10-5=5

提问:为什么要用14先减4减去4后还要减几,你怎么知道的

(课件演示拿走小棒的过程)

D、10-9=1,4+1=5

提问:10是哪来的为什么要用10-9

板书:14-9=5

4101

+5

(课件演示拿走小棒的过程)

E、14-10=4,4+1=5

提问:为什么要用14-10,10从哪来的减了10后为什么要加1

4、质疑:

仔细看一看,想一想,你对这些方法还有那些不明白的地方

5、练一练:

用你喜欢的办法计算13-8,并跟你的.同桌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课间休息)

三、巩固提高。

1、口算(开火车)。(课件四)

13-6=14-8=15-7=

18-9=11-8=12-7=

2、小鸟找家。(课件五)

(1)观察图画,注意房子上面的数字。

(2)你想帮哪只小鸟找家

(3)还有一只小鸟没有家,谁来想办法帮助它

(4)一间房子只能住一只小鸟,那么我们大家就来给这只小鸟添一个家,好吗

(学生齐答:15-9=6,课间添一个房子,小鸟回到了家)

(5)这些小鸟的卡片上的算式有什么特点(都是十几减9),你发现这些算式的差有什么特点呢

(有条理的板书:11-9=2,12-9=3,13-9=4,14-9=5,15-9=6,16-9=7,17-9=8,18-9=9,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3、看图列式。(课件六)

详见教材P16。

4、发散练习。(课件七)

()-()=7

四、全课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

同学们知道吗,今天我们一节课学习了几节课的内容,你们真是太棒了。可能有的小朋友还不能熟练的计算,让我们在后面的课堂中再多多练习,争取算得又对又快,好不好

教学反思:

一、情境的创设要灵活机动。

新课程理念下的计算教学提倡在情境中进行计算教学,目的是要让学生产生对计算的需要,并在教学计算的同时有机的渗透解决问题(应用题)的教学。但我认为创设情境切忌为情境而情境,情境的创设既要符合学生的特点,又要照顾到知识的适用性,要灵活机动。

另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数学知识有其内在的逻辑性,教学中充分把握这一逻辑性,不必每一部分内容都大搞什么情景创设,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如何很好的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要把教学重点放在分析学生知识体系的新的生长点上。

二、创设游戏的乐园。

蒙台梭利有句教育名言:“儿童对活动的需要几乎比对事物的需要更强烈。”当我说接下去要做游戏,小朋友一定会坐得端端正正,因为我说过我喜欢请守纪律的小朋友来玩游戏。

在做书上的数学游戏的时候,我采取小组比赛的形式。我把算式卡片平摆在讲台上,每一轮每组派一个代表,按照教师的要求找出算式。比如找出得数是7的减法算式,找出得数和11-2一样的算式。学生跃跃欲试,能安静的为组里的同学加油。

三、练习形式多样,及时评价跟上。

对于纯粹的计算,我通常采取开小火车或随叫随答的形式。特别是随叫随答,通过叫答能不动声色的让开小差的学生回过神来。说计算过程的时候,往往就是纪律最差的时候,很多学生不愿意听。这时候,奖励认真听的学生一颗“数学之星”并大声进行口头表扬能给其他学生榜样作用,但持续的时间不长。也就是教师要耳听六路,眼观八方,随时抓住可利用的资源。学生对站起来负责报答案很感兴趣,如果事先说“谁最认真,就请谁报答案”,学生处于这种自我实现的需要,会很认真。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0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活动,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2、通过分类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类的含义,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用途。

3、教师可以适时地向学生渗透爱劳动、爱家庭的教育。

教学重点:

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教学难点:

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你们逛过超市吗?里面的物品是怎么摆放的?

为什么要这样摆放呢?

分类摆放后顾客去买东西更方便。你们想不想学习怎样分类呢?

那么今天这节课就来学习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

二、 授新课

1、活动一:整理房间

(1)有个叫亮亮的小朋友很想去公园玩,可是他的妈妈有要求:要他先把自已房间整理好.

(2)课件出示:同学们看了亮亮的房间,你们想对亮亮说什么?

你们愿意帮帮他吗?那么你们认为该怎样整理房间呢?(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小组汇报

你能说说为什么要这样整理吗?(强调同一类的.要放在一起)

课件演示整理过程

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学习用品?

(3)整理后的房间会给人什么样的感觉?你们在家整理过房间吗?请大家回去后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把自己的房间整理好.

2、活动二:到动物园

(1)导入。大家帮亮亮整理了房间,亮亮非常感谢大家,现在他和妈妈一起来动物园。出示课件

问:你看到了哪些小动物?你能给这些小动物分类吗?

这些小动物可以分为两类,会飞的分为一类,另一类是不会飞的。

请大家给会飞的动物穿上漂亮的衣裳。看哪位同学涂得又快又好,教师就把他的作业展示给大家看。

展示学生作品。

问:他涂的对吗?你有没有不同意见?你知道会飞的小动物还有哪些?

3、活动三:到农贸市场

(1)导入:参观完动物园,亮亮哏妈妈来到农贸市场,课件出示,问:你们看到了什么?

亮亮的妈妈要考一考大家:哪些是水果,哪些是蔬菜?

(2)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指名汇报。

问:谁能用一句话说说水果有哪些?你平时还喜欢吃哪些水果?蔬菜有哪些?你还知道哪些蔬菜?(水果和蔬菜非常有营养,大家要我吃水果和蔬菜。)

4、活动四:百货商店

(1)导入:最近亮亮的妈妈开了一家商店,让我们去看看她进了哪些货?课件出示。

(2)这些货物就这样摆放好吗?

你们能帮阿姨整理一下吗?怎么整理?指名汇报

(3)如果把这些货按玩具、文具、服装鞋帽三类来分,该怎么分?(同桌讨论)

指名汇报,课件演示分的过程。

5、 活动五:把同学分类

同学们这节课表现得真好,现在让我们来轻松一下吧!音乐伴奏,学生表演:有的看书、有的拍球、有的唱歌、有的跳舞、、、、、、

下面的同学注意观察,想一想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引导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把同学进行分类。

三、 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们开心吗?请你说说今天你学会了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分类的?(如我校的垃圾分类、书店的书等)

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都要分类,请大家回家后说给家长听,并请家长记下来,明天交给老师。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一年级上册的教案01-29

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01-20

数学小学一年级上册教案01-06

数学上册教案01-15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30

一年级上册数学加法教案01-03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1-14

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01-13

一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教案10-08

一年级上册数学总教案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