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案(通用20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一、数与计算:
1、万以内的加减法(笔算)
2、有余数的除法
3、多位数乘一位(口算、笔算)
4、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量与计量:
1、测量(毫米、分米、千米、吨)
2、时、分、秒
三、空间与图形:
1、四边形
2、周长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复习共分为六部分:万以内的加、减法,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四边形,时、分、秒及千米和吨,分数的初步认识。本册的的的的的例1,练习十六看看小英是怎样列出乘法竖式的?
课件一步一步展示竖式的书写过程,突出书写的步骤和书写的位置,边演示边说明。如果没有电脑设备,也可板书。
先出示有部分积相加的竖式,再出示简便竖式,并说明为什么可以写成简便竖式。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如有发现错误,指导订正。
五、巩固练习。
学生完成练习十六的作业。每道题先让学生估算,然后再用竖式计算。
教学目标:
1、借助实物、图形、直观认识几分之几,认识分数各部分组成的名称。
2、知道几个几分之一就是几分之几,发展分数的概念。
通过动手操作、与人合作交流,初步感知整体的守恒性,对分数的含义有比较完整的认识。
3、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重、难点:
重点:知道几个几分之一就是几分之几,形成“几分之几”的表象。
难点:初步感知整体的守恒性,对分数的含义有比较完整的认识。
教具准备:一张圆形纸、一张长方形纸、两张正方形纸、1分米长的彩纸
教材分析:
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读写方法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教学时,应先通过一些图形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基础。本课时是在学生认识几分之一的基础上进行几分之几的`教学,主要是采用数形结合的办法,使学生获得关于几分之几的感性认识,为系统地学习分数作准备,其间注意培养学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1、复习导入
(1)、我们已经认识了几分之一的分数,请同学们说出几个几分之一的分数。
生说分数师板书分数
(2)、请你选择其中一个分数先跟你的同桌说说它所表示的意义,再全班交流要突出平均分。
(3)、各自在练习本上给黑板上的分数排排队,再汇报交流。
2、揭示课题
大家还想再认识其它的分数吗?(板书课题:认识几分之几)
(设计意图:既复习了旧知,又为学习新知作准备。)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一张正方形纸,折出这张纸的四分之一。折好后和同桌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折的,并指出这张纸的四分之一。
2、教学例4
你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几份?请给这张纸的其中几份涂上色,你想涂几份就涂几份。
你涂了几份,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其中每一份是这张纸的四分之一。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4学情分析:
在学习“三位数和三位数的连续进位相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两位数和两位数进位相加,对列竖式进位相加已经有一定的了解。本课是在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和三位数加三位数进位加法,整百整十加整百整十的进位激发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内容:
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教材)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的计算法则,会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2、学会进行验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学会合作学习,乐于与别人交流。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验算的方法。
难点:理解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教学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先估一估,再笔算下列各题。
238+91= 659+306=
笔算加法时应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
我们学习了不连续进位的加法。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部分内容,接着完成有关湿地生物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例3、某湿地有野生植物445种,野生动物298种。该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多少种?
请看题,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例3)
我知道了某湿地有野生植物445种,野生动物298种。
该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多少种呢?自己尝试算一算。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与大家分享一下?
求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多少种,就是把野生植物的种类数与野生动物的'种类数相加,算式是445+298。我们可以用竖式来计算,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结果是:
我们可以用口算,把298看作300,这样445+300=745;刚才多加了2,所以再减2,745—2=743。
算得对不对呢?你会验算吗?
可以交换445和298的位置,再算一遍。
好,同学们自己试一试,算一算298+445的结果与刚才的结果一样吗?
三、知识运用
1、我是小医生,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2、找朋友:把和相等的算式连起来。
277+769 423+576 766+657
521+902 125+874 358+688
可以根据和的个位进行判断比较简便。
3、用竖式计算
69+93= 167+78= 449+374=
四、总结
今后我们在做练习时,要养成验算的好习惯呦!
五、作业
1、用竖式计算。
749+284= 479+546= 857+396=
627+385= 954+288=
2、一个电饭煲295元,一个电饼铛148元,买一个电饭煲和一个电饼铛共需要多少钱?
