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论语〉十则》教案范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课文《〈论语〉十则》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文《〈论语〉》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3、积累成语、格言、警句,能对照反省自己。
【教学重点】
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课前准备】
1、搜集资料:
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搜集最能表现松柏品性的诗句。
2、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把握内容梗概。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介绍孔子及其《论语》。
2、朗读、背诵课文。
3、研读前五段内容。
教学设计
一、激起兴趣,导入学习
1、导入: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特别是《论语》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十则》。板书课题。
2、介绍孔子及其《论语》: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二、诵读感知
1、范读: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2、自读:学生自读课文,
3、感知: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哪两个方面?
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学习和个人修养两方面的内容,前五则着重谈学习,后五则着重谈修养做人。
(有的地方内容上有交叉,教师应该在分析中给学生讲明。)
三、合作探究学习课文前五则
1、学生放声自由朗读前五则。
2、齐读。
教师小结朗读文言文要注意的.问题。
(提示: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读准字音。处理好停顿和语速、语调。)
3、小组合作解决语句并翻译。
4、质疑交流:就课文字词的理解,学习小组间互相质疑,对个别词句的理解,教师要加以点拨,并加以提炼、补充。
5、精读课文,探究课文思想内涵。
(学生自主阅读。)
学生思考:课文在学习态度上强调什么?
学习方法上又强调什么?
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学习态度强调要谦虚,学习方法上强调独立思考和复习。
学生再思考:哪些语句强调谦虚,哪些语句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并分别说明理由。
谦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独立思考、复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传不习乎?
四、拓展体验
1、在本文论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哪一点?为什么?
2、在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够,今后有何打算?
五、课外延伸
1、(必做题)从问(《与妻书》最出名的一句话是什么?《与妻书》最出名的一句话是: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成语、格言和警句,并说出理由。
2、(选做题)搜集整理《论语》其他篇章中出现的成语、格言、警句2~3个,要求注明出处、含义,并制作读书卡在班上交流展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研读有关修身做人的内容。
2、理解全文的思想意义。
3、概括成语、格言,积累语言。
教学设计
一、课文导入
儒家学说是为己之学,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下面我们来研读文中修身做人的内容。
二、合作探究学习后五则
1、诵读:全班朗读课文,教师正音。
2、感知:自主研读,疏通文意,理解主要内容。
3、交流:班上交流,重点研读以下几句:
⑴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⑵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⑶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⑷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4、合作探究:
探究第一句:
请同学们讲这句话的字面意思。交流写松柏的诗句,学生小组内交流。
学生讨论交流:松柏有什么样的品性?这句话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摘要:学习松柏高洁傲岸的品性,要经得起时间和环境的考验。
要求学生找一个与这句话意思相近的成语、俗语。
探究第二、三句:
请同学翻译这两句话,其他同学评价、修正、补充。对重点词句教师要讲解。
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小组内讨论交流,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由学习小组推举同学到班上交流,观点摘要:
⑴ 这样的处世之道可取,因为人本来就不应该把自己都不喜欢的东西强加于人;
⑵ 这样的处世之道不可取,社会这个大家庭是由若干成员组成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喜好,有些东西也许我们都不喜欢,但又不得不要,比如监狱、死刑等。如果什么东西都要去考虑个人的喜好,这个社会的秩序就没法维持。
⑶ 这样的处世之道既有可取之处,又有不可取之处,看你用这种处世态度来对待什么人、什么事。
5、归纳成语、格言:
提示: 温故知新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 见贤思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体验反思
1、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哪些内容使你收获最大?谈谈感想。
2、与课文自相对照,谈谈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应怎样改进?
3、温故而知新对于指导我们的学习有什么重要意义?
4、透过表面文字,理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深刻含义。试着模仿这种写法,也写几句。
四、教师小结
《论语》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们学的这一部分主要谈的是求知和修养问题。大家不仅要飞外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今后我们要多接触一点文言文,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五、积累拓展
1、完成研讨与练习。
2、搜集《论语》中有关做人道理的简短的语录四条,读一读,背一背,想一想。
3、背诵课文。
课文《〈论语〉》教案 篇2教学目标
1、了解孔子及《论语》。
2、掌握重点词句,理解十则语录的意思并诵。
教学设想
这是学生第一次学文言文,兴趣非常重要,要让学生对文言文不产生畏惧感,这一节课很关键,所以,这节课尽量不在具体的字词上纠缠,只让学生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背诵则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介绍孔子、《论语》及语录体
二、朗读
三、理解文意
采用读读讲讲的方式,即每一则语录让学生掌握重点词语,然后理解大致意思,朗读背诵。然后进行集中的字词训练和朗读背诵。
1、“时”“说”“乐”“愠”“君子”
2、“温故而知新”的含义。
3、“罔”“殆”的意义;
4、“诲”“女”“知”的意思
5、“谓”“耻”“是以”
6、“识”“厌”
7、“三”“从”“善者”
8、“好”“乐”
9、“川”“斯”
10、“尝”“以”
四、课堂练习
要求学生关上课本,进行练习。
1、见课后练习一、三,使用课件。
2、补充:写一段话,用上下面给出的短语中的三个以上
A、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B、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C、温故而知新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E、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F、敏而好学
G、不耻下问
H、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I、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J、默而识之
K、学而不厌
L、诲人不倦
M、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N、逝者如斯夫。
五、背诵
六、板书设计
《论语》: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一、要有好的学习态度
敏而好学——好学
不耻下问——肯问,善问
学而不厌——不满足,不骄傲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谦虚诚实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学习为乐
二、要有好的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按时复习
温故而知新——总结复习,发现新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
默而识之——不断积累
以思,无益,不如学——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三、要珍惜时间——逝者如斯夫
【课文《〈论语〉》教案】相关文章:
《论语》教案02-17
课文匆匆教案10-23
《论语》教案16篇03-13
春天课文教案09-01
课文北京教学教案01-04
课文《猫》教学教案01-02
课文《猫》教学教案05-15
《画》课文的教学教案01-01
课文《乡愁》教案(精选11篇)07-04
课文雪儿教案(精选9篇)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