3、三年级同学植树368棵,四年级同学植树545棵。三、四年级同学一共植树多少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5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数据整理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
2、使学生知道绘制简单统计表的方法,并学会看简单的统计表。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互相合作的团队精神。
二、教学过程
1、师:统计数据除了可以分类制成统计表外,还可以制成统计图,统计图的种类很多,今天我们学习其中的条形统计图。出示P、126统计图
2、问:你有什么想法?(作用、制作方法、和统计表的区别)
3、认识统计图
(1)让学生看刚才的统计表和统计图,反映的情况都是学生转圈的情况,请大家认真观察、仔细对比,想一想他们的'效果有什么不同?(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形象、清楚、一目了然、印象深刻……)
板书(形象具体、一目了然、印象深刻)
(2)条形统计图的结构、意义和作用。
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对比,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一目了然、印象深刻,现在以这一幅统计图为例,谁能说一说统计图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标题、制图日期……)
你从这幅统计图上了解到了什么信息?
师:怎么看出来的呢?
生:直条越长,数量越多。
师:说明直条的长度是根据什么画出来的?
生:数量的多少。
师:(画出竖轴)垂直射线也可叫做纵轴或Y轴,在这里表示什么?
生:表示人数。
师:(画出X轴)水平射线也可叫做横轴或X轴,在这里表示什么?
生:表示统计的项目。
师生谈话制出条形统计图。
师:这幅图说明了什么?
师:这样的统计图是条形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比较,你觉得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
生:更清楚、更形象、更容易比较大小。
小结:条形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形象、直观、具体,更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
(板书:条形统计图的作用——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联系实际: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条形统计图?它们的Y轴表示什么?X轴表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还有哪些数据可用条形统计图来展示?可以怎样设计?(讨论后再回答)
三、自主练习
四、总结
1、通过今天这节课你又知道了哪些知识?学会了什么本领?
2、这些知识和方法你是怎样学会的?(观察对比、自学课本、合作交流、动手操作……)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6【教学内容】
时间的计算
教科书例1,例2。
【设计说明】
1、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利用猜谜语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
2、重视直观教学,发挥教具、学具的作用。通过数格、拨钟面等实践活动把抽象的知识更加直观化,让学生了解计算经过的时间是生活中会经常遇到的问题,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单位的转换及经过时间的计算。
2、培养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让同学们充分利用时间。
【重点难点】
1、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2、求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时钟模型、课件。
一、引入新课
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跑不停。
出示谜底:时钟
2、教师拿出钟面并提问。
(1)“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2)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1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1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1圈的时间是多少?
(3)1时=( )分? 1分=( )秒
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如:9时15分 、7时30分等。
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计算经过的时间”。(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体验新知
1、教师课件展示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画,说说图意,找出数学信息和问题。
2、老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呢?
3、同桌互相交流。
4、小组汇报:
(1)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2)两个时间在同一个小时内,所以45-30=15,是15分钟。
5、做一做:出示超市情境图,营业时间 早9:00开门,晚8:00关门,现在是早上8:40,还要等多久才开门呢?
学生独立完成后,展示汇报
6、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方法。
老师总结方法,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计算经过的时间的方法:(1)看钟面,数格后计算;
(2)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的时间。
三、巩固练习
1、达标测评: 星期六小红9:10做作业,到9:40完成。算一算他写作业用了多长时间?
巩固深化:
(1)50分比1时少( )分,1时比45分多( )分。
(2)一节课是( )分,课间休息( )分,再加上( )分,就是1时。
2、 算一算,填一填。
3. 想一想,说一说。
一列火车本应 9﹕15到达,现在要晚点25分钟,什么时候才能到达?
生独立完成,集体纠正。
四、课堂总结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学习寄语。
五、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1.看钟面,数格后计算。
2.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的时间。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7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梳理所学内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培养初步的整理、归纳能力。
2.提高计算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初步的整理、归纳能力及数学应用意识。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体会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的乐趣;养成认真计算、自觉验算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
通过整理和复习,梳理所学内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培养初步的整理、归纳能力。
三、教学难点:
进一步学习计算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归纳整理
1.同学们,我们刚学过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节课我们就来进行这一部分内容的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2.这一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你能把这些内容进行整理吗?
3.把整理的结果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4.针对小组汇报的各部分内容进行板书,同时对学生的汇报予以肯定和鼓励。
5. 同学们整理的非常全面。那么笔算减法要注意一些什么呢?怎么样进行验算?怎么样估算?接下来,我们就先对笔算加、减法进行整理和复习。
(二)复习提高
1.梳理算法。
(1)谁能分别编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的题呢?(老师板书)
(2)独立完成黑板上这些题。
(3)订正。
在计算笔算加法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应该注意些什么?
在计算笔算减法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应该注意些什么?
它们共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又是什么?
(4)要想知道我们算的对不对,我们可以怎么办呢?
(5)谁来说说加、减法有哪些验算方法?
(6)把刚才的题进行验算,全班集体订正。
2. 反馈测试。
(1)练习十例 4 及练习十三的部分题。
教学目的:
1、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对熟悉的生活事例进行探讨和研究,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正确地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3、在解决问题中,感知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练习本、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教室来了一位新朋友(出示聪聪的图片),聪聪要完成一项任务,一起来看看吧。(出示课件)
揭示课题: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
二、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同学们喜欢上体育课吗?三(一)班的这节体育课上老师遇到了一个数学问题,(出示课件)
1、提问: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你能根据图中的有效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课件同步出现:可以分几组,还多几人?)
(1)、请学生到展示台上演示自己的计算过程并进行解释。
(2)、根据商和余数的单位提问:这里的商5表示什么意思?余数2呢?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规范的解答格式,提醒学生计算细心,并注意带上正确的'单位,最后还要写上答语。
2、例题延伸:现在体育老师临时想改一改分组的情况,有32人跳绳,平均分成6组。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请1名同学在黑板上做。
3、对比:仔细看一下这两道题的解题过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吗?(课件展示)
32÷6=5(组)……2(人)
32÷6=5(人)……2(人)
师:为什么算式一样结果也一样,单位会不一样?(帮助学生进一步一理解)
小结:单位名称是跟我们解决的问题有关,所以平时我们在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看清问题,弄清商和余数的单位。
三、实践应用,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1、看大屏幕,解决读书节中的问题(57页,4题)。
(1)先从图中找信息。
“23元最多可以买几本?还剩多少元?25元呢?”
学生独立解答,反馈。
2、课件出示:
A、航模小组用25个车轮组装四驱车,
最多能装几辆?
B、一辆货车载重量4吨,要运25 吨货物,至少需要几辆?
(1)同学们自己先想想,再小组交流。
(2)列算式并解答。
(3)全班展示说明。
小结: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9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并知道1分=60秒。
2、让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通过各种活动准确的体验一分、一秒。
3、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品质,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认识秒,并准确建立一分、一秒的时间观念,知道分秒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钟表,自制钟面。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识
出示钟面唤起学生记忆,并拨几个学生熟悉的时间让学生认读。
师:大家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谁能说说关于时钟你知道些什么?
生:我知道有时针和分针。(与学生共同说说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的,是及时补充)
生: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走一大格是5分钟,走一圈是60分钟,也就是一小时。(若是学生说的`不够完整,教师引导学生共同进行复习)
生:……
师:同学们的记忆里可真好,看来大家学过的知识是难不倒你们了!那你们能正确迅速的说出钟面上的时间吗?来比比赛!(教师拨时间,学生认读,对于不正确的给予指正,并说说是怎样认读的? )
二、 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可真聪明啊!敢不敢继续挑战自己?大家仔细看看老师出示的这些钟面上针的多少,你能看出有什么不同吗?
生:有的钟面上有三种针,有的钟面上有两种针。(师提示:较短的一根指针叫时针,它表示多少时;较长的一根指针叫分针,它表示多少分。)
师:你知道最长最细的是什么针吗?秒针走一小格是多少呢?对,就是一秒!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来认识一下秒。(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2、说说是几秒,教师提问:秒针走一大格表示几秒,从1走到4表示几秒,从7走到1是几秒,……同桌再互相说一说。
3、正确认读钟面上的时间(适当的给学生讲解秒表的读法)
4、体验1秒钟
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这是什么发出的滴答声?
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看了你们刚才的表演,你觉得1秒的时间过得怎样?(学生畅谈1秒时间感受)是呀,1秒的时间很短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出示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5、学习1分=60秒,并体验1分钟
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秒针走一圈是60秒,分针正好走一小格,由此得出1分=60秒。
让学生静静地观看钟面上的秒针走一圈。
问:1分钟我们能做些什么呢?请你选一个你喜欢的活动,我们来做一个1分钟的体验活动。
师生共同总结一分钟可以做的事。
三、 联系巩固
1、填单位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时间单位,知道了1分=60秒,以前我们还学过哪些时间单位呀?现在老师想来考考你们,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人每天睡觉大约9( ) 系红领巾大约20( ) 煮饭大约30( )
2、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秒。
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计量时间的单位---秒。知道了1分=60秒,一秒过得快不快?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能浪费1秒钟!
五、课外作业。(略)
板书设计:
秒的认识
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1分=60秒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0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流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植树节马上就到了,你们有什么计划吗?请看明明班的同学在干什么呢?
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出示挂图,大家看一看,这里有什么?
1、仔细观察并说出图意。
2、谁能根据这幅图提出问题?
3、试着解决所提问题。引出:20×3=
4、讨论算法——20+20+20=602×3=6,20×3=60
三、尝试解决,拓展应用
1、每箱草莓40个,8箱草莓一共有多少个?(学生独立解决,全班交流)
2﹑70×830×6600×94×6020×73×80090×58×50700×4
3、有三堆香蕉,每堆200根,小象每天吃60根。大象每天要吃90根。
⑴3头小象吃一堆香蕉,够1天吃吗?
⑵1头大象一个星期要吃多少根香蕉?
⑶你还能提出两个数学问题,并试着解答。
四、小结:
在这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比较简便?本节课学生在表内乘法的基础上,学习并掌握了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方法。
板书设计:
小树有多少棵
有3捆树苗,每捆20棵,一共有小树多少棵?
20×3=60﹙棵﹚
答:一共有小树60棵。
需要多少钱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1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通过不同题型,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连续进位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连续进位的算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练习(练习三例1),把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圈出来。
(1)让学生完成教材例1,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2)学生反馈时,把圈出的结果放在投影上,集体订正。
(3)让学生说一说这样圈的原因。
(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的图形就是四边形。)
3.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提问:在这些四边形中有长方形和正方形,(课件出示教材例2)那么长方形、正方形都有些什么特点?
(1)分小组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拿出你手中的三角板和直尺,动手折一折、比一比、量一量它们的角和边,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组汇报总结。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个直角;长方形的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也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4)小结: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个直角;长方形的对边相等,而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因此,我们可以说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四边形。长方形的长边和短边分别叫做长方形的长和宽。
4.动手画一画。
师:请同学们拿出一张方格纸,在上面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2)在小组内交流、订正,并说说自己的画法。
(3)小组代表展示,集体检验是否符合要求。
师强调: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做一做”“做一做”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实际,自主探究计算经过时间的算法,能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进行有关计算。
2. 进一步感知和体验时间,逐步建立时间观念。
3. 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现实情境,探究计算方法
1. 整时段时间计算。
谈话:同学们,现在的电视节目内容是丰富多彩,精彩纷呈,谁愿意告诉大家,你喜欢收看什么电视节目?这个节目会播放多长时间?
出示电视节目预报表。
谈话:在这张节目预报中,你会选择收看哪个节目?(让学生自由说一说)根据你的观察,你知道哪个电视节目播放的时间比较长?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请继续观察,“六一剧场”是从什么时间开始播放,什么时间结束?如何计算“六一剧场”播放的时间?
学生独立思考计算经过的时间,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做好后在小组中交流想法,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了解学生的计算思路。教师组织学生集体交流,说一说算的方法,肯定学生不同的推算方法。学生的计算方法可能有两种,一种是用减法计算,16-14=2。(相机板书)另一种是推算,从14时到15时是1小时,从15时到16时又是一小时,所以从14时到16时是2小时。
2. 计算从几时几十分到几时几十分经过的时间。
谈话:同学们,从节目预报表中,你知道“金色童年”这个节目是什么时间播出,到什么时间结束?“金色童年”播放了多长时间?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讨论交流,组织学生集体讨论。结合学生思路,教师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
出示课本例题中的线段图,引导学生观察,提问:图中是把1小时平均分成几份的?每份表示几分钟?开始的.箭头和结束的箭头分别指向什么时刻?涂色的部分表示什么?你会计算从8时10分到8时40分这段时间有多长吗?让学生说出计算方法。(学生一般会用减法计算,算式是40-30=10(分))
二、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
1. 做“想想做做”试一试
(4)例2。
把同样大小的一张长方形的纸平均分成5分,请男同学把其中的3份涂上颜色,请女同学把其中的2份涂上颜色。
2.根据老师的要求进行合作学习
自主学习菜单:
(1)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样比的?
(2)1张5份涂了其中的3份的,1张5份涂了其中的2份,请大家想一想:涂色部分分别可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⑶.这两个分数哪个大?哪个小?你是怎样想的?
3.全班交流
(1)在小组相互说的基础上,在班级里进行交流:学生可以这样说:我是看五分之三涂色部分大,五分之二的涂色部分小,所以五分之三大于五分之二。学生也可以这样说:把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平均分成了五份,取的越多,表示的分数就越大,取的越少,表示的分数就越小。
(2)(补充)师出示两张同样大小的圆形纸片,都平均分成了8份,1张涂了其中的1份,1张涂了其中的2份,再请学生比较从中发现规律。
三、组织练习,完善认识(预设12 分钟)
(一)基本练习
1.完成书上“想想做做”的主题图,谈话引入:今天天气真热,童童想到冷饮店买些冷饮。请大家观察价目表,看看这里有哪些品种的冷饮,价钱分别是多少?
学生看图,教师指名说说每种冷饮的名称和价钱。
教师整理板书:雪糕0.8元,冰棍0.6元,冰砖1.5元,蛋筒2.2元。
提问:通过这些商品的价钱,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自由提出问题)
2.谈话:童童想买雪糕和冰棍,她想知道哪个贵一些,你能帮她比一比吗?揭题: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3。
提问:如何比较0.8和0.6的大小?
课件出示:0.8 ○ 0.6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并选派代表交流、汇报想法。
想法一:0.8元是8角,0.6元是6角,8角大于6角,所以0.8>0.6。
想法二:0.8=8686,0.6=,>,所以0.8>0.6。 10101010
出示两个正方形,让学生在正方形中分别涂色表示0.8和0.6,再比一比。(得出0.8>0.6)小结:两个小数都是零点几的,我们可以比较它们的小数部分,十分位大的这个小数就大。
2.试一试。
提出问题:比一比雪糕和冰砖的价格,并和同学说说你是怎样比的。
出示:0.8 ○ 1.5
(1)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小组选派代表汇报想法。
想法一:0.8的整数部分是0,1.5的整数部分是1,那么0.8肯定小于1.5,所以雪糕便宜。
想法二:0.8写成分数是88,
想法三:因为8比15小,所以0.8
(2)谈话:同学们说得很多,这些方法都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我们还可以用数轴来表示这两个数。
(出示数轴图)提问:你能在数轴上标出0.8和1.5的位置吗?
学生在教材中的数轴上标出两个小数的位置。
学生汇报交流,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小结:两个小数的整数部分不相同时,可以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这个小数就大。
(3)引导:在数轴上标出0.6,比较0.6、0.8和1.5这三个数哪个,哪个最小。学生独立标出位置,并比较大小。
(4)任意选两种冷饮,比一比价格,再说说你是怎样比的。
学生在小组里交流,主要比较以下四种情况:
0.8○2.2 0.6○2.2 1.5○2.2
组织学生在班级中交流比较的方法,师生共同讲评。
比一比:四种饮品,哪种冷饮最贵,哪种,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名回答)
3.小结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提问:我们在比较小数的大小时,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来比较?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再全班交流,最后教师总结。
(1)采用换算单位法,把较大的单位换算成小的单位。
(2)数轴比较法,先把这些数依次在数轴上标出,然后比较其大小。
(3)整体比较法,即位数相同,从位比起,相同数位上的.数谁大这个数就大;位数不同,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这个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时候,就比较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的数大,这个小数就大。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想想做做”“想想做做”“想想做做”“想想做做”到74页“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内容。
【教材解读】
《面积》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被安排在三年级下册第4题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黑板长4()一枚邮票的面积是4()
小明身高128()一块手帕的面积是4()
小华腰围6()一块黑板的面积是4()
四、全课交流,知识提升:说说你这节课印象最深的地方?
板书课题:面积和面积单位。
一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我们对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研究却刚刚开始,老师给大家留下个课下小调查:除了今天学的,还有哪些其他的面积单位?把你的调查结果与同学和你的数学老师交流。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三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01-11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1-07
三年级数学教案上册02-21
三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教案01-26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1-17
三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15篇01-11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1-12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3-03
【精】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3-05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03-05